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 9~ 1 91 1年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们为验证汤姆生的枣糕式原子模型 ,进行了α粒子轰击金箔薄膜的实验 ,而且获得了重大发现 .绝大多数 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 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并且有极少数 α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90°,有的甚至被弹回 ,偏转角几乎达到 1 80°.为解释该实验结果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成功地解释了 α粒子大散射现象 .下面给出少数 α粒子发生较大偏转的运动轨迹的数学证明 ,供同行参考指正 .证明 :忽略原子中电子的作用 ,将靶核看做是带电荷 Ze的裸核 ,其质量 M…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α粒子散射现象是建立原子核式结构理论的主要实验证据,它对于否定汤姆生的“枣糕”原子模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该实验涉及微观事件,在中学原子物理教学中难以进行演示,造成了许多同学对实验现象的抽象感.本文利用C语言图形环境模拟了由四个原子排列而成的单层金箔片,展示了三个α粒子基本上无偏转、小角偏转及大角散射三种情形的动画过程.二、实验原理及函数功能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中,绝大多数α粒子基本图1上不发生偏转,通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较明显的偏转,极少数α粒子偏转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从卢瑟福的一些表述出发,结合相关科学史料,浅析α粒子散射实验的前因后果,指出α粒子大角度散射现象的发现才是该实验的真正历史价值所在,提出将"α粒子散射实验"更名为"α粒子大角度散射实验".同时对卢瑟福及α粒子散射实验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1.α粒子散射实验例1 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 )(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一个很小的核上.(B)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原子中存在带负电的电子.(D)原子只能处在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分析 A.此题考查a粒子散射实验,不是考查原子的核式结构及能级.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3.知道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4.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和方法5.知道原子核的组成6.了解卢瑟福研究原子核组成的思路和方法自学参考提纲:1.1897年,发现了电子。2.1909年到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和他的助手们进行了的实验3.看图20-1,归纳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结果是:。4.a粒子偏转的原因是:。5.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6.卢瑟福研究原子结构的思路是:。7.发挥你的想象,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8.看图20-2,根据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解释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9.1…  相似文献   

6.
在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中,带电粒子沿平行于直径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圆心与速度方向的距离为d.粒子在该磁场中的轨道半径为r,粒子在磁场中的速度偏转角为α. 设带电粒子远离圆心偏转,运动轨迹如图1所示.在Rt△AOB中,  相似文献   

7.
α粒子在原子核静电力的作用下偏转的运动称为α粒子散射。卢瑟福由此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为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研究奠定了基础。α粒子散射过程中的b、d、φ之间的关系式的推导,从而三个物理量只要给出一个具体物理量,即可求另外二个具体物理量。  相似文献   

8.
陈立其 《物理教师》2003,24(9):29-30
题:如图1所示,在虚线所示的宽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边界平行的勾强电场。一个初速度为υ_0,垂直于电场方向入射的某种正离子,经过电场区域后速度方向偏转了θ角,其轨迹在图示的纸面内。若改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勾强磁场,如图2所示,若该粒子穿过磁场区域后速度方向的偏转角也是θ,求此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9.
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物理试题及答案一、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其原因是【A】A.原子的正电荷和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B...  相似文献   

10.
下面的几道有关反射现象的几何光学题 ,不但有趣 ,同时还蕴含着比较深刻的数学哲理 .1 “沿原路返回”的条件题目 :如图 1所示 ,两平面镜 M1、M2 的夹角为θ.过 P点有一条与 M1成α角的方向射向 Q点的光线 .要使该光线经两面镜若干次反射后能沿原路返回 ,试推导α、θ应满足的关系式 .(设 0 <α<90°,0 <θ<90°)图 1         图 2解析 :设射到 Q点的光线经两面镜第 1、2、…… n次反射后 ,反射线与发生反射的那个面镜间的夹角分别为 θ1、θ2 、…… θn,如图 2所示 .根据反射定律及图 2所示的几何关系不难推知θ1=180°- α,…  相似文献   

11.
“原子和原子核”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几乎每年都考·综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其中原子物理部分试题具有如下特点,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出现了以科技前沿为背景的信息题·解决这类试题的关键在于,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捕获有效信息,剔除干扰信息,仔细分析问题所描述的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并从中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然后,运用相关的物理规律求解·例1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与其合作者做了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  相似文献   

12.
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在磁场中作圆周运动,它的速度方向会发生改变,我们把它叫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偏转角,实际上,偏转角既是速度方向发生改变的角,也是粒子运动半径扫过的圆心角,它的计算灵活多变,也是学生解题中最感头痛的。下面介绍计算偏转角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教师改错能力的因素1.学科知识背景题1关于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如用铝箔代替金箔,则α粒子不会发生散射现象B.如用铝箔代替金箔,则α粒子仍会发生散射现象C.如用质子代替α粒子,则质子不会发生散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一、滑雪例1跳台滑雪是利用山势建造的跳台进行的.运动员着专用滑雪板,在助滑路上调整后起跳,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设一位运动员由a点沿水平方向跃起,到b点着陆,如图所示.测得a、b间的距离l=40m,山坡倾角θ=30°.试计算运动员起跳的速度和他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解析可认为运动员起跳后做平抛运动,故有h=l·sin30°=12gt2,x=l·cos30°=v0t.∴t=2lsin30°g姨=2×40×0.510姨s=2s,v0=lcos30°t=40×0.8662m/s=17.3m/s.二、体能测试例2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运动员的质量为m1,绳拴在腰间且沿水平方向…  相似文献   

15.
胡广形 《物理教师》2002,23(6):4-35
1 问题提出互成θ角的两平面镜之间的任一物体成像总数 ,在θ =30°、4 5°、6 0°等特殊角时 ,可用公式n =36 0°θ - 1计算 ,其理论依据何在 ?在θ =72°、12 0°时是否适用 ?θ为任意角时又如何计算成像总数 ?2 理论分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 ,从光源发出的光经两平面镜连续反射时 ,每次反射都会各成一虚像 .要确定总成像个数 ,必须分析连续反射的可能次数 ,如图 1-图 3,图 1    图 2    图 3第一次反射后 : 第 2次反射后 :  第 3次反射后 : ∠ 2 =α +θ ∠ 3=∠ 2 +θ=α +2θ ∠4 =∠ 3+θ=α+3θ依次类推 ,经x…  相似文献   

16.
α粒子散射实验是高中原子物理实验,存在课堂无法演示、学生理解困难等问题。通过自制教具将α粒子撞击金原子的现象宏观呈现,可以帮助学生认识α粒子散射实验的思想与方法,建立原子结构模型,提升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天然放射现象”一节中,做演示实验比较困难。采用下面方法可以同时做出放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及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观察实验。实验的关键是找到一个能放出β射线且半衰期较短的放射源。如果要使α射线在磁场中偏转,则需要很强的磁场,因为α粒子质量远比电子质量大。中学有的放射源一般是威尔逊云雾室配套的放射源:半衰期是1622年的镭226或半衰期是1.39×10~(10)年的钍232。半衰期太长了不易观察。我们可以找钠24做放射源,它的半衰期为15小时。其衰变式是_(11)~(24)Na—→_(12)~(24)Mg+_(-1)~0e+γ。  相似文献   

18.
如图1,P为平面α外一点,PO⊥α,O为垂足,直线l<α,点P与直线l确定平面为β,点B∈l,设PB与平面α所成的角∠PBO=θ1,与l所成的角∠PBA=θ,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PAO=φ.下面我们来研究θ1、θ、φ之间的关系.在Rt△POB中,sinθ1=PPBO.在Rt△POA中,sinφ=PPAO.在Rt△PBA中,sinθ=PPBA.因为PPBO=PPAO·PPBA,所以sinθ1=sinφ·sinθ在上述公式中,因为0相似文献   

19.
在立体几何中,有一个常见的模型 如图1,已知直线a、b、l与平面α满足a(α, b(α, a∩b=P, P∈l, l与a、b成相等的角θ,在l上任取异于点P的Q点,过Q作QK⊥α于K,那么K点到直线a、b的距离相等,即K点落在∠APB(或其补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上,记∠QPK=θ1, ∠KPB=θ2,不难得到cosθ=cosθ1·cosθ2.  相似文献   

20.
本刊2002年第3期刊载了对本刊2001年第9期所载《关于n=(90°-(α+θ))/α×2+1的由来》(下称原文)的讨论文章,文中指出:《解答公式应该是n=2(90°-θ)/α-1》(下称第二文)。细读此文,更感欣喜,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