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观中国封建社会,就封建统治者对待商人的政策,总的来说是抑商、贱商。但到了北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统治者对待商人和商业的政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就导致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北宋有了很大提升。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元代商业发展具有一些有利条件如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等等.作为回回商人还具有一些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特权.其中,阿合马、蒲寿庚等人对商业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元代商业的发展加强了回回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回族的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3.
明清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商人地位的改变, 使得此期的小说中出现了更多关于商业活动和商人的描写, 这些商人形象比之前代, 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些新变对古典小说的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于元代商业的发展以及元政府对商业的支持,加之文人地位的降低,使得元杂剧中出现众多的描写商人精神的剧作。元杂剧中描写的商人精神包括重利、勤劳和冒险、节俭、重义、诚信。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重要特征之一是商业的繁荣兴盛。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商人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者们对于宋代商业的兴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很多关注,对于商人的社会地位也作了很多论述,但对商人的经营活动,尤其是由此而获得的经济收入及其所承担的社会负担缺乏关注,因而也影响甚至限制了人们对宋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与作用的分析及认识。  相似文献   

6.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武周时期的商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市”、“行”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第二,商人数量明显增加,商人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与边境各族的互市贸易及对外贸易更加发达;第四,商人地位明显提高。促成当时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农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唐代推行的各民族融合、经济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四是武则天本人的出身及采取的措施。正是上述诸多因素。促成了武周时期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武周时期的商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市"、"行"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第二,商人数量明显增加,商人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与边境各族的互市贸易及对外贸易更加发达;第四,商人地位明显提高。促成当时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农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唐代推行的各民族融合、经济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四是武则天本人的出身及采取的措施。正是上述诸多因素,促成了武周时期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9.
凌龙 《华章》2012,(13)
我国先秦时期,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拥有大量财富却处于社会的底层,与此同时的古希腊却孕育出了璀璨的商业文明,商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封建社会,社会生产技术低下,使得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图比较这两个地区同时期的地理环境,从中寻找出造成两国同时期商人不同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繁荣时期,在农业、手工业以及社会分工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商业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商业的发展与商人的活动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唐代商人的类型,经营情况和社会地位到底怎样呢?北宋初年由李昉等人编写的大型类书《太平广记》,搜集了许多唐代的稗史、笔记、小说,其中不乏有关唐代商人的材料。本文拟从该书挖掘史料,对上述问题进行剖析,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史学界前辈及同仁。 一、唐代商人的类型 唐代商业的发展,使得商业利润的吸引力随之增强,为追逐商业利润,人们趋之若骛。然而,唐代商人并非一个成分单一的社会阶层。从事商品买卖的除了单纯的商人外,从《太平广记》的记载看,至少还有官吏、手工业作坊主或手工业者、僧侣、地主和农民等。对这个复杂的商人阶层,我们有必要作一鉴别。  相似文献   

11.
李小奇 《文教资料》2011,(23):10-12
浩繁的唐代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可谓无所不包,唐代的商业、经济、商人自然也融入了唐诗的海洋之中,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唐诗在再现了唐代经济的繁荣发展的同时,也从不同方面表现了商人亦尊亦卑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元代,随着重商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儒家文化中心地位的偏移以及文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中原抑商、贱商的传统商业价值观念呈现出裂变的特点,人们不再简单地否定、批判商人、商业以及金钱,而是对其有了一份客观冷静的认识。作为时代之文学的元杂剧通过对商人、商业以及金钱不同以往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元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这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粟特人是中亚历史上著名的商业民族 ,特别在唐代 ,在以丝绸之路为中心的对外商业活动中 ,粟特人是一支最主要的力量。本文主要利用吐鲁番文书资料 ,对粟特商人在朝贡贸易和互市贸易中所起的作用、粟特商人进入唐帝国的实际状况、粟特商人的活动范围、粟特商人在唐帝国的身份地位以及唐朝政府对外来粟特商人的政策等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论六朝的商业资本形态郑敬高一、商业:从冲突走向整合讨论六朝的商业,必须对此前的历史作一简要的回顾。春秋以前,“士大夫不来于工商”,“工商食官”,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随着三代宗法政治解钮,食官的商人获得了一定程度的经营自由和自我发展,平民亦可突破官府的...  相似文献   

15.
浅论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但在农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过剩的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进行交易,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地区性的商人集团、繁荣的城市经济,区域贸易与对外贸易也十分发达,这必然在商业立法中有所反映。本文对唐宋时期的商业立法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从中吸收经验教训,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16.
清代北京城的商业活动中,山东商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顺治年间始,招远、莱阳、海丰(今无棣)、黄县、章丘、曹州府等地的商人先后开始了在京城的商业经营。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是绸布业、饭庄酒馆业、粮食业等,此外还有油盐、石磨业。山东商人在京建立了山东会馆、齐鲁会馆、山左会馆等十四个会馆。清中叶后,山东在京经商人数逐渐增多,规模也逐渐扩大,使得山东商人有资本和实力与山西商人共同把持北京的工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尤其是商品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从宋朝开始松动,宋朝商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扶持密切相关,是宋经济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宋朝开始实行了农商并重的政策,并对通商实施了有效的管理,提高了商人的政治地位,其结果是商人纳赋富国,也为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试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人阶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人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出现在中国有历史舞台上,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突出的历史现象。春秋战国时期商业自由发展和繁荣的程度,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所罕见。这时候,旧的大一统政治格局业已瓦解,束缚商业的绳索业已解除,而新的大一统政治局面尚未出现,故商业能在自由度很大的空间里发展。商业的繁荣自然给商人(尤其是私商)阶层的登台、亮相提供了契机。春秋时期的商业已有了较大的发展,至战国,随着原有的等级制度的崩坏,商人更得到了新的解放。“士农工商”,商虽居末位,但却已成为四民之一,其经营的商业已是合理而正当的事业。最后,商人形成了一支十分可观的队伍。  相似文献   

19.
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对商人及商业的认同,为商人会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地域文化的差异、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中国官府对市场管理的自由放任政策则是商人会馆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商品经济的发展、士大夫对商人及商业的认同,为商人会馆的产生提供了土壤,而地域文化的差异、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中国官府对市场管理的自由放任政策则是商人会馆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