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8 毫秒
1.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规律是一定时空条件下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反复起作用的内在机理,那种不受任何限定的"普遍、必然、永恒"并不是规律范畴所必须承载的意义。所有的社会规律包括教育规律都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并且具有历史性和客观性。探寻教育规律,是从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开始,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的认识深化的无限过程。某个已经提出的教育规律命题重新成为学术讨论的对象,一定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有了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后的反思,并且有着回答现实问题的需要。厘清教育规律与教育规范、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文化"与"人化"的统一,其本质是"改变一般人的本性".教育不能脱离人和人的生命运动而存在,教育的"人化过程"也不能脱离人和人体生命运动规律而发展.PSI(人体生物节律)和EQ(情商)理论是基于人体生命运动的某些规律衍生的理论之一.课题组将PSI、EQ理论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应用与实验研究,结果发现,适应和正确运用人体生命过程中的某些规律,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能提高体育学生的运动成绩和防止运动损伤……可以预言:未来的教育科学,必将是与生命运动规律相适应的科学,必然是与人体生命科学相结合的科学.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技术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彰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技术化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技术的属性、结构、功能和规律等技术因素通过某种方式作用于教育,使教育发生变化并进而转化为教育的本质力量。本文从"过程"和"状态"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教育技术化"的含义,并且认为教育技术化即是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和彰显。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永川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是"十二五"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未来永川教育强区之路该怎么走?回到教育管理原点,永川区教委主任陈军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永川教育要走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民生发展之路,必须提升教育管理的科学水平。要跳出教育看教育,研究教育决策和评价中的规律,实实在在按规律办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育过程规律是教育过程的各构成要素,在其矛盾运动中的本质联系及其呈现出的发展趋势。这些要素又可依据教育者、教育对象及二者关系划分为施教规律、受教规律和互动规律。研究教育过程规律的完整理论体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路线的要求和体现,有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运用教育过程规律,既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教育主客体、教育介体及教育环体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又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必须改革传统的线性教育规律观,建立非线性的教育规律观。非线性教育规律体现了教育的人本性、情景性和过程性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在认识上,必须深刻理解非线性教育规律的第一性、线性教育规律的从属性特征;在实践上,必须依据教育规律,建立教育行动的框架与策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用整体的思维、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思维去把握现实场景中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纵观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成功无不符合这一规律.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历史相对悠久,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其中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学历加职业资格证书制"和美国的"社区学院"获得世界范围内的公认.虽然上述高职教育形成模式不同,但其繁荣时期、教育立法、终身教育、校企联合教育等属性具有共同之处.最后,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阐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以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的教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上,从不忽视职业教育的角度反观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教育,在中国教育传统和外来教育影响的交变作用下,它经历着教育认识的嬗递与变革、教育方术的发展与富集、教育本体的颠覆与重构的巨大变化过程.这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整体演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认识这个过程,对于正确把握我国教育的发展规律、创造出新世纪全面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发展需要,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教育民主"就是教育者在民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育规律,通过民主化的教育过程,使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教育是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教育技术既有技术的属性,又有教育的属性,是教育与技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育技术在遵循科技与教育发展规律的同时,要注重关注人的生命,走"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特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基本理念和实践,特别是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从根本上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体现了成功教育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美育是教育的一种境界,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其实质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实施教育,从而"把普通的教育转化成美的教育"。美的规律与美育规律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所以,这种学说特别关注教育自身的美质及其特殊规律性。认为教育作为人类自身发展的实践过程,在建立美的教育形式过程中,具有相应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水平和境界,其最高境界,是以美为体的真、善、美的统一,从这点来看,该学说是对立美教育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3.
陈晓珊  戚万学 《教育研究》2021,42(10):45-61
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重塑教育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技术的教育应用的逻辑不是由技术工具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背后的原理决定的.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本质上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技术重塑教育本质上是技术重塑了"进行教育的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现象的发现、捕捉和利用是技术重塑教育的逻辑起点.单一的技术要具备重塑教育的力量需要经过一个组合进化的过程,由单数技术、单体技术走向复数技术、组合技术,形成"域".教育的重塑本质上是"域"的更替,是新域取代旧域的重新域定、重新定义教育的过程.教育会随着技术的进化出现结构的变化,改变教育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等整套安排,重构教育系统结构.教育变革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教育技术的变革;在教育被技术重塑的过程中,技术将逐步代替我们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演变为教育变革的阻力,教育技术的革新并不必然等同于教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概念的相似性,及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的构成要素及活动过程相似性,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传播学中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具有等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节点上,从不忽视职业教育的角度反观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教育,在中国教育传统和外来教育影响的交变作用下,它经历着教育认识的嬗递与变革、教育方术的发展与富集、教育本体的颠覆与重构的巨大变化过程.这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整体演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过程远远没有结束.认识这个过程,对于正确把握我国教育的发展规律、创造出新世纪全面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全体社会成员自身发展需要,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的"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燕 《教书育人》2006,(7):88-89
一、教育伦理学的界定 教育伦理学是教育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研究教育管理和教师劳动过程中伦理道德问题的综合性学科。尽管教育伦理的思想在中外古已有之,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系统的学科则相对较晚。在高校尤其在师范高校,教育伦理学往往作为“两课”中的必修课在师范本科生中开设,其最终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对在教育过程中实现教育目能所有基本要素中的伦理因素进行阐述,从而探讨在培养入这个教育根本目的中的伦理精神和伦理价值以及教育伦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个性化教育,是在调查、测试、研究、分析、诊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和学生潜质特征、自我目标和家长期望,从多方面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咨询、指导、策划,"量身定制"教育的目标、计划、方案、方法、资源,进行"适合"、"公平"和"有效"的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个性化教育"并非新概念、新话题。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主张就是个性化教育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最为权威的政策依据和支撑;而在2011年8月北京召开的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上,个性化教育有了全方位的研究论述和经验展现,显示出这个命题是当代教育的诉求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发展性教育理念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大量教育实践总结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其核心是"学生主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教育协调发展"。这四个要义高度概括了现代教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揭示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教育科学  相似文献   

19.
人们通常认为杜威是实用主义的典型代表,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有着惊人的默契。本文以教育目的为视角,详细分析了杜威教育目的论中的"过程哲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今中国教育实践进行了反思,认为杜威教育思想中的"过程哲学"能为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新的启示和指引。  相似文献   

20.
"马太效应"是一种优势积累效应。在教育上,"马太效应"表现为优势教育资源的统整和集中,因其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而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澄清"马太效应"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作用的两面性,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马太效应"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表现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上则有助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教育政策,建立平衡的教育机制,并通过推进教育法制建设,保障教育公平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最大程度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