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足球与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注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心理测量、实验、数理统计、专家咨询等方法,就足球与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注意特征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中、小强度的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的注意持续性和注意集中性有显著影响,且中等强度的锻炼效果好于小强度的锻炼效果;2)中、小强度的足球锻炼,对小学生的注意广度有显著影响,且中等强度的锻炼效果好于小强度的锻炼效果;3)中、小强度的足球与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无显著影响;4)小强度的足球锻炼比小强度的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注意转移特征的影响大,中等强度的乒乓球锻炼对小学生的注意转移特征的影响比中等强度的足球锻炼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新手-熟手-专家”研究范式,对不同运动水平的运动员的注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发现不同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注意品质的特点及其专家型乒乓球运动员注意特征的核心指标,为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选材、训练和监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由北京师范大学殷恒婵老师编制的《注意力测验》,对140名乒乓球运动员(有效人数132人,男82人,女50人)进行注意能力测试.结果:新手组、熟手组、专家组在注意分配能力及注意广度方面呈现逐步上升趋势,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注意稳定性和注意转移方面,专家组的注意能力显著优于新手组和熟手组(P<0.05).结论:可将注意的稳定与集中、注意的转移(灵活性)、注意分配作为乒乓球专项选材与训练监控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使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DDX一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能力测试康复仪,测试被测的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和手臂稳定性等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实验前后比较。选择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不同强度、项目的身体锻炼为干预手段,对男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2个认知指标1个情绪指标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以期为大学生科学健身、健心和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1)小强度身体锻炼对男大学生视觉选择反应时、视觉注意分配、手臂稳定性等促进作用较小,而中等强度身体锻炼对3项指标的影响较大。(2)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受锻炼项目的影响。乒乓球、跆拳道效果更有利于心理健康认知指标成绩的提高;跑步的锻炼作用则较弱。乒乓球和跆拳道的锻炼比慢跑锻炼更具心理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运动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注意能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自行开发的“BT 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 (1.0版 )” ,分别对 2 3名乒乓球运动员、14名固定靶射击运动员、17名活动靶射击运动员及 80名普通体育大学生的注意能力特征进行全面测查。结果发现 ,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广度和注意集中稳定性显著高于普通体育大学生 ;固定靶射击运动员的注意转移能力明显低于普通体育大学生 ;活动靶射击运动员的注意广度显著高于普通体育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足球训练对小学生注意品质的影响,随机选取4~5年级小学男生20名、女生20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实施8周足球训练,控制组进行8周传统体育教学,通过测量2组小学生的注意品质。结果显示,经过8周足球训练后,实验组在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上的得分显著提高,实验组男生在注意广度上的得分显著提高;经过8周传统体育教学后,对照组在注意稳定性上的得分显著提高,在其他3个注意品质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变化。这表明,8周足球训练能显著提高4~5年级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和注意分配,也能增加4~5年级小学男生的注意广度,可以通过适当的足球训练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品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锻炼时间和强度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抑郁倾向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的中、小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有助于缓解女大学生的抑郁倾向,其中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好于小强度的锻炼效果,30min和60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显著;时间因素(持续30min和60min)无显著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成就倾向个体差异量表、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特质运动自信心量表,对我国国家队残疾乒乓球队员的成就倾向个体差异、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进行测查,对数据进行了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从大众健身和竞技运动两个不同的视角,对可能的原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男残疾乒乓球运动员的成就倾向个体差异平均水平略高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而意志品质和特质运动自信心水平几乎等同;性别特征、残疾类别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成就倾向个体差异均无显著影响,主效应不显著,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年龄、训练年限、性别特征、残疾类别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成就倾向个体差异的相关均无显著性;而意志品质与成就倾向个体差异相关显著;组别、是否冠军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特质运动自信心、成就倾向的相关均无显著性;而成就倾向与意志品质呈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实验的方法,皆在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参与不同时间的中小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有助于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其中30min和60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显著。(2)实验后各锻炼组心理健康指标进行横向比较(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表明,强度因素有显善性作用,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效果好于小强度的锻炼效果;时间因素(持续30min或60min)无显著性作用。(3)实验表明女大学生在每次运动持续30~60min的健身健心活动时,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是女大学生最好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BT-LYR注意能力测试软件(1.0版)对我国54名蹦床运动员的注意进行测试,分析注意的影响因素。结论:1)高水平蹦床运动员的注意集中稳定和注意转移水平较高是由于蹦床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所致,即蹦床项目对运动员的注意集中稳定和注意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训练年限与年龄可能共同成为注意集中稳定和注意转移水平提高的因素。3)蹦床运动员注意分配并没有随训练年限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反而降低;注意广度与运动水平、专项训练年限、年龄、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男女性别在注意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4)系统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可以显著地提高蹦床运动员注意集中稳定和注意转移水平,建议在平时加强运动员的注意训练。5)注意集中稳定和注意转移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选材的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任玉梅 《冰雪运动》2010,32(4):87-91
以绥化市1 288名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行为、重视体育锻炼的程度、体育锻炼的动机、体育锻炼项目和冬季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相对较少,男大学生参加锻炼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大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比较积极,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越高,大学生越倾向于参与体育锻炼;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兴趣爱好、休闲娱乐和提高自我形象;男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雪地足球、篮球、滑雪、排球和游泳等,女生的锻炼项目主要为滑冰、跑步、羽毛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滑雪等项目;大学生冬季锻炼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经济、学习、设施、天气、教师与家长认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对上海优秀击剑运动员和跳水运动员注意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跳水运动员与击剑运动运动员的注意特征有显著差异。注意稳定性及注意集中这两项注意特征,是优秀跳水运动员所具备的重要注意特征。优秀击剑运动员所具备的最重要的注意特征是注意转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使用锻炼感觉量表(EFI),研究中、小学生参与不同强度锻炼的心理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适宜参与中、小强度锻炼,且性别差异不大;中学生参与大、中强度锻炼更能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大的运动愉快感,且男生相对于女生更喜爱参与大强度锻炼.研究指出:就大众健身锻炼而言,不同年龄、性别的个体,为了取得较大的锻炼心理效应和获得更强的运动愉快感,应合理安排与选择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是大众健身锻炼较适宜的锻炼强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研究不同时间、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健美操锻炼有助于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提高,60 min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产生的效益最为显著;时间因素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性作用,强度因素对心理健康有显著性作用;自我效能感的变化是影响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中间变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该文使用系统综述方法对关于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参与者主观负荷强度(RPE)以及情绪体验影响的现有实证研究主要结果进行整合与综述。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与筛查,共纳入22项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这些研究从研究设计、参与者特征、HIIT练习任务,以及HIIT对RPE和个体情绪体验影响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1)现有研究多从HIIT与中等强度连续训练(MICT)的对比研究角度入手;(2)研究被试相对较为单一,HIIT活动以"中量规范"任务为主;(3) HIIT活动中和活动后的RPE等级一般高于或等同于MICT组。(4)对练习的主观情绪检验也多为积极,但较强依赖于单次练习持续的时间。结论: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锻炼活动形式,HIIT对主观负荷强度和情绪体验的影响与MICT相比更为复杂多样,其效果与HIIT任务规范、参与者身体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情绪面孔呈现时间为阈上和阈下2种情况下,探讨高愤怒特质足球运动员是否对负性情绪面孔有注意偏向。方法:根据愤怒特质量表将足球运动员分为高愤怒特质组和低愤怒特质组,采用点探测范式测量其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记录反应时数据。结果:面孔图片呈现时间为阈上时,高愤怒特质足球运动员对愤怒面孔异侧的反应时显著慢于愤怒面孔同侧的探测刺激,即高愤怒特质运动员出现了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而低愤怒特质运动员不同情绪面孔与异侧反应时无显著差异。面孔图片呈现时间为阈下时,高、低愤怒特质运动员不同情绪面孔与异侧反应时无显著差异。结论:只有当情绪面孔呈现时间为阈上时,高愤怒特质运动员才会表现出对愤怒面孔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刺激呈现方式对乒乓球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10名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和10名乒乓球初学者为被试,以乒乓球接发球为运动情境片段,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进行实验性研究,同时对静态和动态不同刺激呈现条件下运动员视觉搜索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实验素材对于运动中视觉搜索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不同的刺激呈现条件下,专家和新手乒乓球运动员的视觉搜索特征存在明显差异;2)运动水平在反应准确性和反应时均表现出一致的趋势,运动水平越高,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越好.在动态运动情境刺激下反应时和反应准确性优于静态情境;3)专业运动员采用了相对合理的搜索模式,注视时间越短、注视次数越少、眼跳距离越小,注视分配和注视轨迹比较简单、集中.动态情境下这种搜索模式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鞍山市二一九小学一年级(6—7岁)学生60名、五年级(10-11岁)学生60名实施中等强度的乒乓球运动干预16周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注意力稳定性均较锻炼前有非常显著性提高;1年级的改善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如何促进儿童执行功能发展,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旨在探讨不同强度短时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为选用适宜体育运动改善小学生执行功能提供试验证据。方法:以扬州市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篮球运球强度分为小强度组、中等强 度组、大强度组和对照组,使用Flanker任务、1-back任务、More-odd shifting任务全面评价1次30 min篮球运球训练干预试验前后小学生执行功能的 抑制、刷新和转换3个子功能的变化。结果:1次30 min不同强度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的效果不同。抑制功能:中等强度组>大强度组、 小强度组>对照组;刷新功能:中等强度组、大强度组>小强度组、对照组;转换功能:中等强度组>大强度组、对照组、小强度组。结论:1次30 min不同 强度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均有积极影响,但效果存在差异,中等强度篮球运球训练对小学生执行功能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乒乓球运动员空间注意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国内外关于视觉空间注意特征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具有高时间同步性特征的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对一般大学生和二级乒乓球运动员视觉空间注意特征进行对比研究,探索乒乓球运动员视觉空间注意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1)所有提示条件下乒乓球运动员的反应时显著快于一般大学生,两组被试有效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效提示和中性提示条件下的反应时,乒乓球运动员比一般大学生的大脑加工视觉信息的速度快;2)P1、N1都有对侧脑区效应,对侧脑区波幅更大,潜伏期更短,两组被试P1、N1成分波幅大小的显著区别表现在左侧视野;3)一般大学生更容易受提示线索的影响,P1波幅出现了线索的逆转效应,有效提示下的P1波幅小于无效提示下的P1波幅,N1成分则是有效提示条件下的N1波幅大于无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而乒乓球运动员没有表现出这种效应;4)P2成分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两组被试在有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小于无效提示条件下的波幅;5)从2D脑地形图可以看到,两组被试在大脑的正向激活范围和强度上有很大区别,乒乓球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反应更敏感,正向活化的波幅更大、范围更广,负向活化波幅更小、范围更窄.由此得出,乒乓球运动员对视觉刺激的加工比一般大学生迅速,并且,在早期阶段,大脑对视觉刺激的加工与普通大学生有一定区别.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绪稳定性量表(ESSV3.0)等研究工具,对山西省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状况的关系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1)山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2)锻炼人群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3)中等强度体育锻炼所产生的心理健康效应优于小强度和大强度体育锻炼;4)不同项群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效应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体育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