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大学生人际关系量表对大一新生人际关系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人际交往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只有极少数大学新生困扰比较严重。男女大学新生在人际关系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对于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文科生人际交往上的困扰多于理科生。城市的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状况不如农村大学新生。在大学新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困扰高。  相似文献   

2.
论文考察大学新生学校生活感知(无聊倾向)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运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500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的无聊倾向内部刺激高于外部刺激;在学校适应中择业适应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适应,满意度得分最低;无聊倾向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无聊倾向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无聊倾向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对凯里学院2010级全体在校大学新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心理测试.发现凯里学院2010级大学新生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显著(P<0.01);与国内相关研究的大学生综合样本比较,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上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由此得出结论:凯里学院2010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对云南省四所高校的1917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男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显著好于女大学新生;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显著好于独生子女,但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总体适应上均不如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最好,但人际关系适应最差,来自大城市大学新生的情绪适应较好,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衡阳师范学院2010级新生4447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中等程度心理困扰的检出率为6.23%,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抑郁等;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成人常模;不同性别、专业、学历层次的新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新生的人际关系现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有28.21%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关系困扰;性别和实践经验对新生的人际适应有一定的影响;报考满意度和家庭氛围对新生的人际适应影响显著.针对这些结果,文章对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指导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对428名大学新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男大学新生、贫困大学新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相对人群(P<0.01),贫困大学新生的总体主观幸福感低于非贫困大学新生(P<0.01).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新生,主观幸福感也强烈.反之,主观幸福感也就越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焦虑状况及对策.方法:对470名皖北地区大学新生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在大学新生的状态焦虑方面,男生、农村学生、非学生干部、贫困生、理科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相对人群(P<0.05);在大学新生的特质焦虑方面,女生、独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相对人群(P<0.05).结论:性别、生源地、社会经历、经济条件和专业影响大学新生的焦虑.最后,提出了减轻皖北地区大学新生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情绪管理团体辅导方案,对农村实验组和城镇实验组大学新生分别进行干预,干预前后采用SCL-90量表验证效果。干预完成后,农村和城镇实验组在人际关系等7项因子中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该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改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对大学适应期新生控制和管理自身情绪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某大学2007级300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总体上处于心理健康水平;(2)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3)总体上看,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而在专业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与嫉妒的现状及其关系。方法:以392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与嫉妒量表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生的嫉妒水平低于中等水平,人际嫉妒上存在显著家庭背景差异(t=-2.236,P<0.05)和显著的年级差异显著(F(3,388)=3.256,P<0.05);3.社会比较倾向与嫉妒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238,P<0.01),能力比较对嫉妒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社会比较倾向对嫉妒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教学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状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新生的自我调适与努力,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学管理,优化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和大学生人格测验量表(UPI),对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适应困扰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8.1%,专科生的检出率高于本科生,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新生在学习方法困扰无显著差异,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上的困扰存在显著的差异(F=5.63131.691,P<0.0531.691,P<0.050.01);心理健康水平与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50.01);心理健康水平与在适应性困扰及资源利用、独立生活、职业目标和人际关系的困扰存在显著的相关(r=0.2450.524,P<0.01);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预测性(F=20.440.524,P<0.01);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困扰具有预测性(F=20.44120.97,R2=0.06120.97,R2=0.060.28)。心理健康水平对新生的适应性、资源利用困扰、独立生活困扰、职业目标困扰和人际关系困扰具有显著的预测性,是影响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学新生状态焦虑的原因,笔者采用焦虑状态—特质问卷中的焦虑状态量表以及自编的"新生焦虑源调查问卷",对某本科院校300名大一学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专业满意度低,具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和情感问题,人际关系不良,家庭经济状况差是大学新生产生状态焦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医科大学新生UPI与SCL-90结果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医学院校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1279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问题检出率为11.4%,UPI结果中A、B类学生占22.3%(264/1184).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问题、抑郁、焦虑等方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性别、专业满意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结论:医科大学新生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者占有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生活事件、复原力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2015级553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新生复原力水平总体较好,复原力及各维度不存在性别及专业间的差异;(2)对新生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3)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r=0.435,p<0.001);复原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409,p<0.001);(4)中介效应显示: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8.55%。结论:培养新生的复原力水平有助于帮助他们积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福建某大学2011-2018年入学的共计33658名新生,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学科学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并与全国大学新生常模对比。结果显示,82.7%学生心理健康,16.7%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男生在敌对、恐怖、偏执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P均<0.05),女生在躯体化等六个因子与总均分上(P均<0.01)显著高于男生。文史类新生除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其他因子外,其余均显著高于经管类新生,而经管类新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其他和总均分上显著高于理工类新生(P均<0.05)。与1997-2007年全国大学新生常模相比,除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其余均显著低于常模(P均<0.001)。而情绪压力问题、人际关系和学习问题是历年新生咨询求助的主要类型。可见,近年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整体较好,与全国大学新生常模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但在性别、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方法:采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大学新生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处于中等水平。(2)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总体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和城乡差异,某些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积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某些维度显著正相关,消极教养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的某些维度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文章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和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进行测查,探讨大学新生适应性与自我管理的关系.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自我管理存在显著相关,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助于他们尽快度过适应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