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 《安顺学院学报》2013,15(2):42-44,85
本雅明的"闲逛者"意象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启迪我们探索后现代社会的消费空间所具有的文化诗学价值和美学意蕴。通过探讨"闲逛者"消费文化的关联性,为我们阅读和分析城市文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2.
本雅明在19世纪发达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这一语境中,研究法国抒情诗人波德莱尔及其作品,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的现代性特征,阐释了闲逛者这一城市意象,辩证地把闲逛者与现代资本主义城市空间联系起来,并通过怀旧的方式对城市空间进行书写和批判,深刻体验到了波德莱尔诗歌的现代性以及发达资本主义的商品逻辑。本雅明笔下的闲逛者蕴含深刻的社会文化意蕴: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文人不得不面临的社会历史命运,任何文人都脱离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阵痛,并试图以一种旁观和玩世不恭的姿态,为文人的社会反抗寻找精神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与社会变迁加速形成“文化反哺”类似,网络时代到来后又出现了精神文化变化速度快于物质文化的“反文化堕距”现象.在“反文化堕距”现象的作用下,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压缩在同一时空,人们的社会期望、参照群体都会高于现实的社会地位和所属群体,这种现象对经常上网的大学生影响尤其明显.通过提出“反文化堕距”的概念,以消费为切入点,探讨虚拟与现实空间中大学生的角色冲突,为新生代大学生的行为特点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在虚拟空间,大学生体验另类角色导致奇异型消费,认同上移而超额消费,参照群体超越现实发展阶段引起焦虑型消费.在现实空间,大学生是消费的转嫁者、非职业者和学生等角色.虚拟与现实空间不同的角色规范和扮演实践,使大学生产生了角色冲突.在构建平和理性的社会前提下,学校回归公益性,提高大学生信息鉴别能力和撷取能力,才能使他们形成合理的认同,正确地锚定参考群体,使期望与现实基本契合,消除“反文化堕距”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共存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生产、消费、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等都呈现出多元和无序的状态。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和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有力影响下,当下中国消费主义浪潮甚嚣尘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消费时代。消费主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青少年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那么,作为“国民精神灯火”的文学,在消费时代应该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承担着怎样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一、消费时代的到来和商品过剩
  “消费”这个词最初只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消费”开始涉及到我们文化以及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随着人的意识能动性的提高,“消费”开始脱离了单纯的经济学范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饰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浪潮中 ,西方经济的优势使其在消费市场具有优越地位。从物质到精神产品的市场占有 ,外来文化日渐呈现强盛的消费竞争力 ,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消费文化观念。研究东西文化的历史撞击 ,打破西方神话 ,重塑民族形象 ,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又是一个正确对待全球化的社会文化问题。面对消费文化的“西化” ,我们不能坐待其变。  相似文献   

7.
对消费文化背景下媒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与消费文化的关系,究竟是一种良性的互动还是媒体夸张了文化的消费功能:消费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已成为一种“地位符号”,它能帮助人们获得并体现有价值的东西(如财富、声望、权力等)。消费文化能加强人们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但也消解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媒体在后工业技术扩张下,越来越扮演社会秩序与文化缔造者的角色。消费、媒体、文化融为一体。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自觉的会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在媒体的促进下,带有符号化的消费文化得到了极度的张扬。  相似文献   

8.
早在40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着现代大工业商品社会滚滚而来的消费时代,就富有预见地指出,由于高科技和大工业带来的巨大规模的商品消费浪潮,会使人们在过度的消费中忘却生存价值和现实意识,成为物的消费奴隶。而在人成为奴隶的同时,作为实现消费的操作手段将逐渐取代社会主体的主导地位,成为某种“技术理性”主宰着人、奴役着人,消解人的精神文化,从而固定物性,导致整  相似文献   

9.
受“消费”的社会风尚影响,国内文学在一些方面正表现出与之相应的创作和审美动向,这是现实文化土壤滋生出的必然结果;中国社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文学也必将呈现出复杂的面貌,一元化的局面不会再有恢复。因此,我们必须以现实的态度,开放、宽容地思考和面对“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  相似文献   

10.
在传播社会学的视野里,《论语》既是春秋时期贵族政治兴起和礼制复兴的产物,又是城邦制民主政治兴起后,“士”阶层文化消费、伦理教育思想与文化传播社会科学的征候。作品中诸多审美范式和哲学对话方式被春秋时期及后世传媒文化频繁援引,作为一种新型“哲学咨询”式知识传媒形态,它被发现或未被阐释的传播社会学知识俨然成为春秋社会的“转述者”。  相似文献   

11.
视觉时代的小说消费受消费逻辑和市场法则的牵引,试图通过娱乐性达到感性解放,通过“物”的占有和消费,实现经济利益及由此而来的社会文化身份的确认,而这一切不过是消费意识形态在小说领域导演的一场乌托邦式的滑稽剧。读者在消费中“缺席”,失去了真正的阅读自由;作家被名利挟持,放弃了精英的文化身份,成为普通商品的制作者。而小说文本因此呈现出欲望化、图像化、浅表化的“反美学”特征。作家、作品和读者在小说艺术中的同时缺失,导致了小说艺术在自身历史发展中的迷失。  相似文献   

12.
只有那些具有“本体”支撑的文化才具备强大持久的生命力。现代文化的“祛魅”即淡化形而上学现象,加之消费文化的无根天性,导致人文道德滑坡。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来之“天地一体”的本体,与消费文化同根同源,对消费文化具有规约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媒体社会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全球文化IP趋势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化,一种文化符号叙事消费新模式正在重建人们的消费观。以“文化符号”“叙事消费”“跨媒介传播”为表征的文化IP叙事消费主义,影响着数字媒体语境下文化消费发展的新潮流,引发人们对数媒时代文化符号叙事消费的遐想。  相似文献   

14.
文化认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兴趣,从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决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朝鲜族的生活文化受到韩国生活文化的影响,出现了急于追赶韩国流行时尚、模仿韩国生活方式的“韩流”现象。虽然中国朝鲜族文化与韩国文化具有相似性,但两者消费方式的特殊性大于相似性,只有清醒地认识到朝鲜族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才能建立良性的消费模式,促进朝鲜族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丁宁 《文教资料》2014,(31):169-171
英国BBC推出的《神探夏洛克》顺应了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消费文化,改编了原著中不能与时俱进的“滞胀”因素,在影片中纳入了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一些噱头来保障票房的收入,同时大力革新了原著中对于福尔摩斯的定义。在成功的同时,也凸显了消费文化中传统价值观的改变,这种形式上“尽美”而价值上“不尽善”的电影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是值得大众反思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已经具有了深刻的消费文化属性。消费文化为教师角色带来两重危机:一方面,消费把教师角色推向“经纪人”,教师和学生形成了消费者和被消费对象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教师权威地位受到威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惟有积极变革角色,成为服务型、管理型、对话型、学习型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收入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但“伊斯特林悖论”的提出引发了诸多莫衷一是的争论。教育作为提升收入的主要途径,其经济价值对幸福感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8)数据分析发现,文化消费在教育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不同类别文化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异质性,而家庭收入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文化消费对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均具有正向影响,但低收入群体在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比高收入群体更加显著。因此,新时代教育应注重提升教育的消费性价值,强化教育“致幸福”实践路径;加强文化消费教育,提高全社会消费素养;构建差异化的文化消费模式,满足不同经济群体消费需求,避免“伊斯特林悖论”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负翁"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性以及家庭和学校对大学生消费缺乏教育和监管,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负债消费,成为校园“负翁”。如果任其发展,校园“负翁”会给整个校园和社会带来危害。学校应采取各种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理财”和“适度消费”的教育,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手工艺遗产作为地方人群共同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折射着人们对自然、社会与宇宙的基本认知,是一种以实用性为主的文化形态。随着文化旅游和消费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产品逐渐从生活品走向工艺品,出现了“我者”的生活品与“他者”的艺术品形态并置,引发了手工艺遗产如何保护与传承的迷思。文章以云南大理周城白族扎染为研究对象,从“主客位”角度分析不同行为体对手工艺遗产价值认知的差异性而出现的手工艺遗产的不同形态,认为当代手工艺遗产价值是“我者”价值与“他者”价值互构的综合体,须从手工艺遗产层级一体化价值体系认知出发,理解手工艺遗产生活品与工艺品并存的意义,从而促进手工艺遗产在当代社会中的活态存续。  相似文献   

20.
孙岿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5):99-102
消费一直是朝鲜族社会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劳务输出打破了原有社会体系的均衡,造成新的消费需求。“韩流”加速了外来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使朝鲜族消费的社会整合作用滞后于它的分化作用。朝鲜族消费文化变迁应该是由无意识变迁到有意识变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应利用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杠杆”来指导和调节消费者的行为,促进消费者行为合理化,使其在社会整合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