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儿童身心成长与技能发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规律性的生活学习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置身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传统家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在“互联网+”帮助下,家庭教育形式更加多元,内容更加丰富,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开阔幼儿的眼界,也能促进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发育。本文立足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教育策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如今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走进人们生活,逐渐成为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工具。移动互联网也开辟了中学生学习的渠道,帮助广大中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英语。它对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和测评产生深远影响,中学生如今已经成为移动设备学习中不容小觑的群体。各类学习app的出现在方便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学习的同时,也带来了懒惰、不爱思考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普及,拓宽了人们的视野,方便了生活。在此过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也逐步应用于教育事业,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形成了全新型的教学模式。道德与法治属于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新时期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必须有效融合互联网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基于此背景下研究探讨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教学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4.
智能手机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人们的习惯,同时也影响着传统英语教学方法。移动互联网络的使用使得学习者可以方便地应用网络查找单词的意思和使用方法,可以随时使用视频和音频融入英语环境中,可以利用网络记录学习进度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翻译长句、还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讨学习方法。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可以使用移动互联网络落实社交化英语教学法,将传统的语法和词汇知识运用到网络搜索中,营造英语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同时,鼓励学习者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5.
几何图形的知识是人们更好地描述以及进行生活交流、生活空间的重要工具。我们从小学数学学科课程与互联网整合的角度出发,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技术帮助小学生学习数学几何图形的策略。对于老师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或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利用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我们现在教学的普遍现象。本文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以及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上,分析、总结利用互联网优化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生活的个个角落,近几年我国也在大力倡导"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在此背景下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课程《网页设计》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时代及技术的更新,现在互联网也从非移动端转向为移动端,网络信息传递操作模式也从早期的B2B转向了C2O,人们从早期的互联网信息的直接索取,到现在的与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交互,互联网思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作为研究互联网平台与用户体验之间关系的交互设计,应该是作为《网页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一部分.本论文就是从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角度论证如今交互设计在《网页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与推广,使得互联网从多方面融入人们的生活。在便利生活的同时,互联网也与教育相结合,形成了目前普遍的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和背景。而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充分发挥了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因此可以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首先阐述了实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分析了互联网+带来的创新实验课程教学新机遇,最后提出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进的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网民队伍的日益扩大,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出现的网络空间及在此空间呈现的人与人的新型的交往形式——网络交往,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网络交往是人内在生活的现实实现,是人个性的张扬,它标志着人全面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同时它带来的很多问题也需要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9.
杨晴 《华章》2012,(27)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越来越的人喜爱上互联网.网络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利用网络做许多事情,他们在网络行为中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本文从网络聊天、网络新闻、网络微博、网上购物、网络资源等方面,分析了当代网民的心理.  相似文献   

10.
方利美 《考试周刊》2012,(80):133-13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儿童乐于接受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即可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媒体辅助教学、最恰当不过了。如何在品社课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与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实验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进行了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实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首先,介绍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其次,阐述了课程思政导向的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实验环节的育人宗旨;最后,提出了融入课程思政的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实验环节教学改革策略。实践表明,该策略能够较好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实验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在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运转的基本工具和重要手段。它也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快捷、方面的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可以改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实现更高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姜虹 《中国教师》2012,(14):22-23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少年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品格的人。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必须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立足现实,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品德与社会课堂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正向社会生活各种场景、各行各业快速全面渗透,从金融、餐饮、医疗、出行、购物、教育这些传统行业,再到会议、美发、美甲、外卖、租车,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新的移动应用层出不穷。它像空气、水、食物一样成为我们生活之必需。移动互联网像蒸汽机、电力一样对社会生产生活,乃至人的思维产生颠覆性变革。因此课堂教学这个古老场景不可避免地要与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到一个以"互联网+"为主题的新时代,在这一时代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获取各种知识,提升对各种知识的认识与把握。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传授"计算机技术"为主的课程,通过"互联网+"思维方式开展教学能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多彩。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无论是在金融业、制造业、医疗等都引进了新的科技和数字产品,当然教育领域也引进了一些新的网络技术,进而使得教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兴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学习者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走出校园只要在移动网络的环境下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给学习者带来了新的方式,同时也是对教育者是一种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通过对教师以及学生的调查,来分析移动学习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完成交互沟通行为,来代替面对面的交流。病痛多分析找到优点与不足之处,根据移动学习的特点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智能移动终端和无线互联网的普及在我国产生了6亿多手机网民,人们逐渐离开固定上网设备,开始享受移动互联网的方便与快捷,手机中的App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社交的重要渠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已经对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影响,包括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技术人员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软件,用于移动学习的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系统,实现了完整的基于智能手机移动学习在高校空竹运动教学中的"一体化"应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优化体育技能教学,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思想 (一)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课程源于儿童的社会生活,重视与儿童真实生活经验的联系,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儿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在品德与生活课程中,教师主要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教给儿童关于品德与社会的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教学通过儿童的社会生活进行,注重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成年人,儿童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目前,儿童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消费群体,各种有趣的手机APP围绕在他们的身边.文章分析了教育类APP的特征,进行了小学教育类APP应用现状调查分析,探讨教育类APP在有利于学生更好学习的同时所造成的次生消极影响,并针...  相似文献   

20.
包秀侠 《考试周刊》2012,(59):126-127
新课程中,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已成为各学科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人生活在社会群体当中,时时与社会接触,社会上的各种过激行为已呈上升趋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历史教学中应注意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与他人和社会相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