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研究方向 高等教育理论答辩时间  2 0 0 0年 9月 2 3日高校学费与学生资助政策研究是高等教育学的一个应用型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目的是为高校学费与学生资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分八章 ,除前言与结论部分外 ,分别阐述了我国高校学费与学生资助政策的回顾、国际比较分析、调查访谈、政策依据、学费的量与度、学费与资助政策的实施等内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收学费政策。高等教育发展史表明 :实施高校收取学费制度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国收取学费不仅数额相差悬殊 ,而且学费占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也不一致。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公平与学费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学费政策取决于政府效用与教育公平的匹配情况,当存在完善的贫困生资助制度时,二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兼顾,高学费、高资助政策是满足激励相容条件的最优选择.但就我国当前而言,由于资助制度不完善,高学费仍会冲击教育公平,政府必须通过高财政投入来控制学费水平.此外,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有较大不确定性,应据此制定差异化学费政策.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学费和学生资助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投入的多元化趋势中,伴随着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学生资助问题成为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在国际高等教育投入和学生资助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和学生资助提出政策建议.争取除学费外的其他社会投入应成为中国进一步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重点;在确定高等教育学费时应兼顾培养成本和人均收入水平;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学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还存在着财政教育拨款机制落后、学生资助体系不完善、社会捐赠缺乏规范等众多的问题。而“政府失灵”现象存在、高教投资法律建设滞后、市场参与高教投资力度不足则是造成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建立渠道畅通、机制健全以及投资主体、客体责权利明确的多元化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我们需要完善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建立多政策参数的财政教育拨款机制,建立高等院校的成本核算制度,遵循差别性原则制定学费收取标准,并辅之以健全的助学贷款为主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新加坡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投资政策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荃 《高教探索》2006,2004(5):44-46
本文就中国与新加坡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投资政策、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进行比较,得出启示:我国政府要重视教育经费规模和成本结构,加强调控;合理测控学费在成本中的比重,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机制;根据形势需要制定专项投资政策;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贫困生资助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国家整体教育投资满足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成本分担与补偿理论。高等学校理应向受教育者收取一定数额的学费,以补充高等教育投入的不足。为了使暂时无力支付学费的贫困生有学可上,国家和各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但是,要彻底解决贫困生的问题,还必须对现有的资助体系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更加完善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已收取学费,并在不同程度的提高学费标准。提高学费会对高等教育个人投资产生影响,学费和高等教育个人投资问题目前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高等教育收费的理论,解读了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内涵,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情况,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与居民经济收入水平的关系,就我国高等教育学费对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现实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具有较少的公共产品属性 ,可将其确定为私人产品。成本补偿政策不是留学生学费定价政策的理论基础。应允许高等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自身教育质量、教育理念、地区、专业等因素 ,自主确定留学生学费并允许赢利。对留学生的高等教育服务可能产生的外部收益具有可分割性 ,据此应取消公费与自费留学生的区别 ,并将目标外部收益分割操作 ,以确定留学生资助政策。据此思路 ,内地对港澳台学生的学费定价与资助政策也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推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是我国现行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高等教育收费政策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明确学费标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采取差别学费政策,配套学生资助政策等系列措施,从而为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使其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精神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费--贷款资助政策体系的问题与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高等教育的学费政策与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作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分析了政策目标、行为主体协调性、政策适宜性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政策目标、政府决策、学校等方面对优化学费———贷款资助体系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投资而言,包括政府拨款、补贴以及学校提供的教育经费的投入;管理活动中的资金投入;学生的学费等。学生个人投资效益具有间接性、长久性等特点。因此,加强重视成人高等教育投资质量,探索发挥教育投资最大效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阻碍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日益弱化,国家财政拨款标准较低;行业、企业及社会力量投入不足;学费标准过高,高职学生负担过重。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提高生均经费,发展民办高校,投资体制中引入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及激励机制,支持银行贷款,吸引企业投资以及实行学分制收费等是解决我国高职教育投资不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对2008-2011年高职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投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高职教育还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来源结构不均衡、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不足、个人受教育成本偏高、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未能有效实施,相关制度尚未健全等问题。因此,应落实政府责任、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制订优惠政策、吸引社会力量投入,控制学费比例、健全资助制度,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是高等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变化反映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向。1998-2008年我国和经合组织成员国(简称OECD国家)高等教育社会投入总量占GDP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投入的来源结构变化存在差异。从占GDP比重看,经合组织成员国在财政投入、学杂费、其他社会投入等总体上较协调,我国则呈现为财政投入下降、学杂费大幅激增、其他社会投入无明显增长。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改革的方向应是:提高国家财政性投入和其他社会投入的比重,同时完善学杂费政策;明确政府、高校、企业的责任,形成三方合力。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开端,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整个国家的教育至关重要,但我国学前教育存在城乡差距明显、幼儿园收费问题突出、"小学化"倾向严重及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国家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着力引导学前教育回归自然,逐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6.
穷国办大教育,国家财政拨款严重偏低是当前中国高校学费偏高的根本原因.社会资本分担甚微、税费政策未向高校倾斜等影响着我国高校收费标准的制定.学费高低应综合分析,多策解决.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投入,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财政投入担负着重要作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日益体现,高职教育财政投入情况也明显改善,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投资体制存在着总量上增长但增幅小,结构上支出安排不够合理,区域投资不平衡,财政投入管理和运作机制不合理等。因此,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创新财政投入方式,构建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加大对高职教育财政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刘佳 《高教论坛》2012,(8):134-137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英国经济出现衰退,政府实行财政减缩政策,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应减少。政府进行大学学费和资助政策变革,提高大学学费,扩大贷款和补助额度,目的是在财政投入减少的情况下保证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以及兼顾公平。改革的有关思想和措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是公办和民办高校产权差异和学费制度差异的反映。公共财政不足造成了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市场的二元分割和市场功能定位的分化。这导致学费定价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不清、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学费标准的差异与质量的差异不对称、个人投资收益率的差异扩大、学费的资源配置功能弱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其指导思想,其不利于先天禀赋不足的学生,其社会福利效应逐渐降低。在公共财政能力已经增强,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背景下,应该取消对公办和民办高等教育的二元规制,加大民办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强民办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消除高等教育学费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