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廖木胜 《广西教育》2012,(21):60-6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P83-P84。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2.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2.
【教学案例】一老师执教“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本人听后深有感触。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之后.教师请学生观察表中七个三角形的角,然后根据三角形三个角的特征填写表,表填写好之后,让学生根据表中每个三角形直角、锐角、钝角的个数把这些三角形分类,最后归纳出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3.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地基是建设高楼的关键,图形教学尤其如此。如果概念课能上好、上透,使概念在学生脑中真正内化,不但能突破教学难点,凸现教学重点,而且能对后续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很重视起始课的概念教学,尝试从不同角度突破陈规。如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我发现通过追问更有利于学生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传统"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总把三角形意义和三角形的特征进行割离,重点一般都放在三角形意义中"围成"两字的突破上,对三角形具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相似文献   

4.
一、联系生活 ,激趣导入1 复习已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 ,并在黑板上画出来。然后分别在角的两边得到两条线段 ,再将这两点连接起来(师边说边画 ,使学生明白这一过程)现在得到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2 今天要重点探索三角形的什么呢?板书 :意义、特征、特性、分类。3 问 :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呢?学生回答后 ,出示红领巾、三角旗、房架模型等 ,将实物放在黑板上 ,沿其轮廓画出三角形 ,画好后 ,拿去实物 ,问 :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板书三角形。这些物体虽然大小、颜色、材料各不相同 ,但都有共同特征 ,即形状是三…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按角的不同将三角形分类,培养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对三角形定义的概括过程,体验概括的方法,体验数学语言的简洁美。3.情感态度目标:结合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意识,渗透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80—81,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节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通过第—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这节课就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观察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1.在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2~25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相似文献   

10.
陈丽  胡英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2):163-164,172
三角形折叠简化算法可以通过简单的运算就能识别出模型的三角形中的关键顶点,并在简化的同时可以较好的保持模型的外观。特征三角形保留的策略,可以正确识别并过滤模型的特征三角形,从而避免了因为特征三角形的丢失而导致模型外观的失真和变形。识别边界三角形的策略能有效地保持模型边界的完整性,避免了出现边界裂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一、找准时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但只有找准时机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若不当使用,死搬硬套,则会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在教授“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有位老师一开始就直接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角形模型图,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三角形,并通过边、角、顶点的闪烁,归纳出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程序多媒体的介入太早,直接让学生通过图形的观察和想象来认识三角形,跳过了学生的具体感知阶段,不仅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抑制了学生思维扩展。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12.
陈力 《青年教师》2005,(5):29-30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看到图形能说出它们的名称,给出名称能正确识别出这些图形,并初步感知其直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唐健  肖新汉 《湖北教育》2003,(17):37-38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与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用图形进行割解、拼、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渗透数学中的变换思想。创设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其创新思维,使学生感到创新的喜悦。整个推导过程分三个阶段:引入、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14.
许万明 《陕西教育》2004,(12):21-22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在这个单元中主要介绍了角的度量、垂直和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这些几何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19年12月8日,在福建厦门举办了“中国教育学会2019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第十一届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活动”.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李莹莹老师(安徽省省赛第一名)在此次活动中展示了指定课题“三角形中边的关系”.下面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做一个整理,与同仁们进行交流.1教材分析三角形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其研究内容、路径、方法具有普适性,是研究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对三角形的研究体系如下:由一般三角形到特殊三角形,由研究一个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到研究两个或多个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关系,由定性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到定量研究边角大小.  相似文献   

16.
杨菊玲 《甘肃教育》2008,(19):52-52
一、利用知识点切入进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切人的知识点甚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可切入的知识点,围绕知识点的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教学。如“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分类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利用中控系统的传送功能,  相似文献   

17.
知识目标:(1)学生能说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推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学生会按角将三角形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会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计算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付泽林 《云南教育》2002,(13):41-4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将“三角形内角和”由选学改为必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知道‘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就不能简单地教给学生结论,而应着眼于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规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据此,确立三项教学重点:1.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的含义;2.会用实验的方法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3.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规律去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