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其改进措施: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改革教学方法,调整课程专业设置;加强师资建设,提供技能指导;建立实践基地,开辟技能培训。同时,文章提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个转变:实现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转变;实现办学模式多样性的转变;实现向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转变;实现向重视学生就业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湘西州中职教育的现实困境,笔者认为应该:增强全民职教意识,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地区职教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市场设专业,面向岗位开课程;创建校办产业,促进专业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力求资源共享;注重通识教育,促进创业能力的培养;中职教育的视角应逐步向培训转移;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加快湘西州中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我国水产类本科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从长期形成的以行业设置专业,培养单一型、继承型人才为主逐步向以学科设置专业,培养复合型、创造型的人才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相长的转变;从精英式的专业教育向大众化的素质教育转变;从侧重知识传授向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的转变。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改革朝着从量变到质变的方向发展。教学环境与教学方式方法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新时期水产类本科教育急需深化改革的重点主要是优质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加大力度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和现有教师的培养教育;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师资队伍良性发展。加强“双师型”专业团队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加强政策导向,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客观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等,是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有助于学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师资队伍良性发展.加强"双师型"专业团队的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团队;加强政策导向,重视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客观有效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奖励制度等,是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晏丽 《教师》2022,(4):111-113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不高,专业认识不清,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职业规划欠缺.对此,文章作者建议从加强专业认同教育,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全面因材施教,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专业发展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师生沟通交流四个方面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高等学校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必须要转变观念,在专业技术教育中体现人文素质教育;必须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明确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8.
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是提高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对策。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应引起重视。发展高职教育 ,核心是保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 ,培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具有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务实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职业技术专门人才 ,这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提高高职教学质量 ,要一手把握市场规律 ,一手把握教育规律 ,敢于创新 ,打造品牌 ,培育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名师、名生、名课程、名专业。要以教育关怀为重点加强观念革新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加强专业建设 ;以“双师型”为重点加强师资建设 ;以适应就业为重点加强能力培养 ;以质量监控为重点加强教学管理 ;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加强德育教育 ;以班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学风建设 ;以信息技术为重点加强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职公共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发展阶段,高职公共课程要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必须对其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努力做到贴近专业,为专业建设服务;贴近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贴近社会,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应当成为高职公共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证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必须研究专业建设中的几个重要关系。即: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专业培养模式的构建;明确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的关系;加强学科建设,使学科建设为专业建设服务;明确教师的学科背景与专业实践背景之间的关系;明确教学工作系统和学生工作系统的关系;明确教师教育文化建设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娄良珍 《知识文库》2023,(4):142-144
<正>高职院校以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专业群,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及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学生成长和市场发展的规律,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为此,应根据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公共英语教学融合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1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建设意义1.1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性环节。及时进行专业调整与专业开发,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难点;创办和建设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着力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技能培养是国家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教育体系科学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职业院校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学生适应人才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养,必须跨越目前存在的观念上、教学上、管理上的误区,迅速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建设好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习实训基地,向课堂教学要能力,创造全方位技能培养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及专业特点等方面对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软实力"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软实力"的四个路径:转变观念,加强自修指导;注重师资建设,夯实培养基础;重视实践教育,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软环境.旨在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得到起步和发展。当前面临如下新课题:如何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如何办出高中业教育的特色;如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向高层次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发现,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发展情况基本吻合,城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较大差异.为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福建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的方向为:根据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专业结构;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加大城乡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涵建设,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要求高等教育向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法学专业属于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加强法学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只有通过培养一支"双师型"的法学教师队伍,才能实现法学理论教育与法律职业技能培养的对接,才能满足社会对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9.
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极有必要,本文基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提出了相关策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依托新媒体,拓宽思想价值培养平台;加强辅导员职业化建设,打造专业教师队伍;建立评价指数模型,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烹饪专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诸多问题,其发展取向是进一步理顺招生渠道,使更多已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再深造的机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改变实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烹饪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