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宁夏科技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率和结构受到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从投入-产出的视角,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宁夏2015—2019年科技资源配置进行分析发现,2015-2019年宁夏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宁夏地区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整体运行效率较高,技术进步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促进作用更大,宁夏各市中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城市为中卫市。基于此,试图找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制约因素,提出合理、有效的科技资源配置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借助非合意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得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生态效率,在对生态效率与绿色信贷空间趋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阶段研判了绿色信贷对生态效率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全国整体生态效率缓慢上升,东部生态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彼此差距较小。绿色信贷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由2010—2014年间的轻微抑制转变为2015—2019年间的显著促进,绿色信贷对生态效率高值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强。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对生态效率均呈改善作用;现阶段绿色信贷对生态效率的作用效果弱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呈现“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科技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与科技服务业(简称“二者”)的协同发展现状及协同效应如何?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的演化及二者协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二者协同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2019年,30个省份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发展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异质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东北地区;二者协同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位于失调落后区间的省份为22个,2019年减少至10个;二者协同状况呈现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二者协同发展正向影响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纯技术效率和GDP增长率,而对区域投资效率带来负向影响。本研究对我国评估区域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二者协同发展现状,优化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成颂  昂昊 《资源科学》2022,44(12):2456-2469
绿色金融是助益于解决一揽子环境问题的核心推动力,本质上是一个在环保资源层面由“逐底竞争”至“逐顶竞争”的行为嬗变,为探索绿色金融的效率水平与提升路径,本文通过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指数来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绿色金融效率,从省域分布和时间序列两个方面分别进行多维解读,同时透过组态视角对影响效率值高低的解释因子进行跟踪研判。研究表明:①中国绿色金融效率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东北”依次递减的格局,在空间分布上显现出一定程度的聚集现象和两极分化态势;②效率值处于上升阶段集中于“十二五”时期,而在“十三五”时期处于波动下降态势,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是效率处于上升阶段的主导因素,规模效率是效率处于下降阶段的主要原因;③各解释因子均不单独构成绿色金融效率提升的瓶颈,且通过联动匹配识别出5条高效率组态驱动路径。最后,基于区域绿色金融效率问题显著的发展不均衡性和系统组态特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理论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构指标体系及DEA交叉模型,评价我国2010-2019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并用Tobit模型对研究结果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高等教育发展效率总体上呈现"以东部、中部地区省份为效率高地,以西部地区省份为效率洼地"的空间分布格局且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受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的影响最为明显.进一步...  相似文献   

6.
定量分析数字经济与科技金融效率关系,运用SBM模型对201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并建立Tobit模型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因素后,大多数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下降,并且区域间的差距较大;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数字化程度指数、高技术企业利润额、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对科技金融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依据结论提出在数字经济下加大对科技金融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技金融资源、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优化风险规避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优化、绿色生态以及社会福利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30个省(区、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基础指标及各维度赋权,计算得出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后进行排序,并以各省份GDP表征地区经济增长数量,进而探讨经济增长“质”和“量”之间协同发展的趋势。模型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整体而言,东部地区要优于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同时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不平衡发展的现象。据此,提出中国各省份应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等建议,以缩小全国各地区间经济增长“质”和“量”的差异,促进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9.
干旱灾害与农田灌溉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灾害对小麦稳产增产影响很大。明晰不同农田灌溉水平下旱灾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5个小麦主产省区1991—2016年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法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讨了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变趋势、旱灾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门槛效应以及农田水利设施减灾能力的时空异质性,主要结论如下:①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呈现波动提升趋势,年均增长0.98%,东、中、西部地区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明显的时序变化趋同性和空间分布异质性,东部地区技术效率水平最高,主导着生产前沿面移动,中、西部地区技术效率提升潜力巨大;②随着有效灌溉率的提升,旱灾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其负向影响随着有效灌溉率的提升而呈现阶梯型下降;③1991—2016年间,各小麦主产省农田水利设施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农田水利设施减灾能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多集中于甘肃、陕西、四川和云南等西部省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绿色金融资源被投入主体(企业)的角度出发,运用熵值法和DEA-Malmquist指数分别测算了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效率,进而从全国、省际和区域层面对二者进行了静态比较和动态分析。结果发现:就全国而言,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及效率均较低,但处于不断发展和改进之中;而部分省份和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效率,无论是在静态水平还是在动态演进上都表现出不协调的特征,即从静态来看,呈现高水平-低效率和低水平-高效率的分布特征。从动态变动趋势看,部分省域和地区则表现出水平上升-效率下降的态势。目前部分省市和地区只顾一味加大绿色金融投入,却未能有效利用这些金融资源,而有些省份和区域则表现为绿色金融资源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1.
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斐  杜德斌  李恒 《科学学研究》2012,30(8):1198-1205
科技资源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和结构,利用全国31个省市区1998-2010年的相关数据,在构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个区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运用比较优势原理,采用NRCA模型,计算区域各科技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的相对比较优势。结果表明:历年来各区域整体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都有所提升,但空间差异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区域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比较优势是影响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学术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学术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计算我国省域学术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探索我国学术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效应。最后,根据我国当前学术资源的整体时空格局,提出知识管理的具体策略。我国学术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但中部地区拥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近年来,我国学术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呈现出空间自相关现象,尤其是围绕陕西、湖北、安徽一线形成学术资源配置效率高地,对周边区域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针对东、中、西部地区资源特征,分别提出智慧赋能的知识组织与服务开展、以资源扩充为导向的嵌入式管理、跨区域知识融合与本地区知识整合平台搭建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粮食安全战略和“双碳”目标的明确,厘清作为农业碳排“大户”的畜牧业碳排放格局,对未来畜牧业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及其他产业系统性减排机制的构建有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在测算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畜牧业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构建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模型,引入Dagum基尼系数,从畜牧业经济和生产视角分析各区域间畜牧业碳排放的公平性并分解差异来源。【结果】研究发现:①2000—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量在63864.58万t~79529.47万t之间波动,年均增长率0.95%。其具有3个阶段特征,即高位波动上升、断崖式下降以及缓慢回升又回落;②中国畜牧业碳排放空间格局变化明显,逐渐形成了一个自东北延伸至西南的畜牧业主要碳排放带;③畜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率呈南高北低的局面;经济效率较高的地区大多处于东南沿海地带或中西部粮食主产区;西藏、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的畜牧业碳排放经济效率和生产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④2020年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基尼系数分别为0.191和0.158,处于“完全公平”状态。总体基尼系数的地区间差异贡献>地区内差异贡献>超变密度贡献。【结论】无论是经济效率还是生产效率方面,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总体上均处于公平状态,但青海、西藏等局部地区的排放效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应根据具体地区的发展特点采取差异化的措施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吉辉  李健  唐燕 《资源科学》2012,34(8):1546-1555
水资源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4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地区水资源与人口、面积、GDP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我国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的时间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GDP的匹配关系处于波动均衡状态,而与土地面积之间处于极不匹配状态;水资源配置与GDP、人口、土地面积分别表现为比较匹配、不匹配和极不匹配关系,且不匹配程度有缓慢加剧的趋势。另一方面,按照空间维度分析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七大地区,并以2009年为例,计算了各地区水资源一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平衡指数,借此阐释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在空间维度上的协调规律,找出主要影响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期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调节水资源分布和配置的失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推动海南省突破农业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和固定弹性系数法,测算2006-2019年海南省及其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要素贡献率,研究其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发现:在时间序列上,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科技要素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方式总体处于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科技进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阶段;在空间分布上,省内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地域分布不均衡,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地区仍依赖于大量物质要素投入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此,从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配置优化与人才队伍培养等3个方面对推动海南省农业科技进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丰枯遭遇对引汉济渭受水区水资源配置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湖水系连通对提高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传统水资源配置技术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需求,特别是不能充分考虑丰枯遭遇对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选择引汉济渭工程作为河湖水系连通典型案例,重点研究丰枯遭遇对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和重要性.通过对比传统水资源配置结果和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可以得到以下认识:①相比传统水资源配置,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对不同情景下的总可供水量计算更加合理,提高了连通区域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②相比传统水资源配置,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更加灵活,增强了水资源管理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优  程明今  刘雪薇 《资源科学》2021,43(3):601-611
中国煤炭储量丰富、消耗量大且其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水平呈逆向分布,大宗煤炭铁路运输所导致的温室效应不容忽视。由于铁路机车的技术应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因而有必要从生命周期视角解析煤炭铁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时空变异特征,探索减排潜力。本文在构建煤炭铁路运输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LC-GHGEs)核算模型的基础上,量化1999—2017年3类机车的省级LC-GHGEs因子,刻画LC-GHGEs的总体变化趋势与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显示:①随着西北电力机车工作量占比大幅提升与西南水电的大力发展,西北、西南铁路运输的LC-GHGEs因子呈显著下降,而华北、华东呈略微上升,省际差异逐步缩小。②1999—2017年,煤炭铁路运输LC-GHGEs总量首先呈现相对稳定的增长趋势,经历2002—2011年的煤炭“黄金十年”后开始迅速下降,然后在2017年再次上升。自2002年起,电力机车替代内燃机车成为温室气体排放最大的贡献者。③内蒙古替代山西成为LC-GHGEs贡献最高的煤炭输出省份,重点输出省份的西向转移加剧了煤炭铁路运输的温室效应。煤炭铁路运输LC-GHGEs在输入省份的分布较为分散,钢铁生产大省的贡献较为突出。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机车技术升级、能源结构调整、调运系统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有效降低煤炭铁路运输温室气体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程叶青  张金萍  陈妍 《资源科学》2021,43(2):229-240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党中央科学谋划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中国深化改革创新、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支持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政策解读和理论逻辑分析,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探寻应对区域变革、资源约束、经济全球化挑战和面向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目标及实践需求的资源优化配置与经济转型路径,为促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研究认为:①海南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为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资源基础,但面临地理“邻近效应”欠佳、资源利用不合理和高端人才资源短缺等约束。②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重点产业支撑能力增强,但经济增长质量不高、产业专业化程度偏低和新兴产业支撑乏力等问题突出。③应正视海南地理区位、资源短板和经济增长质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贸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提升地理区位优势、资源保障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有效推进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建设。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中的金融资源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保费收入、证券市场筹资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并选择了同为发达省份的浙江、广东、江苏作为参照,对他们金融资源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以线性回归的方法,对金融资源对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丰富的金融资源和完善的金融资源结构能够促进地区宏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目标规划的城市水资源应急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了应急状态下,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损失,构建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测算模型,并以两者耦合的综合效益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应急水资源配置模型.分别采用效益分摊系数法、扣除非水成本法、投入产出分析法分析了水资源经济效益系数,指出在城市水资源应急配置中应采用效益分摊系数法更为准确;采用三标度判断矩阵计算了苏州市供水优先次序,以2007年苏州市居民生活及造纸、食品、冶金、电子信息、化工和纺织六大主要行业供、需水量为依据,验证了以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应急水资源管理模型,计算了2007年苏州市不同应急状态下各类效益损失情况,其中Ⅱ级状态下经济效益、综合效益损失分别为:29.2亿元和38.35亿元.计算结果表明:与2007年无锡爆发的蓝藻事件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损失相近,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算了2015年、2020年、2025年苏州不同应急状态下因水资源短缺而造成的经济、社会及综合效益损失,并给出了相应的水资源应急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