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竞走裁判法     
根据田径规则,竞走比赛可分为公路竞走和在田径场跑道上举行两种。目前,在我国承认全国纪录的竞走项目,男子有20公里场地竞走与20公里、50公里公路竞走。女子有5公里场地竞走与10公里公路竞走。近年来,世界竞走运动发展很快,技术也有所前进,出现了高频率竞走技术,世界上一些优秀竞走运动员每分钟的步频可达215—220步,国际田联竞走裁判委员会又规定仍以目测来判断运动员的技术是否犯规,这样就给裁判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造成判断的困难。为了使竞走技术正确发展,适应国际比赛,向世界更高水平迈进,裁判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和研究竞走技术和规则。加深对规则的理解、熟悉、掌握和正确地运用。竞  相似文献   

2.
论竞走新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田联于1996年初,颁布了新的竞走规则。新规则给予竞走运动一个十分明确的动作概念,其目的是将竞走动作更规范一致,使竞走定义与竞走技术相符。新的规则,赋予了竞走技术新的活力,脚尖翘起脚跟先触地、膝关节伸直的直腿着地技术动作,将成为竞走技术训练的重点。寻求既符合裁判员判罚标准、又不违反规则要求的竞走技术,将成为竞走技术训练的难点。保持合理的步频,适当增大步长,将是今后竞走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竞走发源于英国。1867年在英国举行了世界第一次竞走锦标赛。1908年竞走被正式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十九世纪未竞走由欧洲传入我国,至今也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八十年代、我国竞走运动员多次在世界大赛上夺标,并创了多项女子竞走世界纪录,已成为国人听瞩目的重要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4.
竞走是田径项目中唯一由裁判员主观判断技术的竞技项目,比赛中竞走裁判员对竞走运动员比赛的全过程实施技术监控和判罚。竞走技术有着不同于其他项目的特殊规定和要求,竞走项目在项目特性上、技术上、竞走定义、规则和裁判方法上都有着显著的项目个体特点。我国竞走项目发展中出现过多次反复,上世纪的反复主要表现在竞走技术问题上,本世纪的反复,不仅有技术问题,还有对项目性质的认识问题和训练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5.
竞走项目是我国获得奥运金牌和夺取世界冠军最多的田径项目,已成为我国田径的重点项目和奥运会夺取金牌与奖牌的项目。竞走技术是竞走项目的生命线,比赛中运动员因技术问题一旦被判罚,一切都等于"零"。竞走项目不抓技术不行。总局田径中心高度重视竞走技术,多年来采取了多种方法来改进竞走技术。请国外专家来我国讲课、辅导和组织国际竞走论坛报告;动员国内力量跟踪研究,科技攻关服务,  相似文献   

6.
竞走项目是我国在世界田坛上最具有竞争实力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女子竞走,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陈跃玲荣获女子10公里竞走项目金牌,也是我国田径项目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1996年国际田联公布了新的“竞走定义”,对竞走技术规范了新的技术规  相似文献   

7.
安徽竞走运动员吕秀芝是近几年崛起的新秀。2012年3月在国际竞走挑战赛暨奥运选拔赛上,以1h27min 1s的优异成绩夺得女子20km青年组冠军,同时获得伦敦奥运会的入场券。2008年6月吕秀芝开始业余竞走训练,2010年6月入选国家队,2011年9月在宝鸡举办的全国竞走锦标赛上,以1h29min50s的成绩获得女子20km竞走冠军,成为我国竞走项  相似文献   

8.
蔡泽林     
正性别:男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云南曲靖市会泽县出生日期:1991年4月11日身高:1.72米体重:55公斤运动项目:竞走主要成绩:2009年,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20公里竞走亚军2010年,世界杯竞走赛,青年组10公里竞走亚军2012年,全国竞走赛,男子成年组20公里竞走冠军2012年8月9日,伦敦奥运会,男子20公里竞走第四名,成绩1小时19分44秒  相似文献   

9.
1少儿竞走运动员的主要身体素质及其作用 1.1少儿竞走运动员的力量和灵敏素质 1.1.1上肢力量 竞走所需的上肢力量和灵敏主要指臂部的力量,在运动中由于竞走运动员手臂在不断的摆动,有力地配合下肢使其身体协调前进,竞走的距离越长越需要手臂的摆动,速度不变、动作不变,如果臂部的力量差,动作变形,直接影响竞走技术和速度。  相似文献   

10.
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attell-16PF量表对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进行了测量与评价。通过分析及与大学生、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比较,揭示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的个性特征,为竞走的选材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竞走是我国的潜在优势项目,近年来,随着竞走运动员训练人数的不断增多,培养和造就了一批竞走运动的后备人才.同时,竞走教练员在执教和安排训练时也摸索和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经验和方法.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我国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距离世界竞走强国的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通过观察我国竞走运动员参加国内、国际大赛出现的成绩反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竞走规则的改变以及训练方法的引进和创新,使得竞走技术日益完善,竞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对竞走技术有独特的要求,即前脚着地以后,后脚方能离地,支撑腿在垂直部位时要有瞬间的伸直。因此要想在竞走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掌握合理的技战术。现代竞走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身体重心的直线性移动,脚着地的柔和滚动,动作舒展、节奏感强,步长与步频的协调一致。青少年进行竞走训练时,应该严格按照竞走规则加强技术训练,只有扎实地掌握竞走的基本技术动作,才能在高速竞争中控制技术,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3.
《新体育》1996,(6)
★明星档案★ 高红苗,1974年3月出生。身高1米64,体重50公斤。辽宁女子竞走运动员。 高红苗13岁开始学竞走,肯吃苦。在教练王春堂的精心指导下,1991年打破第二届城运会女子10公里竞走亚洲纪录;1992年获第四届世界青年锦标赛女子10公里竞走冠军;1993年获得七运会10公里竞走银牌;1994年在全国竞走锦标赛上以41分37秒9的成绩超10公里竞走世界纪录,并以1小时33分53秒的成绩获20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不能用力学方法系统地分析竞走的运动规律,也不知其频率响应的确切规律,对竞走的跑台实验也有争议。文章通过构建人—地模型、刚性链接刚体系模型和稳定竞走模型,用力学方法剖析竞走的步长,梳理稳定竞走中基本运动参量间的关系;从肢体摆动属性出发建立进一步研究所需的力学概念和关系;通过文献资料切入竞走实际,用新构建的力学概念关系处理实验数据、建立电子表格,绘出多种竞走频率响应的极限曲线;发现竞走中的共振现象、续振现象、组合步长随组合步频变化的规律、支撑均速随组合步频变化的规律;发现竞走运动的固有频率、极限组合步长、极限组合步频、极限支撑均速等参量,初步证实跑台实验即可行又必要。为探讨竞走中多种隐含因素的影响找到途径,为更细致地分析竞走、评价竞走和科学客观地选材找到简单可行的力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世界杯竞走赛历来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高水准的竞走大赛,也是国际竞走界交流、评定技术规格、标准,展示各国精英运动技术水平与能力的大舞台。在今年4月29~30日于北京举行的第17届国际田联锐步世界杯竞走赛上,中国健儿顽强拼搏,一举夺得男、女单项和团体5块金牌,实现了中国田径史上男子世界冠军零的突破,亦引起了国际田联、国际竞走委员会、各国竞走界的高度注意与重视。近几年  相似文献   

16.
竞走主要以耐力训练为主要特征,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在有氧代谢供能主导下提高速度,是目前世界高水平竞走训练发展的趋势。厄瓜多尔竞走名将佩雷兹是1996年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冠军,1997、1004年世界杯竞走冠军,2005年、200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是目前20公里竞走世界最好成绩保持者。  相似文献   

17.
耐力是竞走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那么,如何提高竞走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使其具备长时间快速走的能力,是摆在教练面前的首要问题。1 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耐力训练 少年竞走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应以有氧训练为基础,随着年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竞走项目是现代田径运动中惟一由裁判员对运动员技术进行主观判罚的项目 ,多年来 ,裁判问题始终是竞走项目争议的焦点。竞走项目发展史上曾有过 3次因为裁判原因 ,对竞走运动发展造成重大影响 ,甚至使竞走项目几乎失去在奥运会中的地位。从这种意义上说 ,研究竞走定义规则演变与竞走运动现状的关系 ,对竞走项目的国际化生存与普及、对我国竞走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研究方法2 .1 文献资料调研收集查阅了近 5 0年来的各版田径规则、有关竞走比赛资料以及国内外有关竞走规则、裁判方法、技术分析和训练方法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竞走裁判员的视觉能力(如视力)已引起国际田联的高度重视。视力是空间辨别能力的指标,而闪光融合频率(简称CFF)是时间辨别能力的指标。两者直接影响竞走裁判员的观察能力和裁判工作质量。本文探讨竞走裁判观察状态对CFF的影响,旨在提高竞走裁判员的观察能力,统一观察尺度,创造竞走比赛公允的科学的视觉监视环境。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了解竞走时的腾空时间和前支撑时间范围,以确定竞走裁判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近年贵州高校学生运动员参与的省内外多个竞赛竞走项目的运动成绩进行分析,了解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的竞技现状,以此分析培养竞走运动员的训练模式特点、高校运动员竞技能力、运动员选材方法以及制约发展因素,总结出促进贵州高校竞走运动发展的可行路径,提高贵州高校竞走项目竞技水平,为贵州高校培养竞走运动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