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受到了重视,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化教学成了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本土文化输入,即"本土文化缺失",并由此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频显中国文化失语症。本文认为我们应当从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教材,师资,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加强大学英语学习中的本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世界更好地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英语真正成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沟通中国和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
外语教学的文化认知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规则与本土文化有效结合,从而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教学大纲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重点放在了目的语的文化导入。实际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包括目的语文化的获得,也包括本土文化的对比及传承。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融入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语言和文化,而忽略了母语文化知识的传授,致使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本民族文化。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目的语文化的知识,还要能够完成传递本民族文化的任务,这本身也是外语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本民族文化知识及其英语表达方式,以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语言的母体,语言交际的有效进行是在文化母体的语境中完成的。用外语进行语言交际就是一个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行为。外语习得不仅是单纯语言要素和语言能力的习得过程,同时也要有一个相应的文化习得过程,这样才能获得一个有效的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特别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文化"教学模式。文章在跨文化语言交际的视野下提出新型"语言-文化"教学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5.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是平等的、双向的,不仅是目的语文化的交流,也是本土语言(即汉语)文化的交流。在中国大学里,外语教师和学者都强调目标语言的教学却一直忽视中国文化。解决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这种"文化失语"现象就必须要提高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梅 《电大理工》2002,(1):46-46,48
就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在我国采用跨文化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作了简要的概述.文章提出: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还涉及到许多文化因素,即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要熟悉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采用跨文化交际法进行英语教学能使中国学生对中英文化差异产生敏感,跨文化交际能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综合技能,还应竭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是双向交流,它要求学习者能较好地掌握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既要有引进西方文化的能力,也具有传播中国本土文化的交际能力。为此,本文旨在通过《畅通英语》教学为例,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秀红 《考试周刊》2008,(48):69-70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在大多数跨文化交际的场合里,不仅没有母语为英语的话者的参与,而且交际通常发生在母语为非英语的人们之间。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进行英语文化、中国文化教育外,还要注意其它相关国家文化的学习;而且英语测试中也应加入文化测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段新苗 《培训与研究》2009,26(6):117-118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中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张亚楠  郑纯 《海外英语》2020,(6):181-182
能够熟练使用英语且具有跨文化思辨能力的人才,不仅能够成为中国向世界优秀文化学习的桥梁,同时也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窗口.然而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分关注语言习得,缺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因此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该文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对《跨文化交际》课程进行设计、实施、观察和反思,探讨通过跨文化比较的方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科学性,验证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但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即人们过多的关注了目的语文化的导入而轻视了本土文化。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及其做法。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中许多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可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主要论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教学的方法和文化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它不仅包括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学.我们在教学中应体现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应使学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华  黄云婷 《考试周刊》2007,(19):55-56
英语教育应该是全面的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和个人对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提高,跨文化交际在实际生活中的频繁出现,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彭晖 《教育》2007,(9S):58-59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需要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这不但要求学习者能够通过学习获得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要培养文化习得能力。文化习得是指学习者在日常交际环境中通过自然地、逐步地、下意识地获得英语文化背景。大量的英语文化信息输入,浸润在英语文化之中,是英语学习者提高文化习得能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也是文化保存的手段.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学习的目的就是获得交际能力,从而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提高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就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文化知识的渗透.英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就应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要有意识、系统地导入相关文化背景知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桑莹莹 《海外英语》2012,(23):120-121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努力造就兼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同时,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本文通过"第二文化习得"的理论概述和思考,重点阐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第二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提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需要作特别的处理,而不能只是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附属产出品。而文化习得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商议和协调语言运用"适当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大学英语教学在帮助学生提高外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加强文化意识,增加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以课堂活动"时事报告"为例,通过活动设计和结果分析提出教学建议。由于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对于英语学习者都是同等重要,如果能够在英语教学当中注重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本科生非英语专业也可以适当地开设跨文化与语言作为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