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龙舟竞渡文化的精神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舟竞渡习俗作为中华民族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其影响之大,分布之广,持续之久,凝聚力之强,在中国民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龙舟竞渡习俗有着共同的神灵信仰、审美情趣和民族文化认同。它所反映出的团结协作精神、拼搏争先精神正是当今中华民族所应该弘扬与培育的一种民族精神。我们认为深入开掘龙舟竞渡习俗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唤醒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提升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对于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舜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文化肇始和根源。舜文化有着无比丰富的内涵,深刻缜密的思想和经久不衰的人文魅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远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气象博大。舜帝首开家国一体、政治与治道合一‘以及社会道德教化之先河,舜帝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精神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固有的,并且持续不断的一种历史传统。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出发来界定它的基本内涵,不外乎爱国主义、人文主义、自强精神三方面的内容。同中华民族传统的与自然作物质交换的农耕方式相适应的“赞天地之化育”的参与精神。逐渐被推广到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它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维系、协调和推动作用,并使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它的基础之上得以衍生、发展和壮大。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早期民族国家思想内涵丰富,对国家政府重要职能、国家主权、立人与立国等方面都作了深刻阐述。他怀着对中华民族的深厚的爱,为救亡国存、振兴中华作了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5.
侠义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体系中引人注目的一极,诠释着中华民族对正义的向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与中国的侠义精神有共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行侠仗义”的背后是对正义的呼唤。武士道之“义”内涵却与之殊异,更多向“忠义”上靠近。本文试图比较二者之“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之子”——杨争光是一位有着自己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以土地为原型讲述西北农村的故事,在农民之间的关系中再现了“他人即地狱”的哲学思想,从而揭示出更为深层的人性内涵,达至寻求中华民族之根性的目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原型,土地的土性、农民的土性,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性,这在杨争光的很多作品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7.
《文山学院学报》2014,(1):31-37
从历史文献、民族语言和民俗、考古证据切入,认真分析了一些解读布洛陀发音内涵的观点,认为都是反映了布洛陀文化的果,没有反映出布洛陀文化的因。布洛陀和姆六甲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人面鸟身神"。布洛陀的解释应为"从天而降的男性人面鸟身神";姆六甲的解释应为"胯下可夹物体的女性人面鸟身神"。人类社会早期对布洛陀和姆六甲神的崇拜,就是中华民族早期的人文始祖崇拜。所以,布洛陀和姆六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8.
云南少数民族产生的大量史诗中,英雄史诗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精妙的艺术手法而为世瞩目。这些史诗作品在艺术特征以及由之透析出的民族文化心理内涵上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相吻合,在艺术手法上采用了源自《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从而产生了无尽的艺术魅力。由此可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云南少数民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孙子兵法》是一部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世界军事名著,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涵盖军事领域,而且对确立国防战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也有许多有益的启示。高等学校应积极普及《孙子兵法》课程,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需要,可以激发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结合,以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龙的原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而龙崇拜的内涵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对民族自身奋起的向往。这是龙的精神之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化主体精神的本质,与《周易》取龙为象所阐述的"与时偕行"的哲学思想可谓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苏雪林早期的散文是无可争议的美文,其审美内涵包括诗画之美、灵动之美、真挚之美等层次,与周作人、朱自清、冰心等美文运动中的名家相比较,苏雪林早期散文对美文运动的风格及走向有特殊的丰富与纠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早期以来,国内外考古学的不断发展与出土文物研究成果的陆续面世,推动中华民族起源神话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在汉民族起源神话的文明起源价值研究、少数民族起源神话的早期历史价值研究、民族起源神话的基本类型研究、中国始祖神的内涵研究、考古学的运用研究以及中国各民族之于起源神话的内在关系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以说,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及其成果的运用,对中华民族起源神话研究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正>郑师渠、史革新主编的《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书近期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共60余万字,分为26章。前三章总论部分定义了民族与民族精神,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内涵,揭示了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后面各章具体阐释了中华民族精神自先秦至当代的奠基、整合、升华、重铸和新的发展之过程。该书是第一部全面考察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各时期表现的著作,并引入了长时段的视野和解释学的视角,使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正>龙文化的八种文化内涵王永宽撰文《中国龙文化的宏观考察》指出,可以将龙文化的内涵概括为八个大的方面,或者称为八类文化:一是图腾文化。龙本来是人类社会早期图腾文化的产物,龙图腾的出现及各部族对它的认同,反映了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二是祖根文化。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大都被认为是龙的化身,因此龙文化就和中华民族的祖根文化紧密相连。龙是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也是后世中华民族崇祀的始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不仅是中华民族早期人民情感表现的结晶,也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的某些章句深涵历史、人生之思索与灵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是传统文化之全幅凝聚与生动展示。  相似文献   

16.
卷首语     
书法内涵豊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书法蕴自然之性灵、溢风骨之芬芳、凝智慧之妙趣,我们可以(?)中得到審美享受,啟迪哲思,美化心灵。同学们,写好字做好人,让我们一起传承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共铸中华精魂,在梦圆中国的伟业中收获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钱币荫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历经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国钱币系统完整、门类丰富,脉络情晰、内涵博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光彩夺目的东方货币文化。  相似文献   

18.
汉语成语中有很多含有植物语素的成语,可以称之为"植物成语"。这些成语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通过对植物成语的研究,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农耕文化魅力、中华民族的气节与审美观念、"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传统以及原始先民朴素的植物分类思想,成语中的植物文化充分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的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是中国西南抗战生命线上的战略枢纽和重要节点,既有滇缅公路"民族之魂"与史迪威公路"形象标识"之称,又有"抗战文化化石"与"亚洲战争图腾"之说,蕴藏着极为丰厚的人文内涵和精神特质.它既是中华民族抗日御侮史上的一座丰碑,又是战时中华民族"在苦难中凝聚、在艰辛中取胜"自强不息抗战精神的体现.战火中淬炼的抗战精神,既是中华民族能在抗战中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并最终取得胜利的精神动力,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激励华夏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是什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是什么,如何培育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厘清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要素,认为国家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前提、核心要义、心理支撑与思想基础,并结合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过程,以此提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