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职业倦怠量表(MBI-GS)本土化中文版修订量表对全国391名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以高校辅导员角色压力源、职业倦怠及其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得出:辅导员角色压力源一、三维度呈现中等偏下水平,但在性别、学历以及职称等方面并未出现显著差异;辅导员职业倦怠状况总体呈现中等偏上水平;辅导员角色压力源与其职业倦怠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减轻辅导员负担,辅导员个人应做好角色转换,社会应加大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高频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凸显。从社会学层面看,社会角色失调和社会流动受阻是引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其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角色冲突理论来分析,高校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原因在于规范性文件对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模糊性、教师角色责任的弥散性、学校及内部机构对辅导员角色期望的多样性、社会对辅导员角色合理期望的超越性、学生对辅导员角色专业化的期望。角色冲突导致的直接后果表现为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化建设是解决角色冲突的必要要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可是真正从辅导员自身的认知角度对其进行干预的成果较少。本文从认知失调理论出发,尝试着从转变角色观念、客观地看待职业倦怠、变完美取向为满意取向、正确理解辅导员工作的付出与回报和进行积极归因这五个方面来协调高校辅导员失调的认知,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现象是助人行业中的常见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因其职业特点,故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归因,并基于心理健康调适角度,提出了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逐渐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等角色融为一体,他们面对工作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高校如果能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辅导员的职业倦怠进行调适,就可以给予辅导员更多的尊重和关怀,以实现辅导员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是高校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承担着多重角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队伍的身心素质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近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着的职业倦怠现象,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个角度总结了影响高校政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四个原因: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载、投入与报酬的不匹配、高成就动机与教育成果的"无形性"的矛盾和社会支持的弱化与职业认同的勉强。同时提出了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蔓延的个体心理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是助人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文章主要从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自我倦怠的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干预并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由于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导致其处于一个有别于一般教师与管理干部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介绍职业倦怠的含义,从生态学角度探讨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借鉴生态学方法提出创建完善制度、科学评价、良性发展的生态阈值,以恢复辅导员的和谐生态阈值,以期有助于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危害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表现在缺乏信心,对待工作冷漠,自我效能感差,教育观念僵化。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社会的维稳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从个体的主观感受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以高校辅导员职业角色与职业特性为切入点,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路径。高校辅导员职业成长路径可分为四个阶段:适应阶段,建立职业认知与职业生涯规划;成熟阶段,丰富职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突破阶段:敢于创新,形成独特的职业作风;稳定阶段,以职业为乐,以职业为荣。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对浙江省不同地区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分析了调查数据,从性别、地区、职称等9个方面对比了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和减少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高职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一些误区,接着探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正确定位,最后从辅导员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角度给出了几点建议以便辅导员能够更好适应自身的角色,进而做好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survey data from 313 college counselors revealed that multicultural training significantly mediated the impact of both ethnic identity and gender roles on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competence (MCC), explaining 24% of MCC varianc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llege counselors need to be aware of their own gender roles and ethnic identity to be culturally competent and highlighted the mediational role that training plays in achieving MCC.  相似文献   

16.
赋权理论是一套由权力、无权、赋权等核心概念构建而成的职业社会学分析工具,工作中体制环境引起的辅导员权责与职业角色不完全匹配导致其时常陷入"无权"履职的困境,由此昭示了辅导员赋权的现实必要性。赋权原理揭示出:职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管辖权是辅导员赋权的初始诱因;来源于专业自主性的专业权威控制是辅导员权力赋予和专业增能的基础;国家对辅导员职业的调解式控制表明外部制度赋权是辅导员权力的根本来源;规范性文件或政策与高校系统内职业管辖权的迭代互动表明辅导员赋权是一个持续性过程。结构制度和心理动机赋权机制形成协调的外部赋权态势与内部持续性的心理增能两个辅导员赋权路向,进而应加强辅导员职业纯洁性建设、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地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现状入手,对职业压力源进行分析,并从社会、高校、个人三方面对地方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的管理策略展开探讨,以资为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进程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高校与学生冲突的原因,明确高校与学生具有行政和契约性质的民事双重法律关系,提出在学生管理法治化对辅导员队伍的具体要求,明确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权利维护与义务督促、校园文化建设和生涯辅导等多个方面承担着多重角色。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职业倦怠的现象已经在高校辅导员中出现并有蔓延的趋势。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概念、表现、危害、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就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和消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的发展及高校的扩招,使得学生的思想日益复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及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如何才能与时俱进地做好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有待高校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改进工作方法去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