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的"认识不协调理论"中衍生出来的.也就是说,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了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人们的行为最初是有内在理由的,如兴趣、爱好.这时人们的行为和认知之间是协调的,并倾向于继续保持行为.但如果出现有更大吸引力的刺激,如金钱、奖励等,给人们的行为增加额外的"过度理由",就会促使人们不自觉地用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外部理由来解释行为,相应地减少或放弃原来的内在理由,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简单地说,"过度理由效应"就是外在动机,诸如金钱和物质奖励,会减弱一个人的内部动机.这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过度理由效应 “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服感、不愉快的情绪”。“由于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努力减少不协调”。“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朱磊 《华章》2011,(35)
心理控制源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丰件结局的一般性看法.倾向于内部控制点的人,把行为结果归因于自己的内部因素,如能力、努力子,倾向于外部控制汽的人,g.I会把行为结果归因于外部压力,如命运、机遇和他人.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不同的心理控制源会.对运动成绩产生不同的影响;休育运动有助于把控制点由外部转向内部.  相似文献   

4.
一、过度理由效应“过度理由效应”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条“依从”策略,它是从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Festinger,1957)的“认识不协调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费斯廷格认为,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服感、不愉快的情绪”。“由于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不适,不协调的存在将推动人们努力减少不协调”。“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过度理由效应”告诉我们,人们的行为最初是…  相似文献   

5.
杜文霞 《文教资料》2009,(21):160-162
过度理由效应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指"用外在理由解释行为,从而使得行为的内在动机逐渐弱化的现象".本文以儿童天生具有求知欲为前提,以当前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与其天性有悼这一矛盾为切入点,引用"过度理由效应"这个心理学名词,对学生学习动机问题做出了解释,并提出在教育教学中突破过度理由效应,避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外化.  相似文献   

6.
所谓过度理由效应,是指自己最初有内在兴趣的活动得到奖励,一旦这种外加的奖励取消,人们对这种活动的兴趣便会下降,从而减少乃至终止从事这项活动的现象。  一、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会在教学管理中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1、会使教师高尚自觉的行为降低为以赢得分数为目的的行为教师工作量化评估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将教师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用数值来表示,并根据数量统计结果得出评价结论的一种管理方法。具体说来,就是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分成若干项,每一项都提出相应的要求,赋予相应的分值,教师每完成一项,就得到相应的分数,学期…  相似文献   

7.
概念变化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但以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分别进行的研究却严重相互脱离,阻碍了人们对个体概念变化机制的认识。将概念变化过程看作一个连续体,分别考察个体通过对已有观念和外部理由进行立即思考或延期思考给概念变化带来的影响,可以发现认知参与有积极作用,思考会使个体的判断合理化;同时,整合两种不同研究范式可能性的探讨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或力量,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兴趣等形式,对人们的学习起推动作用。学习动机按动力的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来源于认知的需要,即求知欲。外部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反映  相似文献   

9.
说明理由瑕疵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影响在我国立法中缺乏系统规定,现有的规定亦有悖于法理,亟待在立法上明确说明理由瑕疵与行政行为效力之间的关系。说明理由瑕疵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影响可以通过瑕疵的不同类型进行区别规定:应该说明理由而未说明的,行政行为无效;实体上说明理由不充分或者错误,可由相对人选择撤销或者补正;程序上说明理由瑕疵,可根据对相对人权益的影响划分为可以撤销补正或者继续有效。  相似文献   

10.
体制转型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成为必然选择,并具有充足的理由和依据。本文立足于高等教育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视角,从高等教育市场化取向的根本原因、内在要求、直接原因、外部决定因素、外部动力、外部时代条件六个方面来分别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取向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解释或推论。通俗地讲,人们找出行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就是归因。归因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自己以外的因素,如周围环境、任务难度、机遇等;另一种是内部归因,把行为结果的原因归于个人自身的内在因素,如态度、意志、能力、努力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归因倾向始终伴随着学生,并极大地影响其学习活动,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2.
从反馈干预理论解读高中物理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反馈干预理论 1.反馈干预的定义。在教育教学中,反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Avraham N.Kluger和Angelo DeNisi(1996)认为,反馈干预特指由外部动因(agent)有意识有目的地提供的关于个体任务操作或过去行为的活动,以期诱发个体的内部动因,从而影响个体的绩效,它是一种旨在提高和改善个体绩效水平的外部干预手段,是反馈的一种。这一定义类似于知道绩效或外部反馈的定义,但它有以下一些特征:第一,是由外部动因引发的,反馈从其来源来看可以分为内部反馈与外部反馈,个体自身产生的反馈不属于反馈干预的范围,反馈干预特指外部反馈。第二,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过程。外部动因(如教师)会根据个体的绩效表现,对反馈的内容和方列加以选择和控制;而那些无目的外部反馈也不属于反馈干预的范围。第三,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过程。反馈干预从其本质来看是一种关于个体绩效表现或行为的信息表征,需要个体的内部动因而产生作用。不同个体的内部动因是有差异的,因而在反馈干预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反馈信息和传递方式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其实就是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从心理学来讲,人的行为总是有一种动机在驱动。动机有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之分。学生的学习也有动机在驱动。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外部提供分为由外部提供、在外部提供、向外部提供三个层面。高等教育外部提供与内部提供的共存打破了传统的高等教育二分法。高等教育外部提供意味着高等教育以外的力量如全球化的市场组织、信息技术等的直接介入。在高等教育外部提供的背景下,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更加便捷;师生关系从一元走向多元;高等学校的职能发生变化,盈利成为部分高校的重要职能。加快建立涵盖高等教育外部提供和内部提供的综合新体系,优化高等教育外部提供环境,建立完善的大学制度,增强高等学校的开放性,是充分实现高等教育外部提供价值的应为之策。  相似文献   

15.
被胁迫行为是英美刑法中的一种合法辩护理由,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深刻的理论依据。作为合法的辩护理由,被胁迫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但由于我国一些学者对我国刑法中胁从犯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对胁从犯和被胁迫行为的混淆,因而对胁从犯应有一个清醒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化改造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人控制.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入手,即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才能在治理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孙长坪 《成人教育》2007,(10):26-27
高职学院品牌的行为活动系统是高职学院品牌的实施系统,包含内部行为活动系统、外部行为活动系统两个过程。要使社会建立起对高职学院品牌的信赖和忠诚,只有通过高职学院品牌行为活动系统的策划与实施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使企业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更能防范和发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在企业的内控体系中,内部会计控制是关键,是核心。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保障体系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和健全管理机构,要有可操作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同时不可忽视社会再监督的作用,本文就内控制度的目标、关键点及其保障体系的建立等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应对(Coping)原意为:有能力或成功地处理问题或应对环境挑战。随着研究的深入,在词典解释的基础上,人们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外延。Lazarus等人较系统地阐述了应对的概念,指出应对是指个体不断改变的认知与行为的努力,从而控制包括容忍、降低、回避等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或外部的需要。应对是一个带有认知评价行为的努力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一个成人学校,为了获得生存与发展,必然与社会上各种组织发生程度不同的联系。自觉地运用公共关系的外部公关职能,处理好学校与外部的各方面关系,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对于成人学校和成教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需要,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一、外部公关是成人学校谋求发展的重要手段如果说成人学校的内部公关,旨在"内求团结",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成人学校的外部公关,则是"外求发展",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它要沟通、协调的是与学校运行过程发生一定联系的所有外部关系,如生源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