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产生而诞生的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其主要特征有普适性、超大容量、超文本性、高度共享性、自由交流性及高度自主性.但网络文化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道德.社会稳定产生消积作用,黑客与病毒破坏网络的安全等。  相似文献   

2.
网络“客”文化的传播特征与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刚 《今传媒》2010,(7):41-43
一、网络"客"现象的形成与发展网络"客"现象的形成最初发端于"黑客"。"黑客"一词源于英文"Hack-er",有时也称"骇客",原指热衷于计算机技术、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尤其是程序设计人员,后来"黑客"一词被用于  相似文献   

3.
对我们来说,他们是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有时候他们会遭到众人的指责,有时候他们又受到人们的尊重。零距离的接触黑客,让人们有机会了解黑客内心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安全有关国计民生 黑客昨夜闯入了Internet上的Yahoo!站点。——CNET,1997/12/9 来自俄罗斯的黑客闯入了美国花旗银行的网络,造成1,000万美元的损失。英国一家银行平每年有上千万英镑的损失来自网络黑客。目前全球平均每20秒就发生一次网上入侵事件。而大多数受害的企业、商业、金融业,有恐公布黑客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聚焦网络迷群体文化研究的脉络、现状与趋势。在梳理国内外有关迷研究的脉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当下中国网络迷群体文化研究的四种关键趋势,并从中整合细化出若干特点。本文认为对网络迷群体文化的研究,将从一个特殊的层面考量与揭示中国社会语境内在的政治、经济、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的特殊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网络语言是以互联网为媒介,有特殊使用群体,广泛应用于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一是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硬件、病毒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中常用的词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等,也就是所谓的狭义的网络语言。本文所论述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词汇,它大量的新词汇,常让网外的人莫名其妙。网络语言实质上是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  相似文献   

7.
网络媒体的发展,网民群体的壮大,形成了虚拟的网络社会,网络提供的公共领域使得网络中的人际交流兼具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网民是多量和多质的集合体,无论各自的身份背景如何,在由信息构成的网络世界里,每个人都有权利、有能力进行文化创造、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网络的价值体系也向着多元化不断迈进,相较于从前的单一文化价值体系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8.
什么叫波霸     
《出版视野》2009,(6):38-38
黑客最早源自英文hacker.早期在美国的电脑界是带有褒义的。但在媒体报导中,黑客一词往往指那些“软件骇客”(software cracker)。  相似文献   

9.
1997年,美国加州情报与安全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柏林·科林首先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词,认为它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结合的产物》。2000年2月,英国在《反恐怖主义法案2000》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网络恐怖主义”的概念,将黑客作为打击对象,但只有影响到政府或者社会利益的黑客行动才能被划为“恐怖行动”。而美国则将普通的黑客活动也作为恐怖活动加以惩处,在“9·11”事件后美国司法部通过的反恐怖主义法案中,首次将危及美经济稳定和政府正常运作的黑客活动列为“恐怖主义罪行”之一。这里所说的网络恐怖主义是指非国家组织或个人有预谋地利…  相似文献   

10.
对我们来说,他们是一群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有时候他们会遭到众人的指责,有时候他们又受到人们的尊重。零距离的接触黑客,让人们有机会了解黑客内心真实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信不信由你,当今世界平均每20秒钟就有一起黑客事件发生,网络圣地早已变成硝烟弥漫的高科技战场。黑客的杀伤力骇人听闻。在美国,一年因黑客事件造成的损失超过100亿美元。美国政府痛下决心要跟各路黑客决一胜负。 计算机专家推测,因特网上目前至少有3万个黑客网站。  相似文献   

12.
朱亮 《青年记者》2016,(35):4-5
“弹幕”是指一种特殊的网络视频评论形式,观众的评论会以字幕的形式从右向左滑过视频画面.国内两家最早的弹幕网站分别是“AcFun”(简称“A站”)和“哔哩哗哩”(简称“B站”),本文主要选择这两家网站为研究对象. 随着弹幕的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弹幕使用群体的不断扩大,弹幕文化逐渐发酵而成.它具有相对小众的文化群体、颠覆传统的观影方式、反叛主流的价值观念等几个特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弹幕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的范畴.弹幕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抵抗,但是这种抵抗并非全面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传播中的文化现象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国际互联网络空间的文化现象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从90年代开始,国际互联网以空前的速度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的进程。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粉墨登场,网络传播活动的出现促进了网络文化现象的出现。本文认为,网络空间的文化现象的产生是建立在传统的受众获得了空前的传播自由以及网络空间的信息交流的巨大自由度基础之上的。网络文化是一种群体化、多元化、多层次和极具创造性的文化形态。根据网络文化的这几个特点,可以对网络文化分别进行分类。本文对根据网络文化的群体化所区分的两种文化形态——网络媒介文化和网络亚文化群体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对大众文化在网络传播时代的命运及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网络文化研究重点应该是在价值体系的基础上,研究网络文化孕育的文化冲突的形式,但是目前研究这些冲突的原因和意义方面所做的工作很少.根据布迪厄的群体区别理论,文化冲突不仅仅发生在跨文化区域,而是在跨群体、跨社区、不同种媒介技术形式之间都会产生.所以本文在国家文化、组织文化和群体文化三个层面展开研究网络文化的冲突与适应,并参考特定网络技术价值,总结出网络文化的交集所导致冲突的几种形式,研究出网络文化的适应模型.  相似文献   

15.
唐英 《视听》2018,(11):129-130
网络以多元的方式汇集不同身份的个体,搭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网络群体传播结构。集合行为中的个体,在网络情境模拟的文化制度空间进行非角色、匿名性的间接互动,若群体未遵循现实社会的隐形规则,随着互动活跃程度的提升,群体的盲从性、屈从性、服从性也将被放大。但网络作为一个不断进化的开放系统,对群体互动的规范完善和综合协作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瑶 《东南传播》2018,(3):46-48
CP粉丝这一群体是粉丝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她们将感兴趣或喜欢的人物进行配对,组成CP(coupling),CP文化也逐渐成为现象级的流行文化。本文就以网络为载体,分析CP粉丝如何在网络中组成空间意义上的实践,用异托邦理论看这个空间结构中的符号生产,探究CP文化对粉丝心理建设和文化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黑客的兴起同计算机技术、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早期到现代的黑客及其网络活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直接推动或影响了网络社会诸多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整个网络社会有着独特的构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盘敏 《新闻世界》2014,(1):81-83
当前,我国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日趋显著,它影响政府决策、司法公正、社会文化风气及社会治理,成为社会深度转型期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深度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根源、高度发达的网络传播技术动因及网络群体心理规制下的受众心理渊源,是网络群体极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动力机制,需要深入分析,以寻求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客":网络时代关键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青年记者》2007,(20):79-79
在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发出挑战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关键字眼,而围绕这个字眼展开的种种现象,是网络时代的特有文化的典型代表,这个字眼就是"客"——博客、播客、拼客、闪客、炫客、威客、维客、黑客、米客、粉客等的"客"字。  相似文献   

20.
郑达威 《传媒》2007,(3):60-61
网络技术提供了不同于现实环境的虚拟空间,网民可以相对自由地参与其中并和其他网民发生关系.发端于"黑客"(英文"hacker"的音译)文化的"客"文化反映的是网络虚拟空间里网民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在"客"文化的交往活动中,"实在"表现为各种网络形式及其负载内容,"价值"表现为网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交往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