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说《洛丽塔》是一部以艺术技巧见长的名著,其主题的复杂含混给电影改编带来难度,而同名的两部电影改编却挑战了这种难度。1962年的库布里克版以黑色幽默和家庭讽刺喜剧的方式展现了小说中人物可笑荒谬的处境,1997年莱恩版则将同名小说演绎成好莱坞式情爱悲剧故事。两片均在唯美的气息和感伤的情绪上与原著相通。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评判,这是两次成功的电影改编。  相似文献   

2.
对文学作品的电影改编,既要忠于原著,同时也是一次艺术再创造的行为。长久以来对作品改编的相似度的苛求束缚了电影本身的发挥空间。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茉莉花开》皆改编自苏童的小说。两部电影对小说故事的发生环境做了截然不同的两种修改,同时在叙事结构上各取所长,从时间、空间、细节、影像符号等方面做了导演独到的处理,和原著既有高度统一的方面,也有相辅相成的延伸,更多的是在影片既定的基调上大胆再创作。人物的刻画方面,也存在着和原著既相近又相悖的处理方式,对影片的整体基调的把握也体现出了导演的创作个性。两部电影,前者是大刀阔斧地改变了原著的外部呈现但是不触动精神内核,后者则在延续原小说气质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主题拓展,从而完成了对原著的成功改编。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叙事媒介,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方式,但二者也有相通的审美意义和叙事效果,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叙事不一定高于或者低于小说本身的文字叙事.成功的改编往往使二者各显神通又相得益彰.通过对小说《可爱的骨头》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与电影所显示的不同的叙事魅力,阐明电影改编是对文学原著的再创造,既和原著呈现多重交叉的互文性关系,又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1928年,法国导演莱皮埃在改编左拉的小说《金钱》时,注重对原著核心主题的理解和把握,精简出场人物,利用新型摄影技术展现宏大画面,在舞台布景上充分利用印象派艺术风格,使电影《金钱》突破了早期电影借鉴情节的简单改编模式,具有特殊价值。莱皮埃的《金钱》对左拉原著的"忠实改编"和电影化处理凸现了这部作品对于电影美学的意义,也呈现出对于改编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烨 《海外英语》2014,(10):214-215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的一部小说,但它深受电影界的喜爱,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并且大受欢迎。其中1939年由威廉·惠勒导演的电影《呼啸山庄》是一部比较经典并且成功的影视作品,该文通过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了它们在主题方面的差异。电影《呼啸山庄》通过情节上的删改,突出了爱情主题,淡化了复仇主题。通过比较研究电影与原著的差异,有利于了解电影与小说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并且共同领略它们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有关电影改编层级及电影叙事特点等影视批评理论,研究和赏鉴影片《活着》的主题和叙事结构,同时对比小说原著,客观评价张艺谋电影艺术创作的成就。  相似文献   

7.
电影《影》改编自小说文本《荆州杀》,是2018年的一大电影巨制。张艺谋作为电影的编剧和导演,他主要从三个方面改编小说文本《荆州杀》:一是地域特色的保留和电影化立场的坚守;二是电影经过表现精英向大众的阶级突破和国家到个人的重心切换而重塑起来的崭新历史观;三是电影通过对男性之欲、女性所求和权力者的渴望三方面的描写表达出的在森严稳定的历史秩序下本我释放的回归。分析电影《影》和小说文本《荆州杀》之间的区别,探讨中国电影拍摄以及对原著的中国式改编问题。  相似文献   

8.
原著小说改编电影,制片人估计都是抱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想法!于是乎搀和进来,和原本已经发烫的小说市场争一杯羹。改编电影,这本来就是一件讨巧而不讨好的事。一方面,原著小说培养的这部分  相似文献   

9.
小说《龙子》经过多次改编,于1944年拍成同名电影,使之成为一部助战影片,剧本讲述中国人民英勇抵抗入侵日军的故事,因此,对原著情节进行删减是可以理解的,影片在情节上的取舍是为了更切合电影主题的表达。因为电影的表现手法相对独特,在对电影表现手法的表现与加工的过程中,可以大大增进电影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10.
《教父》是一部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对小说进行了重塑。两种艺术形式在人物、情节、语言等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差异。电影通过人物形象的改造完成了对主题的深化,同时对原著进行了情节拓展,展现了比文学更立体的世界。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表现形式在社会文化中扮演了不同角色,承载了不同使命与文化意义。它们使命定位上的不同,使小说与电影获得了截然不同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从《黑暗中的笑声》所使用的电影背景、电影画面和电影手法等特点出发,深入发掘小说的电影叙事策略,突出小说通过电影叙事所达到的"游戏性"、"娱乐性"效果,论证纳博科夫杰出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理念。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三种批评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70年代诞生以来的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迄今为止主要形成了三种批评模式:一是研究电影文本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二是对电影的接受者,即受众进行研究;三是建构女性电影传统。这三种批评模式各有侧萤点,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女性主义电影理论这种别具特色的电影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东方武侠传奇:张艺谋跨界出征的悲壮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全球化挑战,张艺谋采取了“以大搏大”、跨界出征的策略,先后打造了武侠巨片《英雄》和《十面埋伏》。他调用了中国武侠经典深厚的文化资源,开发出一种独具东方文化神秘性和壮美感的“武侠巨片”类型,为中国电影打通了一条“外向化”的产业渠道,实现了出击全球主流市场的产业目标。张艺谋在武侠片的类型化和艺术家的风格化之间的徘徊,也造成了一些不足和在武侠片审美成色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人文视野中,影视艺术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在于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实现更为真实和完整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和谐发展.影视艺术基础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必需的影视媒介素养,发展学生的影视语言能力,在透彻解读影视作品的前提下获得时历史、现实、本土、异域等人所处的情境概念的人文认知,在审美情感的共鸣中获得关于人之为人及人如何为人的根本认同.人文化的影视艺术基础教学在手段、模式、规律等方面,应展开对话互动,强化多媒体技术运用以及鼓励创作尝试.  相似文献   

15.
从叙事结构的多元化看第四代电影的创作追求与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的叙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文本结构或影片总体结构。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观众而言,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第四代电影冲破传统戏剧式电影结构的束缚,积极寻找新的电影表达手段和叙事技巧,完成了中国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从介绍电影《人鬼情未了》入手,借用电影中的故事情节来说明英语中的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三种容易混淆的时态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光电仪器的不断发展要求仪器的光谱使用范围越来越宽,从而对光学元件的薄膜特性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外超宽带减反膜就是为适应这些需求而开发的一种膜系。宽光谱监控法是镀制高精度红外超宽带减反膜的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根据薄膜光学的基本方法,通过膜系设计、实际的制作过程和制作结果,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电影只有运用表现技巧,表现手法,才能塑造人物,才能突出电影的喻示色彩,从而深化电影的思想内涵。构图和特写是电影画面处理的两个重要方面。韩国电影《一个女人的一生》在构图方面有着一定的典型性,通过不规则构图和前后呼应的构图形式向观众展现了丰富的电影内容。喻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同时,《一个女人的一生》特写也运用得恰到好处,深入细腻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获得了更强的艺术感染力,特写的喻示色彩将影片的主题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有了高度的升华。构图和特写的喻示色彩在影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电影《野兽家园》抓住了图画书《野兽出没的地方》的精髓实现了创造性的改编。在现实世界的铺设和幻想世界的表现中,电影场景呈现出具象且开放的艺术效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孤独特质的强化和反思精神的突显使主人公麦克斯的性格更加立体化和个性化。电影在主题思想上既关注童年困境下的儿童成长,也关怀现代社会中的成人精神世界,对原著内涵的开掘赋予改编更具人性的普遍性和更为鲜明的双重受众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大片时代。这些大片是在中西方力量对比已然发生变动的全新文化处境中叙事的,呈现出明显的弥合东西方市场分裂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大片的表意策略和叙事风格:一方面通过对古装宫廷和战争、武侠功夫打斗、民俗风物和地理山川景色等中国式元素和文化符号的二元性表现,既满足中国市场新的自我想象,同时又迎合西方市场有关中国的固有期待;另一方面则利用普适性的人性人道观念,将中西两个市场粘合得更为深刻和隐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