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与自然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循环经济体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垃圾进行优化处理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和实际上阐明以人与自然为本,把垃圾处理纳入城市循环经济体系的深远意义,提出了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的途径和措施,并对垃圾处理的质量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赵军  杨凯  李博 《资源科学》2008,30(1):37-42
城市餐饮业的泔脚垃圾产生量巨大,是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组份之一,其回收处置是当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重要课题。以上海为实证区域,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课题组对200多家餐饮单位的实地调研工作,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当前城市泔脚垃圾实现市场化回收处置在源头减量、垃圾申报、垃圾收费、处置行为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①泔脚垃圾的源头申报方面不报和漏报的现象较为明显,大量小型餐饮单位的垃圾申报意识亟待加强;②泔脚垃圾管理收费以象征性议价为主,约50%餐饮单位将泔脚垃圾作为普通生活垃圾处理,以规避相关费用;③75%餐饮单位以委托环卫附属部门处置泔脚垃圾为主,社会化程度较低。从泔脚垃圾产生者、处置者、管理者等不同市场角色,初步提出泔脚垃圾市场化回收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固体废弃物长期堆存和粗放处置利用造成严重的水-土-气复合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的科学有效利用,不仅利于解决我国固废重大污染问题,还能缓解我国资源能源短缺困境。文章梳理了3种典型类别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经验模式,指出以集中化、资源化、绿色化为特征的固废循环经济处置利用模式是解决我国固废复杂问题的主要途径,因此急需系统地开展城市多源固废协同利用模式下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资源能源环境系统集成优化控制研究。以东莞海心沙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发展实践为例,阐述了通过突破垃圾焚烧、餐厨制沼、市政污泥热解、电子污泥熔炼、废矿物油蒸馏、全过程代谢模拟数字孪生等一系列城市多源固废资源能源协同清洁高效回收与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大幅提升了基地的资源能源综合回收效率,降低了区域环境综合影响水平,真正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典型城市多源固废的资源能源耦合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发展。最后,从固废精细化管理、循环发展模式创新、无废社会建设等方面展望了城市多源固废综合利用与减污降碳协同发展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京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循环型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活垃圾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城市问题之一,在我国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这个问题尤显严重与紧迫.事实上,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资源,而不应成为一个问题.本文以南京建设生态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生活垃圾的发生量和组分,比较传统线形经济条件下和循环经济条件下生活垃圾管理模式.新型的垃圾处置系统是在传统垃圾处置系统中融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构建"废物"→"废物处置"→"废物一体化管理"→"资源循环型管理"的层次体系.南京循环型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包括资源化和经济产业化两个子系统,资源化子系统的核心是垃圾减量化、分类收集、分类处置和再循环利用;经济产业化子系统的核心是经济刺激、生态产业和生态消费等措施响应.  相似文献   

5.
煤基固废的大规模循环利用,对于中国西北大型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典型能源基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区域内固废、产业协同配置的思路,通过煤基固废制备化学品、环保材料、建材等关键技术开发,构建电石渣、气化渣、废催化剂等典型煤基固废循环利用关键产品链.结果 表明:①电石渣、气化渣、废催化剂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进口固体废物改革方案的实施,以及固体废物行业升级转型的需求,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积极向海外投资,东南亚地区成为我国固体废物行业投资的最佳选择。为推动南南合作与我国企业走出去,促进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企业向东盟国家产业界的投资,本文在梳理东盟十国固体废物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东盟十国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处理处置、行业发展及投资环境。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生活垃圾、电子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典型的固体废物类别,分别提出了我国企业向东盟国家投资的针对性建议。企业应根据各国市场和技术需求选择重点投资国家,有的放矢进行合作投资,如缅甸、老挝、柬埔寨可考虑投资生活垃圾小规模堆肥和产沼气技术;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可考虑投资电子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7.
城市垃圾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加强垃圾管理迫在眉睫。本文从产品消费后垃圾管理的四个步骤:垃圾收费、垃圾回收、循环利用和垃圾处理来比较学习世界各国的垃圾管理经验,以期给我国相关部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和问题,系统分析了抑制和阻碍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问题根源在于长期传统供给体制所造成的供给不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有效供给依靠市场化、社会化的多元主体来实现,在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供给中,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是实现政府改革和转型的关键。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政府作为公共产品供给市场机制的建设者和监管者的职能转型,借助市场机制构建一套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多元主体供给的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是重要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均造成重要影响。由于组成中可燃物比例高,对它们的能源化处置研究成为热点。本文系统应用了一种可持续的环境管理工具——生命周期评价软件Simapro,采用Impact 2002+和ReCiPe Endpoint 2016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测算了垃圾和污水污泥单独焚烧的线性加和与垃圾、污水污泥混合焚烧两种处置方案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揭示不同处置方案下的环境负荷,探究两种处置方案的优劣;同时,分析这两种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方法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泥的混合燃烧方案在化石能源消耗、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方面的有益影响均明显高于单独燃烧方案,混合燃烧方案不仅缓解能源压力,同时降低气候和健康压力;②对于本文方案,Impact 2002+方法的中间点影响类别和终点损害类别评价结果都比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更能突出混合燃烧方案的环境影响优势,但ReCiPe Endpoint 2016方法的不确定性更小。上述结论可为垃圾和污水污泥能源化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城市固体废弃物的水文地质安全处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城市固体废弃物高量排放给环境带来的污染,文章重点论述了严重的污染源参与自然界的大气水循环活动,直接污染浅层地下水,从而影响人类生存的水文地质环境。为了解决目前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给水文地质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具体的以资源化为目的的城市废弃物的水文地质环境安全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面临低碳减排的新挑战。文章提出在垃圾分类模式下,依托静脉产业园建设,通过各固废单元的协同处理,实现物质和能量双循环,减碳效益显著。结果表明: 202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和填埋处理共减少518万吨CO2;同年,若湿垃圾在静脉产业园协同处理,比单独处理减少1 500万吨CO2。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静脉产业园核心项目,采用炉排大型化、高参数设计、热电联产等技术全年可减少90万—500万吨CO2。建议多源城市固废采用静脉产业园模式进行协同处置,实现减碳效益最大化。同时,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荐应用在东南亚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固废处理的碳减排贡献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孙岩  胡茗  张备 《资源科学》2021,43(11):2224-2235
上海作为中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先行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政策的实践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本文基于政策工具理论,采用内容分析法,以31份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文本为样本进行定量研究,从政策工具和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两个维度构建了分析框架,按照定义分析单元、政策工具编码、频数统计分析等步骤,对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具有政府重视程度高、多部门合作、注重政府引导等特点,有助于上海在垃圾分类的政策执行中缓解政策执行惰性、减轻部门壁垒、推动社会主体积极参与。②现阶段政策工具的设计与运用还存在不足,一方面,政策工具的结构不均衡,环境型政策工具过溢、供给型政策工具不足、需求型政策工具短缺,不利于垃圾分类政策的可持续执行,同时其下各类子工具的不合理使用导致政策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垃圾分类活动中政策工具的运用缺少侧重,难以与当下的垃圾分类现实相配套。并据此提出了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注重政策工具在各个阶段合理使用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Sustainable transition of electronic products through waste polic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uropean Union's Wast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WEEE) directive makes a challenging case for transition theory and its different aspects, as it represents an ongoing and still open-ended case. At prese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directive are not met: the amount of electronic waste is increasing, and the resulting waste is poorly managed. With its starting point in the multi-level perspective of transition theory, this case study analyzes how the outcome of the WEEE directive is constituted in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somewhat detached regimes of electronics and waste management. The two regimes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ogether with the underlying regulatory principle of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which has guided the design of the directive. Conflicting interpretations of sustainability, in combination with a simplistic understanding and agency introduced from the top-down, has eliminated waste minimization as the main outcome of the directive. The concluding discussions raise the issues of the role of sustainable niche initiatives in electronics compared to multi-regime interaction. Guiding visions may need to be supplemented with other alignment devices in order to support co-evolution of regimes and coherent actions within transition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4.
中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比较与中国的推进策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爱兰 《资源科学》2006,28(5):108-1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提出了许多新思想,特别在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之后,德国等欧洲国家首先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并得到其他发达国家的积极响应.进而再生资源产业被许多国家作为战略性产业而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较快。据统计,2003年我国废旧物资的回收总量已经达到8400×104t,其中七大类废旧物资年回收量突破5500×104t,年回收废旧物资总值约500×108元,2004年我国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年加工处理量约为2000×104t。但与世界发达国家比较,在废旧物资回收率、回收量、回收总值、回收结构、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再生产品产量以及产业发展规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研究分析了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从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产业管理体制改革、营造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环境、构建社会化产业发展体系、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和组织结构以及建立产业市场体系和技术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对推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填埋处理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产生的渗滤液被认为是其周边地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对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特征的分析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是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控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分50%、60%、70%、80%四个梯度调节填埋垃圾初始水分.在常温下进行6个月的填埋,填埋后每月定期测定渗滤液CODcr...  相似文献   

16.
宋周莺  虞洋  梁龙武  王振波 《资源科学》2019,41(10):1886-189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出口导向型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导致一些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区域发展视角解读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采用2005—2016年省域面板数据系统剖析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2005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总体可分为平稳转变、转变停滞、加速转变3个阶段;②2005—2016年,东部各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西部多数省份发展方式转变的效果并不明显,省际差异呈扩大态势;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单位GDP能耗、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经济发展方式指数每上升1%,其各类要素分别下降2.710%,5.348%、8.403%、7.407%和14.925%;而经济发展方式指数对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电力消费量的影响甚微。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垃圾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填埋垃圾和渗滤液视为不可分割的一个系统,综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过程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各种研究技术的对比,提出了深入研究垃圾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废弃物资源化尽管具有环境效益,但经济利益才是企业实施资源化的根本动力。为促进工业园区废弃物资源化,减少废弃物排放,构建了政府引导园区企业进行废弃物资源化的博弈模型,据此研究政府对企业的最优价值补偿政策,及企业废弃物资源化决策,并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1)政府给予企业合理的价值补偿,可协调企业间利益,充分调动园区企业开展废弃物资源化的积极性,提高园区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损害。2)与园区企业间废弃物协同处理模式相比,政府对园区企业自行回收再利用模式的价值补偿方案更优。  相似文献   

19.
孟小燕 《资源科学》2019,41(6):1111-1119
居民是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中的关键主体之一,其分类回收参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为分析居民垃圾分类行为决策机制,本文以苏州市为案例,对其中心城区居民开展实地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主要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主要由4个主观因素和7个外部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外部条件因素的综合影响是个体主观因素的近2倍,其中,“环境设施和服务”潜变量相关因素对居民行为的综合影响最大,公共宣传教育、回收设施便利性、分类设施便利性、参与意愿和环保意识为对居民垃圾生活处理行为影响最显著的前5个因素。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议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资源,建设粮食产业强国是维持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文章聚焦水-土-种-肥-药等农业资源要素,分析了当前我国东北黑土区在粮食生产、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关键"卡脖子"问题。提出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黑土地保护和作物增产技术与装备研发;构建土壤障碍因子消减和抗逆作物优化种植模式、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机械化生产;加快粮食生产向精准化、智慧化转型,构建多种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安全模式。提出发挥中国科学院科技力量建制化和多学科优势,紧密联合地方政府、企业、农民,组建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团队,以及推动黑土地保护性利用和健康管理核心技术落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