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简单易学,具有观赏性、竞技性、健身娱乐的运动,它具有我国的民族特色,是将太极融入其中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期刊,研究太极柔力球的起源,运动特征,以及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形态、心血管与呼吸系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心境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极柔力球中老年爱好者身体机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我国中老年人身体机能的影响,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发展,文章对山东省菏泽市18名中老年太极柔力球爱好者、16名中老年体育爱好者和12名中老年普通人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和运动即刻心率及运动后肺活量进行测定,计算布兰奇心功指数、PWC170和VO2max,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太极柔力球爱好者和一般体育爱好者的心血管功能、身体做功能力,最大吸氧量和肺活量明显优于普通人(P<0.05),太极柔力球爱好者比一般体育爱好者具有更优的趋向,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老年身体机能和心肺功能的增强有促进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健身活动。  相似文献   

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本文在查阅大量有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拟为太极柔力球运动继续向前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新型体育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已经成立太极柔力球协会,并已经招收了几届学员。同时针对武术专业的学生,拟开设太极柔力球课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摸索,已经在太极柔力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及课程评价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在实践基础上对这些资源进行系统性、客观性整理、挖掘与提炼,以期更好地构建太极柔力球课程。  相似文献   

5.
太极柔力球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老年人选择适宜的、健身效果好的运动项目提供参考依据.对象:随机选取某市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60~69岁的17名老年人.方法:先进行20天的太极柔力球学习,掌握后配合音乐进行练习3个月,要求每天集中练习1~1.5 h,个人自练不少于30 min.结果: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指标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是积极的、有效的,对预防老年性疾病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加之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健身负荷和运动强度可以根据个人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且没有身体对抗,比较适合老年人参与,可以作为老年人常年的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   

6.
王力军 《辽宁体育科技》2009,31(4):80-80,89
对沈阳化工学院开设太极柔力球实验班前后35名学生体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开设后均好于开设前,可见,太极柔力球选修课适合在我院开设。  相似文献   

7.
为推进太极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推进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作用及其开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体质、阶层的人进行锻炼,是一项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观赏、教育等作用;同时提出加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与传播,加强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培训,加强对太极柔力球运动重视,以活动促竞赛等措施来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打太极柔力球是现今的一大趋势,相关调查数据表明老年人打太极柔力球不仅有利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更好的避免老年人犯老年痴呆症。对太极柔力球对老年人健康体适能以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合肥市高校武术教师和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在合肥市高校开展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可行性,并提出建议。结论:(1)合肥市高校在政策支持和宣传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2)教师对于太极柔力球运动非常认可,支持在高校开展该项运动。(3)学生对于太极柔力球运动了解很少,但很愿意去学习。(4)场地器材条件可以满足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张忠 《体育世界》2011,(8):62-63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及其对中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旨在更好地在中老年人群中推广和普及太极柔力球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校开设太极柔力球选修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恩荆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3):400-401,406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太极柔力球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了研究。“太极柔力球”运动具有柔和性、刚柔相济性、技巧性、活动中的多关节性、大小肌肉的配合性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消除大学生的身心疲劳,具有显著的卫生学意义,对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柔力球项目可以作为高校一项选修课程进行开设,待条件成熟后也可逐渐列为一项学校体育比赛项目。  相似文献   

12.
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张立敏  张力为 《体育科学》2004,24(12):54-60
选取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的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作为指标,将不同锻炼方式对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作为切入点,探讨不同锻炼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太极和健身操作为不同锻炼方式,分2个部分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追踪实验,考察自我观念中身体自我、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与锻炼方式的关系,促进人们对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认识,同时为人们健身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不同锻炼方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探究了体育活动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体育活动方式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效益;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可以促进身体自我概念各方面的发展;身体活动对心境具有双向调节功能,体育锻炼能够产生良好的心境平衡效益;身体活动确实能够改善人们的不良心境,增进情绪性的整体心理健康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现代人紧张情绪的动态缓冲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太极拳练习与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的对比分析发现,两者的运动轨迹、速度和运动时精神活动的状态及其注重的内容,都存在着对应性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和有针对性地缓解日常生活和工作给人们带来的情绪紧张。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体育文化遗产。它所具有的益气养神、固肾健脾、通经和血、养精骨、利关节、防治疾病和强身健体之功效早已被证实,被人们所接受。但“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疑问。文章就有关太极拳真功夫的机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求消除人们的疑虑,使太极拳更加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文献资料和练习方法中的体会,比较分析太极劲与一般体育力、太极松沉劲基础训练方法与一般体育放松训练方法的相似与不同,总结归纳出太极劲训练中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大小,方向,作用点的训练步骤将太极劲的训练由繁化简,由难化易,使其更加科学化,易于大众掌握。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思考高校体育的发展时,总是不断地挖掘课程资源,对课程结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完善。然而,针对高校研究生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开发还有很多内容值得研究,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精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健身功能充分适应高校研究生的身心特点和健身需求。本文通过对太极拳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寻求与高校研究生体育教学和身心适应能力的结合,让太极拳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进一步丰富太极拳教学的相关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段卉  韩尚洁  高明 《体育科技》2013,(6):69-71,76
目的: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情绪特征的影响.方法:运用太极拳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连续12周的实验干预,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制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测试实验前后对照组、实验组的情绪状态,并对结果统计分析.结果:(1)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男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波动较大,较正常男性人群比较差异显著(P<0.05);(2)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女大学生情绪状态波动很大,较正常女性人群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实验后,实验组男大学生情绪状态近似于正常男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状态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无显著差异(P>0.05),特质焦虑与正常女性人群相比较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太极拳练习对大学生忧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对男大学生情绪影响的干预效果优于女大学生.经常练习太极拳,可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情绪问题,帮助其还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建议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通识教育内涵,及其与高校体育教育之间关系的理论梳理,挖掘了太极拳在高校通识教育中的文化传承和健身价值,从太极拳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内容、开课范围及课程时数等方面进行架构,初步建立一个以太极拳教学为媒介、以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为目标的高校太极拳课程,为高校体育教学实施通识教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