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福州船政局在近代海军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兴衰过程影响着晚清官绅的心态转变。船政初创时期,出现洋务派与守旧势力的论战,多数人还是对船政局抱有希望,船政颇有成效而信心大增。但在外部的冲击下,官绅阶层出现分化,对船政局产生"纠结"心理,甲午战后,又对福州船政局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尾船政的创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她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军事工业基地之一,培育了一大批海军和科学技术人才.马尾船政文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大变迁、福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船政文化的形成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文章主要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详尽分析了船政文化的形成要素.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福建船政由来及发展过程介绍,揭示出福建船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业的基地、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近代教育的起点。福建船政设立的意义在于为中国近代科技、教育、军事、外交、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留给了后人无数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福建船政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和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福建船政学堂章程及规章制度与其教育的成功有着密切关系。本文通过介绍福建船政学堂的章程制定,挖掘其在招生就业、专业课程设置、考核制度、学生管理及办学模式等方面的特色,探讨其对现代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该书由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张作兴部长主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诞生于福州马尾的船政文化是福州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是中国近代文明史的重要篇章。在建设福州先进文化的过程中 ,挖掘、整理、研究船政文化 ,弘扬船政文化精神 ,对于塑造福州文化品牌、提高福州知名度、促进先进文化建设、为福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具有重要的意义。福州市于 2 0 0 3年开展了船政文化系列活动 ,其中之一就是开展船政文化的研讨活动。经过广泛发动和认真准备 ,共征集到省内外船政文化研究论文 10 5篇 ,经过专家学者多次评议审核 ,共筛选出 …  相似文献   

6.
韩强 《历史学习》2003,(12):14-15
现行高中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在“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写道: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对于北洋和福建海军,教材在中日甲午战争和中法战争中均作了介绍和交代。唯独对于南洋海军,教材和教参均未再提及。一、南洋海军的兴衰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除了制造枪支弹药外,也开始建立船钨试造船只,至1868年它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自制兵船,这成为南洋海军的开始。1875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的亲外甥)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真正筹建南洋水师,南洋水师的主管为水师提…  相似文献   

7.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实业学堂,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先河,不仅培育了中国第一批海军人才及其他科技人才,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船政模式,其办学体制及措施与经验对当今的职业院校发展仍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福州船政局是中国近代造船史上的一块丰碑.左宗棠是福州船政局的创办人,他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起,就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制造轮船,抵制西方侵略.为了创办福州船政局,他呕心沥血,广咨博采,花费了许多精力.他离开福建后,仍对船政事业十分关注,竭力维持.为了国家富强,他为建立福州船政局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的海军教育,肇始于水师船政学堂的创办。这是清政府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在体会到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之后,以学习西方“求强求富”为目的,开始筹划海防,创建海军,其前提和标志就是创建海军水师船政学堂。关于创建水师学堂的动因,是极其复杂的,对清廷统治者和开明地主洋务派而言,更是极其痛苦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福州船政局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机器造船的专业制造局。根据研究深度的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开始起步、缓慢发展、初显成果三个阶段。百年来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福州船政局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对其兴衰原因、相关重要人物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以往的研究尚有不足,如部分重要船政大臣研究相对薄弱,中外经济技术交流仍有深化研究的必要等。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理学的发端和成熟期,也是我国“易学”史上的高峰时期。反映在当时的四川涪州,先后有理学大师程颐、学家黄庭坚、哲学家朱熹等化巨人,相继来涪州北岩讲经论道,传授易理学说,学风从,群贤毕至,掀起阵阵易理学浪潮,成为宋代研讨易理之学的一个传习中心,并留下“钩深堂”、“点易洞”两处物古迹和遗址。涪州北岩在宋代易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福州因距武夷红茶区径捷,在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被辟为首批通商口岸之一。福州的茶叶贸易在经历了开埠初期近十年的沉寂后,到1853年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极盛,成为弛名中外的世界“茶港”。本文拟从福州“茶港”的沉寂与兴盛的原因入手,从一个侧面揭示近代福州城市贸易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3.
象数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易学象数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 ,具有重整体和合、轻个体分析的整体性特征 ,重功能关系、轻形体结构的功能性特征 ,重感性形象、轻抽象本质的形象性特征 ,重循环变易、轻创新求异的变易性特征。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 ,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4.
岛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英国的发展离不开海上扩张。在激烈的海上角逐中,英国海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欧洲的海上霸主。英国海军正式创建于都铎王朝。这一时期,在历任君主的重视下,海军舰船在设计和装备方面不断改进,从亨利七世开始鼓励建造商船并开辟船坞,到亨利八世时进一步改进舰船设计、采用舷侧炮技术,再到伊丽莎白一世时轻型舰船和快速舰的设计,英国舰船设计技术逐步提升,最终在1588年大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夺取了大西洋的制海权,为以后称霸海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5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基础薄弱,人才缺乏。为了能够建设一支新中国海军力量,在中苏友好背景下,中国陆续派遣海军学员赴苏留学。留苏海军学员在艰苦紧张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努力,顺利完成学业。回国后,他们成为中国人民海军的中坚力量,并利用在苏联学到的先进海军技术和战略、战术,服务于中国海军建设,为人民海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月、恋月的民族,对月的依恋已经深入到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凝结为最难以割舍的情结。月亮本身的特点和形象,暗合了中国文化的本质和要义,因而也便和中国人的人格、精神、气质、心理相融相通,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著名的洋务派官僚沈葆桢早年深受传统儒家学说影响,科举取仕后从翰林院编修到江西巡抚,曾经走过一帆风顺的仕途之路。然而值其官运亨通之际,他却选择接任在当时颇具风险的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大臣的职务,沈葆桢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不是出于什么“机会主义”,而有其深刻的思想动因。  相似文献   

18.
亚瑟·韦利在翻译《道德经》时提出,哲学文本的翻译重在其思想内涵的传递,采用的翻译策略应该是“史学性质的”,是一种“文字翻译”。然而,韦利的翻译并没有摆脱前人的影响,尤其是基督教二元对立的超越观念仍然渗透在其中。通过考察五个《道德经》英译本中对“天下”一词的翻译,可以从中得见韦利的翻译策略和文化用心。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易经》索源、孔子设卦以及《易经》预测的科学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经典《易经》中的预测理论,认为《周易》的预测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原始要终、消息变化的探究之上。  相似文献   

20.
《道德经》作为在西方世界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各个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者对其进行解读,创作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翻译文本.毫无疑问,《道德经》在西方的译介促进了中华道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因此,对《道德经》的翻译史进行梳理,探讨其翻译传播的文化效应,能够为其他中华典籍的译介研究提供一丝参考,促进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全面弘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