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山东省济南、青岛两市1792份的调查问卷,对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中学生体育锻炼的目的较明确,态度积极,但影响其体育活动的因素较多。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2.
从稳定性特征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稳定性特征来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还远远不够.少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模糊,还没有形成全面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半数中学生没有养成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内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利于中学生形成长期稳定的体育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校外方面,中学生在家课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少数中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人指导,体育锻炼场地缺乏,锻炼场地不便利,没有体育锻炼的伙伴,大多数中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制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场地和方法(项目)是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提高校内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是根本,校内、外体育活动互补是体育生活方式稳定性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约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发展的不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区中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每次锻炼持续时间较短,影响淮安市区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学习负担重,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主观上没有锻炼方法和对体育运动不感兴趣。从家庭方面考虑如父母的体育态度、父母的体育行为、家庭的经济水平等几个方面探讨家庭因素对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当前淮安市区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社会应试教育下中学生的学业繁重,很多中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中学课外体育活动是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是中学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且还是体育课时间和空间的拓宽,中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增强,对中学生积极向上生活态度的培养,对中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的增强,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对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探索"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法对我国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动机上的困扰的不同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体验,从而增加他们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强度;和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相比,"激发引导兴趣教学法"能使中学生降低参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的困扰,这将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的体育思想有着较为丰富的内容,倡导军事体育,注重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是其体育思想的核心和时代特征;在充分肯定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强调体育锻炼应与卫生保健相结合,重视发展传统武术,是其体育思想的基本态度;躬身实践,并持之以恒是其体育思想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体育活动与其耐挫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和耐挫折能力的情况,体育活动各个因子与耐挫折的各个指标的相关性,及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耐挫折能力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其耐挫折能力的提高。建议学校、社会、家庭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宣传,让更多中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体育课上要注重对学生体育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针对不同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区别对待不同性别、年级和地区的中学生;确立合理的体育锻炼目标,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中学生的耐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榆林市中学生利用多元体育资源进行体育锻炼的现状入手,对影响中学生利用多元体育资源进行体育锻炼的诸多因素进行探索和研究,分析其现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更好的促进榆林市中学生体育水平的提高及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锻炼是我国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我国中学体育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几乎所有中学都广泛开展了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锻炼.正是通过这些课外体育锻炼,我国中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他们自我锻炼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因此,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中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然而通过观察和调查,目前我国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成都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实证研究,旨在弄清楚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分析体育锻炼动机对不同学生群体及对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程度,为完善中学体育教育机制,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意识,树立起终生锻炼的理念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态度的关系,对1 24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锻炼行为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预测度;体育态度和自我效能是影响运动行为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2.
体育活动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是否全面健康发展和生活的有力手段。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从七年级至高三年级,六个年级共938名在校学生。采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问卷,对上述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和身体状况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郑州市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为学校更好地开展中学生学校体育教学和提高中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同时也为中学生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中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身体锻炼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体育锻炼主体意识是个体对体育锻炼的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对中学生体育锻炼主体意识的研究,有利于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采取更有效和针对性的措施,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兴趣和习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海淀区中学生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发现:课余体育锻炼是学生参与面最广、内容最为丰富、形式最为多样的课余体育活动领域。随着现代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课余体育锻炼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体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共性充分了解个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锻炼方法去开展课余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学生应具备下列几方面的体育能力。1.体育认识能力:①懂得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树立终身体育观念;②了解一些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掌握人体生长发育一般规律,了解体育锻炼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③掌握必要的体育运动基本知识和技能。2.自我锻炼能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3):234-238
通过对Fredrickson积极情绪扩建理论的归纳,综合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中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旨在为积极情绪扩建理论模型对体育锻炼的研究作理论补充。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身体锻炼幸福感量表》《体育活动愉悦感量表》对529名中学生(平均年龄16.09±0.88岁)进行调查,运用SPSS 23.0与AMOS 23.0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在不同性别和不同运动强度下的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积极情绪体验对其扩展个人资源存在差异;在不同年级和是否参与运动条件下的中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的积极情绪对其扩展个人资源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状况及影响因素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河南省中学生业余体育锻炼情况和锻炼动机、兴趣、态度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学生参与业余体育锻炼的情况不理想,体育人口比例较低;部分学生的锻炼态度不够端正,锻炼动机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学环境、场地器材、升学压力等对其业余体育锻炼行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影响上海市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质、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体育健康功能淡化、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足、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兴趣,是造成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体育教学中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因考试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和消除这些心里疾病。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人的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  相似文献   

20.
体育兴趣是个人对体育特殊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影响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帮助广大中学生端正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改进体育教学环节中的不足之处,以其顺利完成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