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娟娟 《精武》2011,(5):13-15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热应激和运动应激联合作用导致体温、脑和肌肉局部温度升高并且出现脱水,全面影响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心理过程及运动能力。本文综述了热环境运动时机体的生理反应,热环境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热环境限制运动能力的因素以及在人环境条件下进行运动训练的建议,为的是使我们能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孔晓 《体育世界》2010,(6):34-35
热应激是人体对环境(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空气集成)系统、全面的生理反应。热应激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身体健康。运动中的主要热应激问题是大脑,肌肉,和过度脱水及热应激对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热环境下运动时,过度热应激会对运动机体造成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影响:脑工作能力下降,电解质、微量元素大量流失,血液中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心血管功能发生障碍,肌糖原利用率下降,脂质过氧化严重导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热休克蛋白HSP70合成改变以及不良情绪增多等。通过科学的补液和适当的热适应,可使机体保持体热和血容量的平衡,使机体保持较高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其热环境直接影响到运动人体的舒适健康和运动效果。为了获得运动人体热舒适,需维持人体与环境热交换之间产热和散热的动态传热平衡。夏季舒适的体育场馆热环境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空调能耗制冷,由此可见,体育场馆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以1200名在西安某高校体育场馆内进行羽毛球活动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监测大学生经过羽毛球训练后的生理参数以及对热舒适、疲劳感觉的评价,利用SPSS 23.0和ORIGIN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客观和主观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不同环境温度工况对运动人体热舒适的定量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学生的舒适感受、疲劳感觉认知以及生理参数存在交互作用,形成热感觉满意率、疲劳感觉满意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同时,以运动人体平均皮肤温度、血压、心率三类评价因子表征生理参数,进而反映体育场馆环境温度对其的显著性差异。通过兼顾运动人体热舒适和疲劳感觉满意率的综合影响,提出舒适的环境温度参数推荐范围,较国家标准中的室内空调环境温度的低限制值提高了2℃,有效降低了体育建筑夏季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免疫功能降低的机理及其调理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郝选明 《体育科研》2003,24(4):47-49
不同的身体运动对免疫功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适当运动会增强免疫功能,而长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则会明显抑制免疫功能.导致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的可能机理比较复杂,包括交感神经兴奋、应激激素升高、血糖和谷氨酰胺水平下降等.常用的免疫调理措施包括营养调理、中医中药以及运动员的自我调理.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热休克蛋白的重要生物学功能以及运动对心肌热休克蛋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运动过程中的激素变化与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是一种典型的应激形式,在不同运动强度下应激激素的释放和免疫调节过程是不同的,而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本主要对几种激素和递质在不同运动强度影响免疫调节过程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高温环境下优化运动员耐力运动表现的措施、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分析补液、冷却及热适应等热缓解策略对运动员耐力运动表现的影响,进而提出实际应用中的安全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热环境下运动中的体温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环境中运动导致循环、体温调节和代谢功能的改变。体温过高是热环境中运动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因此,采取一定的策略减弱热环境运动时中心体温的升高可以提高运动能力。这包括热习服、液体摄入和运动前降温。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急性运动和热预处理后急性运动对大鼠股四头肌热休克蛋白(HSP)70 表达影响的时相性变化和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探讨HSP70对急性运动大鼠股四头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和股四头肌HSP70表达的应答性反应.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室温安静组、室温运动后即刻组、室温运动后3 h组、室温运动后24 h组、热预处理安静组、热预处理运动后即刻组、热预处理运动后3 h组、热预处理运动后24 h组.热预处理组在恒温干燥箱进行热暴露处理(直肠温度达到(41.5±0.5)℃,持续15 min).安静组大鼠在热预处理24 h后对股四头肌进行取样.运动组大鼠在热预处理24 h后进行急性跑台运动(速度为25m/min,坡度为0°,时间为60 min),分别在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 h、运动后24 h对大鼠进行股四头肌取样,检测HSP70蛋白表达量、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大鼠急性运动后两组大鼠运动后即刻HSP70蛋白表达有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h显著增加(P<0.05),24 h后回降,室温组与基础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热预处理组仍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在变化过程中热预处理组HSP70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室温组(P<0.05);室温组和热预处理组大鼠急性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3 h后活性降低,但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24h后回降到基础水平.在变化过程中热预处理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室温组(P<0.05);室温组和热预处理组大鼠运动后即刻股四头肌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3h后热预处理组MDA含量恢复至基础水平,室温组含量减少,但是仍显著高于基础水平(P<0.05),室温组24 h恢复至基础水平,在变化过程中热预处理组较室温组MDA含量降低速率快(P<0.05).这些发现表明急性运动可以诱导HSP70表达增加和热预处理后进行运动可以产生HSP70表达的累加效应.诱导HSP70大量表达可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轻机体运动时的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对热应激大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运动和热应激对大鼠白介素2(IL-2)等免疫指标的影响,对大鼠进行为期6周的中等强度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末次施加热应激,测定大鼠外周血液白介素2(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结果:(1)运动热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运动热应激组与热应激组相比,运动热应激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运动热应激与常温急性运动组相比。运动热应激组的大鼠血清中IL-2含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1)长时间运动热应激时机体免疫机能受到损伤程度明显增加;(2)在常温下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训练,可以适当提高机体的耐热性,降低免疫抑制和损伤。  相似文献   

12.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观察预热应激是否对大鼠骨骼肌离心运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对预热应激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实验大鼠分为预热应激组和正常组。预热应激组大鼠恢复24h后,两组进行大强度离心运动,然后分别比较腓肠肌最大强直收缩力、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发现,预热应激组大鼠离心运动后最大强直收缩力比正常组下降少且恢复快,CK在运动后即刻显著低于正常组,MDA显著低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氧耐力训练对运动热应激大鼠肾脏组织NO、NOS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进行为期6w的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并在运动末次施加热应激,测定大鼠肾脏组织NO、NOS、MDA和SOD含量或活性。结果:(1)运动加热应激使大鼠肾脏组织NO、NOS、iNOS和MDA显著高于安静组和急性运动组,SOD和SOD/MDA显著低于安静组和急性运动组;(2)训练安静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MDA均显著下降,NO、NOS均显著上升;(3)训练后运动热应激大鼠肾脏组织NO、NOS、iNOS、MDA显著下降,SOD显著上升。结论:(1)在热环境下运动,机体NO、NOS和自由基代谢增加,抗氧化酶活性下降;(2)在常温下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练,可以适当提高机体的耐热性,降低运动热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凡启为  肖国强 《体育学刊》2005,12(5):123-126
热休克蛋白是一组结构高度保守的多肽,几乎所有生物体受到某种额外程度的应激时都有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因此又称为应激蛋白.热休克蛋白赋予细胞或生物体从各种应激中恢复的能力和保护他们免遭这些应激因素的伤害.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热耐受能力.热休克蛋白作为一种分子伴侣,能维持细胞的正常结构.热休克蛋白在抗氧化、抗细胞凋亡中也具有重要作用.运动也能诱导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并与运动方式、运动强度密切相关,在骨骼肌中的表达表现出肌纤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细胞骨架蛋白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胞骨架蛋白是骨骼肌细胞具有重要功能的结构。中间丝蛋白desmin和膜骨架蛋白dystrophin是骨骼肌中重要的骨架蛋白 ,是研究运动性骨骼肌细胞微损伤的敏感指标。综述了近年关于骨骼肌细胞骨架蛋白和与细胞骨架蛋白损伤相关联的热休克蛋白的研究。热休克蛋白是有机体内源性保护蛋白 ,在应激条件下 ,这些蛋白合成增多 ,建立了独特的防御系统来维持细胞内蛋白的稳定 ,保证细胞的生存 ;小热休克蛋白对维持骨骼肌细胞骨架结构稳定和帮助其在损伤修复方面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Prospective application of serum cytokines, lipopolysaccharide (LPS), and heat shock proteins (eHSPs) requires reliable measurement of these biomarkers that can signify exercise-induced heat stress in hot conditions. To accomplish this, both short-term (7 day) reliability (at rest, n = 12) and the acute responsiveness of each biomarker to exercise in the heat (pre and post 60-min cycling, 34.5°C and 70% RH, n = 20) were evaluated. Serum was analysed for the concentr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terleukin-6 (IL-6), heat shock protein 72 (eHSP72), immunoglobulin M (IgM) and LPS.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determined a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Biomarkers with the least short-term within-participant variation were IL-6 (19%, ±20%; CV, ±95% confidence limits (CL)) and LPS (23%, ±13%). Greater variability was observed for IgM, eHSP72 and CRP (CV range 28–38%). IL-6 exhibited the largest increase in response to acute exercise (95%, ±11%, P = < 0.001) and although CRP had a modest CV (12%, ±7%), it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post-exercise (P = 0.02, ES; 0.78). In contrast, eHSP72 and LPS exhibited trivial changes post-exercise. It appears variation of common inflammatory markers after exercise in the heat is not always discernible from short-term (weekly) variation.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运动实施度与应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探讨了SCL-6三维应激测试量表的信赖性,分析了大学生运动实施度与应激的关系.结果表明,SCL-6量表测试应激的信赖性是可以确认的,证实运动实施度与应激水平的高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即运动高实施群的应激水平要明显低于低实施群.其中,运动强度与时间对减缓应激的作用更为显著,而运动频度对应激的减缓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热环境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中  蔡赓  许豪文 《山东体育科技》2000,22(3):22-25,30
本文综述了热环境中限制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及提高运动能力的一些措施。热环境中限制人体运动能力的因素包括:肌糖原的快速消耗、脱水、体温过高和输氧能力下降,其中体温过高是主要限制因素;提高热环境中运动能力的措施包括:运动前降低人体温,运动前过量水合,运动中补水、补盐和补糖及热适应等。  相似文献   

19.
对近些年来关于ROS在AD发生发展中的机理进行分析,探讨运动预防及延缓AD发生的机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中的作用机理以及运动对活性氧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结果表明:AD的发生发展与活性氧密切相关,活性氧参与AD病理性特征的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形成,并且促进神经元死亡。运动作为干预条件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延缓活性氧诱导的AD症。活性氧对AD的发生起重要作用,运动可预防和延缓A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力竭运动及慢性心理应激对血尿素氮和皮质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心理应激和力竭运动动物模型,测定慢性心理应激和力竭运动后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的含量及皮质醇的含量,揭示运动及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论:力竭运动使血尿素氮升高,该实验运动模型的建立比较合理。慢性情绪应激基础上的力竭运动会引起皮质醇含量的显著升高,其可能的机理是情绪应激加上力竭运动,比单一的应激引起机体的应激状态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