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小衔接是儿童适应社会和未来教育的关键环节,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是确保双向有效衔接、支持儿童顺利过渡的重要参与主体。本研究基于多主体协同参与幼小衔接的视角,采用问卷法对11省市的9872名幼儿园教师和7411名小学教师展开幼小衔接理念与实践调研。结果发现,幼-小教师在衔接观念和认识上存在冲突,在课程与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中呈现不一致性,面临合作信念薄弱、协作实施率低、外部保障有限、内在认识不足等现实困境。研究从建立基于儿童立场的双向衔接共识、实现课程与教学的纵向连续、搭建互动平台、形成支持性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幼-小教师主体协同支持儿童顺利过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蓉  黎婧 《福建教育》2023,(3):32-33
<正>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同时还指出,要强化衔接意识,坚持幼小双向衔接,协同合作。在文件精神的引领下,我们重塑了幼小衔接理念,将幼小衔接工作的着力点从“单向衔接”转向“双向互动”,开启了幼小双向衔接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就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相继出台过一系列教育政策,经历了从幼儿园单向执行主体时期(1949~1988年)到幼儿园和小学双向执行主体时期(1989~2009年)再到多元利益相关者执行主体时期(2010年至今)的演变过程。本研究采用由政策工具和幼小衔接生态系统维度构成的分析框架对这些教育政策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使用的政策工具趋于多元化,但各类政策工具的组合配置仍缺乏系统性;幼小衔接生态系统趋于综合化,但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仍不够全面;政策总体趋于科学化,但在幼小衔接关键问题上仍不够科学;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一致性较高,但在互补性上仍有待提高。政策工具的特性、政府的偏好、幼小衔接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及相关研究的滞后是影响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政策的主要因素。未来在完善幼小衔接教育政策时,应注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的衔接和互补;根据政策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工具之间的组合配置;合理利用激励性工具和能力建设工具,提升幼小衔接教育政策的可行性;全面剖析幼小衔接生态系统中的各方利益诉求,统筹配置相关政策工具;加强幼小衔接关键问题研究和政策转化,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政策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幼小衔接的误区主要表现为:幼儿园把"小学化"当成幼小衔接,家长把超前教育当成幼小衔接,幼小衔接重视幼儿知识储备而忽视相关主体的心理建设。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需要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入学准备应从知识储备式的教育转向学习品质的培养,并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政策工具视域解析苏格兰幼小衔接政策,发现政策主体在政策制定初期主要运用命令与权威重组两类政策工具,在政策制定中后期以命令政策工具为主导。苏格兰幼小衔接政策工具的具体内容为:命令政策工具与劝告政策工具内外呼应,规范幼小衔接的工作流程并引导各方形成科学的衔接理念;权威重组政策工具统筹协同,差异化调整幼小衔接工作的执行路径;报酬政策工具与职能拓展政策工具规划经费,保障儿童入学公平,并提供能力培训。苏格兰幼小衔接政策工具的特点与问题为:政策工具使用多元,但配置失衡;不同层级的政策主体发布的政策互补得当,但在实施过程中缺乏合作;政策体系关照所有利益相关群体,但对长期问题的把握不足。苏格兰幼小衔接政策相关经验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我国未来在制定与执行幼小衔接政策时应注重依据问题组合政策工具,协调政策主体的利益关系,兼顾短期效益与长期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多元主体视角下幼儿园主动向上延伸、小学主动向下靠拢的联合教研模式,从“共学”达成专业共识、“共研”发挥教研的实际效度、“共建”实现课程育人等方面入手,发挥联合教研的作用,使幼小形成合力,减缓幼小衔接坡度,协同做好幼小衔接课程双向建构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既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所在,也直接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学习质量与效能。然而,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驱动,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知识化的教育倾向依然存在,幼小衔接工作也呈现出盲从与负向的效应。因此,科学推动幼小衔接工作,既需要逐步形成关注儿童学习品质的价值取向与舆论效应,也要全面创新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的理念与实践,共同聚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改革与探索,谋求幼儿园与小学的互动、衔接与双赢。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问卷对黑龙江省10所幼儿园、8所小学共522名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考察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幼小衔接教育的看法、差异以及焦虑情况。结果表明: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三方的幼小衔接教育观水平均较高,普遍重视幼小衔接教育;三方在幼小衔接教育观的总体及各个维度层面存在显著差异;三方对幼小衔接教育均呈现较高程度的焦虑,且焦虑内容有差异。基于此,本文提出改进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的策略,包括发展科学认知,强化儿童早期整体发展观;联合多元力量,建立幼小衔接协同合作机制;完善政策法规,推进幼小衔接长效开展。  相似文献   

9.
幼小衔接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话题。幼小衔接到底“衔”什么,本文阐述基于教育的实践探寻出幼小衔接的策略:多方调查,明晰衔接方向;多边资源,筑实衔接根底;多样活动,探索衔接路径;多元协作,形成衔接合力,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顺利过渡,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候,幼儿园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应积极的开展衔接活动。本文认为幼儿园在坚持科学衔接的同时,还要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要与小学积极互动,只有三方联动,才能使幼小衔接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幼儿园与小学如何恰当有效地衔接,是我国初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幼小衔接"小学化"的现状,本研究从幼小衔接课程的角度,通过对安康市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安康市幼小衔接教育政策不完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思想观点陈旧、幼小衔接教学方法不够新颖、幼儿园与小学之间互动较少等问题。因此建议通过政府积极响应、教师双向互动、提高教师素养、家园社区共育等形式来解决幼小衔接"小学化"的问题,从而有效落实幼小衔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日的教育发展具有相似的文化教育背景,在学前教育方面均设有托儿所及幼儿园,两国坚持幼儿园教育去小学化,在小学科目设置上也较为相似。日本的幼小衔接工作相对我国起步较早,在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制定、学术研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与宝贵经验,该国实施幼小衔接的实践经验可为我国幼小衔接教育提供参考。因此,阐述近年来日本教育界对幼小衔接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方法,并结合我国目前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从中借鉴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幼小衔接政策对实现幼小平稳过渡,提升教育生态平衡有重要导向作用。对幼小衔接政策进行价值分析发现,幼小衔接政策的目标及价值偏好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合法性在微观上体现了幼儿受教育权的保障,宏观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有效性在于满足幼小双向衔接的政策需求。但幼小衔接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需要在行为层面深入推进。为了更好落实幼小衔接政策,需要多元主体参与,明确各方权责;强化教师培训质量,加强幼小双方沟通;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以独立的幼儿园和小学为主要对象,多注重衔接模式研究而忽略课程衔接研究;多重视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互动,而忽视"家庭"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联动。本文以一体化寄宿学校为研究主体,跟踪调查,对现有幼小课程衔接开展反思、实践与完善。同时,多方挖掘资源,探索幼儿园、小学、家庭三方面达成联动的有效举措,实施有效转型,帮助儿童平缓过渡。  相似文献   

15.
朱瑜 《天津教育》2022,(9):168-170
<正>一、幼儿园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所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是因为家长的观念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方向。幼小衔接的定位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这需要向家长作一概念上的渗透,让家长了解到幼小衔接并不代表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课程,这种超纲学习并不能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相反还会造成幼儿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幼儿园幼小衔接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要缓解家长的过分焦虑,让家长了解到在政策的指导下,小学已经渐渐与幼儿园紧密靠拢。孩子升入小学不再意味着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补课,而是在逐渐过渡中给予幼儿成长和适应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针对当前一些幼小衔接教育课程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的问题,探索基于成果导向的幼小衔接课程地图绘制路径,即确定课程目标和学习成果表现→划分教学内容模块和明确关键学习点→安排学习活动→制定评价方式,以期促进幼儿园与小学的无缝对接,为幼小衔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7.
日本“幼小一贯”教育改革历经十余年,坚持幼儿园与小学双向协同,体现幼小一贯理念,建设幼小一贯课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兼顾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自身的教育价值,指向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幼小一贯课程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虽然我国幼小衔接新政策划定了幼小衔接期,在教育目标、内容、要点、原则等方面提出一致性与连续性要求,但目前,我国幼小衔接的主要问题是单向衔接,还未形成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幼小科学衔接课程。因此,借鉴日本“幼小一贯”课程改革经验,我国建设幼小衔接课程要在课程理念上,坚持独特性与连续性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共同点的衔接;在课程实施上,要加强幼小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8.
胡雯 《云南教育》2023,(Z1):37-40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阶段,科学的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平稳连接与过渡,是儿童结束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程。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幼小科学衔受到广泛关注。为积极稳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工作,《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工作进度安排,先试点积累经验,后铺开全面推进。寻甸县(以下简称“我县”)7个试点园(校)于2021年8月开始,成为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并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从调查幼小衔接现状、构建“五位一体”幼小衔接协同机制、凸显幼小衔接机制的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9.
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是指小学校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通过调整课程结构、内容和实施方式,优化或重构学校课程体系的过程。小学是幼小衔接的重要责任主体,加强小学课程建设是教育发达国家幼小衔接的普遍做法,做好小学课程建设是幼小衔接政策的趋势。当前,小学在幼小衔接课程建设方面存在协同性、系统性、科学性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单一、课程建设的加法倾向、课程建设的经验思维。为此,在小学幼小衔接课程建设中需强化主体协同,构建家园校三方互动的幼小衔接共同体;增强科学意识,准确把握幼小衔接规律;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层次清晰的幼小衔接方案;抓住主要矛盾,推动幼小衔接课程整合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0.
张静 《亚太教育》2024,(4):28-30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过渡,旨在帮助孩子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实现无缝衔接。为促进幼儿实现真正的身心协同适应衔接,教师要采取有效育人策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园本课程衔接,激发幼儿快乐向上的心态;户外运动衔接,增强儿童体能体魄;建构游戏衔接,提高幼儿创造实践能力;多元聚力衔接,培养幼儿乐于入学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