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缄默知识是英国学者波兰尼于1958年首次提出的1个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缄默知识理论引起了英语国家各种管理人员以及一些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并开始在西方流行。现在缄默知识理论已经波及到了人类文化几乎所有重要的方面,如科学、伦理、政治、法律、经济、教育等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缄默知识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还不多见。文章简要地介绍了缄默知识及其特征和作用,对体育教学中的缄默知识及其作用进行了粗略的分析,为人们认识体育教学中的缄默知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多媒体技术在24式太极拳技术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对比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工程学院软件学院08级学生24式太极拳选修课学生为实验对象,就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在24式太极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从中找寻与总结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在体育技术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作用及意义等,为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在体育技术课教学中广泛的使用与推广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探讨太极拳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文献比对、实验跟踪、问卷调查等为手段,以四十二式太极拳教学为研究对象,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太极拳教学中突出技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加深对太极拳拳理、拳式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较好方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暗示”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是现代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影响已得到证实,运用到教学中它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合理地运用暗示手段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掌握太极拳知识、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文章从言语、动作、形象、标志物、音乐等五种暗示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具体运用,阐述了暗示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普修课教学效果的诊断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津体院本、专科普修课学习太极拳的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对比实验。认为太极拳教学应重视太极拳的精髓“意气”,在教学中通过加强攻防含意的教学,加强太极拳内在“意识”的培养,不仅能保证太极拳内外兼修的运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普通高校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太极拳教学为平台,以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体育教育的固有规律为依托,开展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提高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实验研究,探讨在中国传统体育教学中实施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言提示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邓凤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710071)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提示的目的是传授太极拳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尽快地认识和掌握太极拳的训练要求。为此,教师应根据学生训练过程的实际情况,从以下方面考虑语言提示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通过对太极拳在生理、解剖、心理等方面对人体的影响,阐述与分析了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运动对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作用初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研究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柔韧性及关节灵活性等方面有显著的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与太极拳运动特点的关系,研究表明:腰骶骨盆的稳定性训练在太极拳训练中起重要作用,人体稳定性的好坏影响太极拳训练过程中重心平稳移动和动作幅度.基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理念,与太极拳运动特点相结合,旨在为太极拳训练提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被广泛地运用到各科的教学中去.在太极拳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研究对象,提出在太极拳教学不同环节,整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教学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太极拳的热情,掌握教学规律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太极拳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太极拳理论及文化内涵和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太极拳教学中太极拳理论文化意识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对太极拳的认识境界和习练水平。从而达到太极拳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对提高太极拳教学有一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太极拳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 《体育科技》2006,27(3):83-84
分析高校太极拳教学常见的问题,建议教师要掌握太极拳的规律,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多变的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是我国宝贵的体育文化遗产之一,在高校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已成为大学生必修的体育项目。然而其枯燥的套路学习及缓慢平稳的运动节奏,很难激起现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在大力倡导教学改革创新的今天,如何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锻炼方法,进一步领悟太极拳的精髓,教师应进行有益的教改尝试。文章针对初学者,不断遴选新的教学方法并进行教学尝试,旨在启发、调动学生学习、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能尽快掌握简化太极拳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太极柔力球练习对老年女性血清雌激素、肌肉力量、手臂稳定性、光辨别反应时、长时及瞬时记忆保持量的影响,探讨太极柔力球运动提高老年女性肌肉力量及认知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老年女性29人,分为对照组(14人)和锻炼组(15人),对两组血清雌二醇、左右手握力、红绿光辨别反应时、手臂稳定性及长时、瞬时记忆保持量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女性太极柔力球锻炼组的血清雌二醇(76.85±15.36 pmol/L;P<0.01)、右手握力(278.36±52.36 N;P<0.01)、红绿光辨别反应时(0.42±0.15 s;0.60±0.21 s;P<0.01,P<0.05)、右手臂稳定性(3.65±0.52 mm;P<0.01)、长时记忆保持量(0.55±0.09;P<0.05)及瞬时记忆保持量(0.62±0.15;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左手握力(225.69±18.67 N)及左手臂稳定性(5.3±0.99 mm)较对照组增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极柔力球练习可增高老年女性的血清雌二醇水平,对提高老年女性的肌肉力量及认知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杨国庆 《体育与科学》2000,21(2):57-58,34
本文通过对体育系学生所学篮球和太极拳动作技能保持情况的测试和比较表明:篮球课所学24项主要技术动作的保持明显优于武术课所学24式太极拳技术动作的保持。进一步的分析说明,学习和练习的时间、运动技术动作本身的意义或目的性、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强化和反馈、学习兴趣等因素是造成上述动作技能保持差异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还提出了改善教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太极柔力球运动是一改传统硬性击球方式,以弧形引化过程触及球体并顺势将球抛出为主要技术特点的,有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新兴运动项目。文章通过把太极柔力球运动贯穿在太极拳教学的过程中,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为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寻找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体育院校教师的知识转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教师知识转化过程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体院教师都很注重通过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来提高自身的隐性知识水平;职称高的体院教师时来源于网络的知识和信息具有更好的分辨力;术科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成为学生隐性知识生成的不竭源泉;学科教师对知识具有更强的整合、加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