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孙毅芳 《课外阅读》2011,(2):125-126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注意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及探索创新的精神。《让幻灯片“动”起来》是山东大学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五章第四节中的内容。本课为幻灯片添加了动画和声音,使幻灯片更加生动,并且提高了演示文稿的趣味性,而一部分又是重点内容,因此要求学生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设置动画效果》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28课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能制作、浏览、放映静态幻灯片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前几节课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及自定义动画的方法,赠强多媒体作品的感染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门学科的起始课,《信息及其特征》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是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的两节课。前者一定要让学生深入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研究对象的丰富内涵;后者一定要充分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并深信信息技术对人类进步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两节课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略,大多数教材还在举一些离学生很远、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的应用案例,或者只是提及有哪些信息技术,但对为什么会有这些技术、它是怎样发展的、它能帮助人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目前正在为人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内容都很少介绍。本文尝试从科学技术发展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作用和内容,并从当今信息科学家正在做什么人手,探讨信息技术的前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社会的人们都处于信息交互状态,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讲多练,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最佳效果。一、课上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是学生愿学、乐学、爱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习信息技术内容时,我会留给学生自己探讨的时间。现在一些学生的家里有电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也较快,接受能力也较强。比如,学生制作多张幻灯片时,让学生先设计操作步骤,讨论操作中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下册)》,是制作幻灯片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插入剪贴画与图片文件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当下各种新媒体的大量涌入,使学生对传统的幻灯片教学媒体失去兴趣,希望课堂学习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互动性,通过各种新媒体信息平台得到更多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筛选和教师的引导,掌握相关课程学习目标。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从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数字德育”新媒体平台,大力开发相关内容的互动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解读《幻灯片链接》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下册)第27课,本课是通过一系列的制作练习,要求学生利用文字、图片和按钮等对象建立幻灯片链接,对各幻灯片之间的相互跳转进行深入的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幻灯片的熟练操作。二、教材设计意图本课设计以四川地震为主题背景,穿插于组织教学的各个部分,作为教学的明线,而资料下载  相似文献   

8.
张秋梅 《教师》2011,(22):31-31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4册模块7第4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位于第3课"幻灯片变得更漂亮"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能通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动画、声音、影片,以及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进一步对多媒体作品进行修饰和美化,本课内容是决定学生能否制作一个精美多媒体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4册模块7第4课的内容。本课内容位于第3课幻灯片变得更漂亮内容之后,要求学生能通过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动画、声音、影片,以及给幻灯片中的对象设置动画效果,进一步对多媒体作品进行修饰和美化,本课内容是决定学生能否制作一个精美多媒体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繁星》(六年制小学名文第七册22课)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它记叙了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星天的一些特殊感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谨严,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本文时,如能采用幻灯片配以声音文字的“声形结合”方法,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运用连片,理清文章脉络.所谓连片,就是内容有联系的两张或两张以上的静态单片组.它能展示事情发展的顺序,帮助学生理顺课文思路.讲课前,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一组连片(由作者“在家乡的庭院看星星”、“在南京住地后门的菜园看星星”和“在海上看星星”三张幻灯片组成).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依次映出三张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看.教师同时提出下列问题让他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信息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为社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丰富和扩展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对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皇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正>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素养、内容、文化三个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理解和实施这些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师要讨论、思考的问题。从大学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体会。一、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主导的目标明确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该活动中有所得、有所乐。它不仅指教师有没有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提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及教育部同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养,为终身学习和工作服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形式及授课内容是否仍能承载起信息技术教育的全部使命,从课程的现状来看,人们产生了诸多疑问,现在有必要对一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信息技术课程到底有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对其开设失去了信心?它是否还有旺盛的  相似文献   

14.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海淀区信息技术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课,要求以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为内容制作幻灯片,让故事动起来。教材采用窗口操作图示,配合操作流程的说明,图示步骤清晰,文字浅显易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5.
《设置超链接》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河北版)第二册第二单元第九课的教学内容,是《为幻灯片设置动画效果》内容的拓展和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设置超链接的意义和方法,并学会插入超链接的各种操作方法和操作程序,体验文本或图片之间相互链接的动感效果,提高学习的兴  相似文献   

16.
郑心坚 《文教资料》2007,(6):113-115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新课程这套教材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内容与上网浏览、搜索资料、互动游戏、QQ聊天等有关,教学难免会让人有教唆之嫌。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显得及时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主要分为偏向理论和偏向实践两种课程,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6课《制作电子板报》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较多,属于实践课程。根据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任务,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人们带来的深刻影响。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懂得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在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相关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泰山版《信息技术》第三册(上)第四课。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对Power Point2003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PowerPoint2003的图片处理功能。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在幻灯片中使用图片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自选图形》是云南省普通高级中学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上册)课本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也是《云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规定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模块三的内容。从教材特点来看,《自选图形》教学是让学生掌握简单几何图形在WORD中的画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图片的插入、编辑”等内容提供必要的思维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的一次良机,在具体教学中把它与生活中的某些创作联系起来,拉近学生与电脑之间的距离。2.学生情况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文字编辑的…  相似文献   

20.
《幻灯片模板、版式和母版》选自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本(试用)《信息技术》第一册第12课。PowerPoint是学生继Word、Excel之后学习的又一个新软件。本课为PowerPoint学习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理解模板、版式、母版之间的区别,并学会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