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多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68名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采用问卷法,分析了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文化适应的特点,以自尊和幸福感为心理健康的两个指标,探讨了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1)民族认同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自尊水平,民族认同以自尊为中介变量,对抑郁幸福感产生影响。(2)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呈正相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与对主流群体态度呈负相关;(4)民族认同具有情景性,随着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民族认同逐渐减弱;(5)民族认同影响着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主流文化社会中采取的文化适应策略,采取不同文化适应策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自尊和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新疆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现状调查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认同作为高层次的认同,是国内单一民族认同和地域认同的升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坚实基础.调查表明,新疆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国家意识,对国家具有较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新疆作为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始终是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对我国实施分裂与渗透的突破口,他们的干扰和破坏已对新疆意识形态安全构成威胁,也使新疆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面临着挑战.为此,新疆高校应积极推进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体系,树立国家认同的理念,大力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强化国家认同教育,营造有利于强化国家认同的社会大环境,确保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3.
多民族国家视域下的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是一种高层次的现代文明意识.公民身份是人们国家属性的反映,对公民身份的认可是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种表达,国家认同是超越其他认同的高级认同.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公民,通过公民教育,要将对本民族的认同意识与公民身份认同、国家认同三个维度协调、统一起来,不仅有效激发各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有利于保留少数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不致断裂与消失.在我国现阶段正确认识公民身份与国家认同,有利于社会稳定,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个国家内的民族成员既能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也能认同主流文化,是对这个主权国家的国家认同。对于我国而言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几千年的历史的认同。这就需要高校的民族教育除了要引领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认同外,同时也要培养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应该引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形成正确的国家观,要引领其对国家政策和民族政策有正确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状况对统一多民族中国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巨大。运用非介入性分析方法对CSSCI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梳理与检视可以发现,从文献检索看,研究热点覆盖国家与民族二元认同关系、中华民族与少数民族层级关系、跨界/跨境民族身份认同、传统民族地区/典型少数民族群体国家认同等问题,核心议题围绕国家利益展开,存有对少数民族利益和少数民族主体性关切不足的现象;从个案分析看,西南、东南、北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水平普遍较高,民族宗教政策发挥了促进民族团结、凝聚思想共识的巨大功效;从实证调研看,保有对统一多民族中国的高度认同是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主流。以上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具有现实一致性与逻辑自洽性,基本评估结论是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整体状况良好,同时也不排除在特定时期、特定区域和特定群体中存在国家认同淡化的风险和压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民族认同问卷对26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①民族认同和民族区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或P〈0.01或P〈0.001);②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之外的民族区分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民族认同对民族区分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或P〈0.001)。由此可见:个体对本民族(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和外民族(国外民族)的低区分联系在一起;民族认同的排他性(民族区分)受个体所处的情境以及个体间的竞争性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云南少数民族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民族教育的机会成本问题;有能力支付和有意愿支付的问题;兼顾公平和效率;少数民族教育是学生、学校、家长以及其所属少数民族社区(村、寨、乡等)的互动过程;树立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5名佤族中学生作为被试,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均值得分都高于3.0,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佤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民族认同方面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在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从民族认同的三个维度来看,英语成绩在本民族归属感、本民族文化两方面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与本民族社会认同、中华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社会认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民族认同包括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两个层次,它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对于地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具有本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叠合身份认同,并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双重任务,因此,对他们民族认同现状的研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如何促进大学生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发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途径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不足,以及自然环境及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其民族认同逐渐强化,相对削弱了国家认同。为了更好地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深化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国人"、"中国梦"和"中国路"的认同;创新利用互联网,推行"互联网+国家认同教育";丰富社会实践活动,让少数民族大学生切身感受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considers how the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may be linked to a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ethnic identity, two constructs related to individuals feeling like they belong to a larger group. Using self-reports from 311 undergraduates from ethnic minority backgrounds, school belonging was found to b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perceived self-worth, scholastic competence, and social acceptance, while ethnic identity was only found to b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self-worth. Furtherm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thnic identity and school belonging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elf-worth, suggesting that in the absence of a sense of belonging at school, stronger ethnic identity was linked to higher self-worth. College students reported the lowest levels of self-worth when they were neither connected to their college nor connected to their ethnic group.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engagement” of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at a leading university in southwest China. Results indicate that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lower grades, lower class ranking, and have failed more courses than majority Han students.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level of 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 (SFI) for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r Han students. Study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average scores in coursework and student ranking among their cohorts are significantly, but weakly, correlated with SFI.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SFI may have little influence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itself, but would help students integrate into the college community, enabl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which is a major factor in supporting academic success among ethnic minority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副刊刊载文艺作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和发展现状,生产出海外读者所需要的中国文化知识和国家形象与民族认同的语言文化符号,进而通过传播展示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国家形象,增强华侨华人的族群认同、归属感和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认同是儿童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对少数民族更为重要。国外研究发现,儿童在5岁后就能产生民族分类意识,并产生内群偏爱,在10岁会出现民族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分离现象;民族认同与民族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有重要联系;影响民族认同发展的因素有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父母与同伴的种族(族群)态度、家庭社会化、群际接触等。国内研究者应该开展本土化的研究,发现我国儿童民族认同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于促进族际互动、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认同是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可与偏爱,是对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多方面影响,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指导.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外部行为迥异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情感依附较少等方面的困境,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在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民族认同干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出发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干预模式,并分析实现这一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建设区域和谐社会、加速发展西南边疆现代民族高等教育的背景下,运用SWOT分析云南现代民族高等教育历史及现状,将有助于我们对其未来改革和发展有一个更清醒、更客观的认识,也可为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建设高等教育大省、人力资源强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主要包括主流化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以及消极的民族认同等三方面;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不同方面其影响因素互有差异,但总体而言,汉族朋友的数量、学习汉语的时间、父母的民族身份以及汉族的接受性等影响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除了消极的民族认同与整合的化适应策略之间不存在相关外,民族认同的其他维度与化适应的其他维度之间都存在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18.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对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调查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状况,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国家认同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国家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仍面临着被弱化的挑战。为此,需通过历史教育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维系国家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社会性决定了只有制度化文化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而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没有为少数民族文化以制度形式的存在提供空间,民族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造成了民族文化的边缘化。文化的价值在于它的归属价值,文化的归属价值体现在增强民族认同感,为所属民族提供了有意义的选择背景,因此少数民族教育必定有义务传承自己的文化,为自己民族做出有意义的选择提供丰富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