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所讲的准备活动是根据瑞士法特莱克的训练原理(即心血管系统的训练,速度、柔韧性、灵活性、力量练习相结合的原理)编制的。准备活动的第一阶段是800—3000米慢跑。之后,做单人或双人的伸展练习。伸展练习做完后即转入第二阶段的专门练习。专门练习是在1000公尺的跑动中进行的(在五分半至六分钟之内完成)。下面举一个例子(在200米的场地内跑五圈)。第一圈:开始是100米加速跑,然后接50米慢跑,再接50米加速跑。快跑时用3/4或  相似文献   

2.
一、场地选择:利用教室、宿舍、楼房的“台阶”和走廊。二、训练方法与手段: 1.准备活动:在走廊上进行往返慢跑5-10分钟;然后做各种绕手操柔韧性练习和跑的专门性练习。 2.基本训练①一般身体素质训练:利用“台阶”进行徒手和负重跑、跳练习,包括高抬腿走、跑;跨步走、跨步跳;快频率跳;蛙跳;  相似文献   

3.
一、基本功练习:对初学者来讲,要做好侧踹腿是有一定难度的,在身体能力尚未达到应有水平,勉强去做较快、较高的侧踹腿时,难免损伤身体。为了防止出现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扭伤的现象,应先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使肌肉的生理机能达到适应活动所需要的状态。如先慢跑1000—1500米或准备活动20分钟左右(根据气候可适当灵活把握)。然后再做一些压、踢的柔韧性练习,提高肌肉的  相似文献   

4.
卡尔·刘易斯在1980年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行列中只排到了第15位,成绩为8.109米。而一年之后,他竟跃居第一,以8.62米的成绩创造了田径史上第二个优异的跳远成绩。刘易斯生于1961年7月1日,身高1.88米,体重73公斤,卓越的跳远成绩是与短跑的高指标相结合的。美国《田径技术》杂志刊登了关于刘易斯的训练,现介绍如下: 刘易斯在比赛之前和训练之前所做的准备活动是:先慢跑1/2里,然后做柔韧性练习,再慢跑1/2里,紧接着做柔韧性和关  相似文献   

5.
一般准备活动练习需要20~30分钟,但可以根据人数的多少、训练场地的大小、每天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情况灵活掌握。若将全队分开,每个人独自做可节省时间。但最好还是集体做便于监督。全套练习由四部分组成。 在慢跑中要注意先慢后快,要有节奏,跑时要养成正确的姿势。 一、慢跑800~1200米(4~6分钟) 二.柔韧练习(约5分钟) 这类练习要做得缓慢、平稳,而且要持续5~7秒钟,这部分由以下七个练习组成。 练习时采用站立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一)体前屈,膝关节成半屈状态,两手分别抓住两踝关节,保持此姿势5…  相似文献   

6.
身体练习雷米先生准备期身体训练重点的基本顺序是:一般耐力~速度耐力~速度、力量。一、准备活动:雷米教练调查在每次训练开始,都要先做无球的准备活动。包括慢中速跑,柔韧、伸展、放松、深呼吸,并配合有注意力,反应、起动速度,以及上下肢、腰腹等部位的力量练习。训练或比赛前,先做慢跑,全队成一横排慢跑足球场的宽度8~10个往返。跑距为  相似文献   

7.
<正> 要提高中学生快速跑的成绩,必须发展学生腿部肌肉群的力量,改进动作技术。为此,下列一些练习是值得考虑的。一、摆臂练习按正确姿势做原地与慢跑的摆臂练习。每组做10—20秒。练习时间不宜过多,否则容易  相似文献   

8.
<正> 1.波浪法 目的:培养运动员的放松能力与速度感,提高速度耐力。 方法:在田径场两边的直道上设一起点,要求队员加速跑30m后作30m的放松惯性跑,然后再转入慢跑至第二个直道相应位置,再作同样距离的快跑、惯性跑与慢跑(如图1)。此练习速度变化波浪起伏,  相似文献   

9.
1.50米的准备活动1)关节活动和徒手操。2)从放松慢跑开始,然后逐渐提高速度,使身体的温度升高。最好把前两种方法组合穿插在一起进行,其效果更好,尤其是多加入柔韧性的练习。3)反应能力练习。如:做游戏"黑与白"、"喊号追人"、"喊数抱团"等。  相似文献   

10.
“12分钟跑”是一种强度低、运动时间长的有氧耐力练习,它作为一种锻炼或者比赛的手段在学校开展非常可取,因此我们选用大学生体能所能接受并更符合大学生生理、心理适应能力的健身慢跑来推动健身跑运动。但是,谈到进行“12分钟跑”比赛很多人都感到难度很大,其实只要精心组织、细心安排就  相似文献   

11.
冬末春初,体育课准备活动AB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部分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准备活动不能总是一味地绕场慢跑两周,然后原地做几节学生早已掌握、机械的徒手操。要适应教学需要,就应不断地推陈出新,力求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变,提高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笔者根据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就准备活动的趣味性方面提供几种方法如下:一、螺旋形跑学生以一路纵队慢跑,先是从外向里呈螺旋形跑,跑到圆心后再由里向外跑。二、回形跑学生以两路纵队象回形,一路纵队以顺时针跑,另一路纵队以逆时针跑。三、交叉穿梭跑学生以两路纵队、交叉、穿梭前进。四、街舞五、…  相似文献   

12.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宣布了本课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后,让他们慢跑做准备活动,话刚落音,就听见几个学生在叹气说:“怎么又是跑呀?老师,能不能换一种玩法?”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步:慢跑。中长跑比赛前的准备活动时间一般控制在赛前一个小时。慢跑预热是运动员做准备活动的最好方式,但不宜过长,一般采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慢跑。慢跑时要做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要深长些,有节奏,可以三步一呼三步一吸,也可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最好用腹部深呼吸,做到吸气时鼓腹,呼气时收腹,慢跑时步子要轻快,两臂自然摆动,慢跑的运动量不要太大,避免消耗过多能量。同时,要注意服装,加强保暖,以增强身体预热的效果。第二步:拉伸。也就是柔韧性练习,各  相似文献   

14.
准备活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开始部分,运动员无论从事何种运动或比赛,都必须从准备活动开始。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运动员在身体和心理上为将要开始的训练或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准备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慢跑、柔韧性练习、加速跑等。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国外的运动员越来越重视准备活动,他们对待准备活动是非常认真的,其活动的内容也与我们有所不同。他们的准备活动的程序一般是伸展肌肉、走、慢跑、伸展韧带、一般性活动、专门性活动等几个过程。下面我们向大家分别做介绍。一、伸展肌肉我们在做准备活动时,…  相似文献   

15.
一、柔韧性与灵敏性练习(一)三种姿势跑:1~10米采用侧身跑,11~20米采用倒退跑,21~30米采用交叉步跑。(二)曲线蛙跳,以及其他柔韧与灵敏性素质练习。这些练习是作为准备活动进行的,目的是使关节的灵活性和身体的柔韧性得以加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伸展活动要慢慢的做,而不是猛烈或急速的动作。开始时先伸展到你感觉轻松、容易的程度。保持这种轻度伸展肌肉的感觉15——30秒,然后再慢慢地增加伸展的程度(以你自己感觉合适为准),保持15——30秒钟。不要做猛烈的或使你很疼痛的强制性伸展。拉伸肌肉要慢而有控制,关键是使其放松。对于柔韧性练习不能着急,伸展的轻松和好的柔韧性是系统的伸展练习的结果之一。这套连续的伸展练习大约做10分钟(图中  相似文献   

17.
李景泉 《体育教学》2008,(11):17-17
虽然长跑的好处众所周知,但是学生普遍怕苦怕累,体育课上同学们一听说“长跑”二字,立即怨声载道。前几天我们上耐久跑课,集合后我得知操场两侧的跑道将被别的班级练习实心球和跨栏占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同学们带到了篮球场,然后我神秘地说道:“今天我们在篮球场上田径课,下边我们先做一下准备活动。”接下来我将全班队伍调整为一路纵队,然后我站到队伍的排头,带领大家沿着篮球场边线跑了起来,同学们一边跑一边小声议论:“老师想当老母鸡,领着咱们小鸡跑!”“这好像工厂的流水线,挺有意思。”慢跑了两圈后,我又宣布:“现在我是你们的‘带头大哥’,我做动作,大家一定要跟着做,不能掉队啊!”  相似文献   

18.
<正>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耐力素质测验,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感觉难度较大。为此,在这里介绍几种提高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 定时跑:是指每次耐力素质练习要有一定的时间。一般学生至少要跑10分钟以上,才能提高耐力。 间隔时间跑:就是在每次一定距离跑的练习后,规定好中间休息的时间,再进入下一次跑的练习。如200米/4~5分钟(跑距/休息),跑的距离和休息时间可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9.
一、重视准备活动的安排 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体温,使血液循环系统功能得到增强,呼吸循环系统机能得到保证体育课基本部分练习中能量的需要和利用。另外,还使肌肉、肌腱和结缔组织的伸展性增大,关节的有效运动范围增加,减少运动损伤。 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应以走或慢跑的运动为主,用各种体育游戏做准备活动时要结合走和慢跑 的练习进行,以使体温逐渐升高。 (二)可在慢跑后做些徒手操和肌肉的伸展性练习,也可使慢跑和徒手操交替进行。柔韧性练习的运动幅度应逐渐增加,应重点加强踝和趾关节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在短跑教学中都习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和车轮跑等专门练习,来改进和完善跑的技术,发展速度素质。几乎所有的教师都要求学生,在每次课的准备部分做这些练习。在现实中看到,尽管天天重复,却不能发挥其在速度训练中的特殊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教学体会,中小学生做跑的专门练习应该特别注意跑的技术、跑的距离、放松能力以及练习特点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