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引文索引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文献、作者、期刊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1000医学版的推出为医学文献、期刊的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F1000医学版收录文献的分析并与SCI进行对比,研究SCI和F1000医学版对评价医学期刊的差异,为有效提高医教研水平提供帮助。方法:获取F1000医学版从推出到2011年11月收录的被推荐文献,按照所属期刊、年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检索medline获得各种期刊、各年度的发表文献总量,获得各种期刊、各年度的推荐比并排序,并与SCI相对比。结果:F1000医学版与SCI共同收录的医学期刊共1620种。在这1620种期刊中,按推荐此、推荐文献量和IF值分别进行排序,相互之间排序结果相差较大。结论:F1000医学版对评价医学期刊的权威性的评价与SCI存在较大差异。F1000医学版的评价在对医学期刊的评价中发挥着与SCI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医学F1000因子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选取医学F1000网站部分文献,通过其F1000因子与其所在期刊影响因子的比较,发现医学F1000与影响因子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组织文献方法等方面的不同,建议在评价文献质量时应综合应用这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论文围绕一种全新的文献在线评估系统———F1000,分析其对学术论文的评价原理和衡量机制。与传统的学术科研评价体系比较,F1000的专家评议机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优秀文献做出推荐,对生物医学领域青年人才学术水平的评估具有极高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同行评议、影响计量学以及传统文献计量指标在科学评价中的有效性,本文选取F1000、Mendeley以及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数据库,采用SPSS 19.0软件,将心理学与生态学的1,3篇论文的同行评议结果即F1000因子、Mendeley阅读统计、期刊影响因子,以及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被引频次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同行评议结果、传统引文分析指标以及以Mendeley为代表的影响计量指标具有低度正相关性,这意味着上述指标在科学评价中审视视角的不同以及数字时代科学评价的多维构成;心理学筛选数据中F1000因子与期刊影响因子相关度几近为0,这一结论进一步证实了期刊影响因子与单篇论文影响力的严重背离;生态学与心理学指标相关分析结果的不同折射出科学评价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差异。图3。表4。参考文献10。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F1000医学版收录文献的分析,从专家视角确认医学期刊的价值。方法:按照所属期刊、年度,统计分析F1000医学版截至2011年11月收录的被推荐文献,根据各种期刊每年发表的文献总量计算各种期刊、各年度的推荐比并排序。结果:F1000医学版共推荐文献27960篇,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被推荐文献801篇,排在首位。按推荐比排序与按推荐文献量排序,结果相差较大。结论:F1000医学版总推荐文献数量较少,能够帮助读者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推荐比与被推荐文献数量均可作为评价期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F1000与WoS的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方法在科学评价中的有效性及相关性,选取F1000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SPSS16.0软件,将近2000篇论文的F1000因子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指标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显示,F1000因子与统计区间内的被引频次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一些F1000因子很高的论文并没有高频被引,反之亦然。结论指出:从统计学的视角,文献计量指标与同行评议结果具有正向相关性,但是无论是同行评议还是文献计量,单独作为科学评价标准都会有失偏颇,以引文分析为代表的定量指标与同行评议方法的结合将是未来科学评价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提出一种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即通过归纳收敛开放同行评议内容,形成能够表征学者不同层面影响力的多个标签簇,从而从质量层面多角度探索学者影响力,并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方法/过程]调研分析国内外现有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构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方法,并以开放同行评议平台F1000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基于开放同行评议的学者评价方法是一种新的评价角度,实现了对学者的多角度评价,增加了学者影响力的饱满度和辨识度。分析表明,该方法与文献计量评价方法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作为对传统评价方法的一种补充。传统的定量分析与开放同行评议方法的结合将是未来学术评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SCI热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及其科研评价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I热造成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流向国外高影响因子的科技期刊 ,使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学术质量有下滑趋势。SCI对科研成果的评价有其局限性 ,有必要建立更科学的期刊和论文评价方式 ,从而减少学术腐败 ,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9.
F1000是一个新的科研文献在线评估系统,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结构化的专家评议机制。通过与ISIWeb Of Science中由被引次数所确定的影响力较高的文献对比,F1000的专家评议机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优秀文献做出推荐,并给出推荐的评语和文献重要程度等级,对文献质量的评定具有极高的参考性,也对科研工作者快速选择相关文献和重要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水平论文的发表是科技创新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影响因子(IF)作为SCI期刊评价工具已受到广泛关注。汇总2010—2020年医学、生物学等全部13个学科期刊的JCR数据,分析各学科、各主要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规律和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学科期刊间影响因子差异极大,影响因子十年平均值前4位的都是医学期刊;由于其发表机构改变了影响因子计算规则,近年来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出现明显“通胀效应”,通胀模型为IF2020平均=2.63×IF2011平均。研究结果提示,对影响因子的过度使用将会弱化研究内容的真正创新性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LDA的科研成果SCI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SCI进入中国后,我国许多科研机构、大学管理部门把SCI作为我国科研绩效评价工具。针对SCI评价的局限性,从模式识别理论视角,应用线性判别分析(LDA)理论重新客观全面地评价了SCI收录情况,建立科研成果SCI评价模型。该模型将不同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被引用次数进行修正,并从这两个维度综合评价科研成果,对传统SCI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F1000是一个新的科研文献在线评估系统,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结构化的专家评议机制.通过与ISI Web Of Science中由被引次数所确定的影响力较高的文献对比,F1000 的专家评议机制能够及时准确的对优秀文献做出推荐,并给出推荐的评语和文献重要程度等级,对文献质量的评定具有极高的参考性,也对科研工作者快速选择相...  相似文献   

13.
苏金燕 《图书情报知识》2020,(3):128-136,F0003
[目的/意义]针对同行评议与影响因子在期刊评价中的争议,对两种期刊评价方法得出评价结果的关系进行分析,客观认识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差异性,以便更好地设计评价指标,开展评价工作。[研究设计/方法]以人文社会科学33个学科共计1,291种期刊为统计样本,采用调查问卷形式由专家对这些期刊进行同行评议,然后对同行评议与期刊即年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做比较分析,并对学科、期刊载文量、创刊时间长短等因素对两者相关性影响进行分析。[结论/发现]同行评议和影响因子两种方法对期刊进行评价时,两者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社会科学领域的一致性高于人文科学领域;同行评议结果与即年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和五年影响因子的一致性依次递增;同行评议专家更愿意给载文量少的期刊打高分,但载文量和期刊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不大。[创新/价值]使用4,500多份专家调查问卷,以定量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同行评议与期刊影响因子两者在期刊评价中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SCI的再认识--SCI存在的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SCI在收录论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如影响因子的局限性、语言偏见、马太效应、商业色彩等 ,以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 ,以便全面评价我国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图书馆学科优势正确认识和利用SC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如何利用图书馆学科优势,介绍了SCI论文及其影响因子,并就如何提高撰写SCI论文的命中率;如何分析评价SCI论文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王晓峰 《编辑学报》2021,33(5):479-482
近年来我国英文科技期刊发展迅速,但在期刊出版、评价、管理等过程中,唯SCI影响因子的现象越发明显.由于影响因子本身的局限性,唯影响因子在期刊基础设施建设、论文选择与评审、期刊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消除唯SCI影响因子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危害刻不容缓.不局限于少数指标,让不同类型的期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才能壮大中国科技期刊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2005—2010年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期刊主要被引用指标进行了调查,并与SCI的相关期刊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源期刊数量不断增加,期刊影响因子及他引率没有升高趋势;期刊总被引频次逐年升高;2009、2010年期刊权威因子均高于2008年。与2011年SCI收录的同类期刊相比,我国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类期刊受关注程度及学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8.
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学科期刊评价指标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文章按照影响因子的高低介绍了35种被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介绍了SCI、SSCI收录期刊的原则和范围,提出鼓励图书情报人员向影响因子高的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投稿,并希望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早日入选SCI、SSCI。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了其1998-2006年度SCI论文。着重以学科建设为主线,分析了论文的期刊分布和主题分布特征。通过计算各学科领域内所有发表论文的影响因子分数平均值(IFPA)之总和,使得不同学科研究成果具有可比性,在此基础上评估了该校不同科研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尝试给出相应的学科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评价指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文章按照影响因子的高低介绍了35种被SCI、SSCI收录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介绍了SCI、SSCI收录期刊的原则和范围,提出鼓励图书情报人员向影响因子高的国际重要学术期刊投稿,并希望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早日入选SCI、SS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