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公正和公平,而为弱势群体提供远程教育援助则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之一.在实践层面,我国已经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广大农民和农民工提供远程教育援助,全国农广校也在为广大农民提供远程教育援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电大也开展了残疾人的远程教育援助工作.然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弱势群体远程教育援助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弱势群体的远程教育权利和机会,在技术手段上还应混合使用多种媒体技术,增加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经济援助.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因素,使农村弱群体在融入社会中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成人教育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提高素质,这样才能让农村弱势群体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中来,真正地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成人教育应该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途径来促进农村弱势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首先,应该出台成人教育的政策和措施,来确保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有效开展;其次,开展成人学习活动,来大力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素质和能力;再次,拓展成人教育功能,不断满足农村弱势群体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后,培养自立自强意识,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公正为理念依据,以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改进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的整体福利为目的的社会政策,在化解社会矛盾冲突、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社会政策有利于维护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促进社会合作;能调整社会利益结构,减少利益冲突,促进阶层和谐;有利于经济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经济基础;有利于政治发展和政治稳定,为社会和谐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公平的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题中之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切实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目前我国社会出现的弱势群体现象,构成了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推进社会公平,维护弱势群体利益就成为当前政府必须正确处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社会弱势群体一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提升社会弱势群体的抗逆力,增强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事关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传媒在社会弱势群体抗逆力的建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传媒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应当从以往的“问题视角”转向“优势视角”,切实发挥传媒在构建社会弱势群体抗逆力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政策在支持弱势群体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总的说来,当前我国的社会政策呈现出不平衡、补偿性、配套性、政治动员的特点,没有形成整合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体系,影响了社会政策的效果。基于此,分析了改进社会政策的方向,以对弱势群体给予更有效的支持,对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中,弱势群体与社会融合的问题不容忽视。成人教育作为提高弱势群体文化素质和解决弱势群体与社会融合问题的主要渠道,应通过制定一系列成人教育政策,创新成人教育环境,完善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增强弱势群体自强不息精神,推进弱势群体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是一个涉及能否真正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弱势群体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我国,部分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重视和关系弱势群体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我们对弱势群体不应采取漠视和歧视态度,应当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公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弱势群体的形成有着特殊的社会背景,它的存在违背了社会公正。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正将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以上理由,笔者提出了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性。并从伦理的角度提出公正的基本原则和保证弱势群体社会公正实现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中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以及产生的诸多原因。制度保证是实现社会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社会弱势群体是任何社会和时代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成为我国当前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关注和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构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政策以克服贫困和消除社会排斥为基本目标,在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民主、调整社会结构、增进社会团结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社会政策在中国的发展,源于解决社会变迁中出现的现实问题的强烈需求。为此,需要从科学执政的高度重视社会政策,确立“关注民生”的社会政策目标,积极扩大社会政策覆盖面,并逐步实行社会政策的城乡整合,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作为一种固有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于人们的社会生活之中。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社会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社会分层的结构和机制也发生急剧变化,这种变化还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探讨转型期我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促进作用,更要承认它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政策、对症下药,以使我国的社会分层更加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1世纪中期,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在经济、社会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研究国家社会政策的演变是了解这场变革的出发点.中俄两国这一时期的社会政策在许多方面具有可比性,原因在于:中俄两国曾经具有相似的"国家指令计划性"管理体制;两国共同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共同面临着如何制定适宜的社会政策,使国家的社会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问题.显然.比较研究中俄两国社会政策不仅具有总结经验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开拓未来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慈善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迫切需要激起社会怜贫恤弱的爱心,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慈善以其仁爱之心,关爱弱势群体和困难人群的生存处境,增强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期望,有助于弥补过于悬殊的社会贫富差距;慈善所表达的善意和爱心,有助于克服日益严重的社会疏离和隔膜,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亲近、沟通与认同,增强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友善,从而增进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更被提上一个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低收入弱势群体及其救助问题,也日益为政府、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笔者从公共治理维度,考察了内蒙古城市低收入弱势群体救助的现状:现有救助体现了救助主体多元化、救助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稳定,但在救助制度及其体系本身、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公共治理理论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重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应坚持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和谐发展,健全政府主导的社会救助政策和执行体系,整合参与救助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分化为富裕阶层、贫困阶层和中等收入者阶层。这三个阶层的结构呈金字塔状,贫困阶层占的比重过大。而合理的社会结构应是橄榄型的,即富裕阶层和贫困阶层占的比重少,中等收入阶层占的比重大。中等收入者阶层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主体。为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增加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米奇利和吉登斯两位学者关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论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是相互融合的,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它使传统的社会政策对民众福利的保护方式从被动型、事后补救型、消费型向积极干预型、促进型和投资型转变。因此,笔者认为,在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社会工作者也要根据这一创新型政策,通过介入个人、社区和政府层面,来提供适当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社会模式的选择和设计是社会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模式具有规律、价值和条件相统一的三维结构,社会模式是社会管理者选择、设计和建构的社会机制、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等社会规范体系.规律是社会模式的生存基础,价值是社会模式的内在灵魂,条件是社会模式的现实制约.选择和设计是社会模式形成的两种路径,在社会模式的形成过程中,两者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贯穿着模式形成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健康城市建设的基本路径是: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合作,以项目设计、实施与管理为载体,因地制宜地进行社会动员,多措并举地诊断城市健康问题,统筹兼顾地出台健康的公共政策,有的放矢地开展健康促进。  相似文献   

20.
社会阶层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应从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改革和创新上去探求社会阶层和谐的途经。主要包括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创新再分配制度;完善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基本社会保障制度;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