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补白”《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补白”作为一种操作技巧,经常被用在绘画上,近年来,语文教学中也常常采用“补白”的方法。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作为一种阅读教学中的操作技巧,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使教学内容更加周密、清楚、完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补白,可以是书面文字、师生语言,也可以是图像、网络资料。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补白”补什么呢?一是诗歌、散文的意境补白诗歌、散文的意境指的是生活图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补白”这两个词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前者比较好理解,是指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后者常指用短文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处,也指补充、完善作品的艺术手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进行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抓住课文内容上的“空白”,创造性地“补上空白”,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使用“阅读”与“补白”的手法,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的“未尽之意”,从而更好地把握艺术作品的精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1 数学教学中的“教师指导”与“学生中心” 在数学教学领域中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是:数学课堂应该是更多的“教师指导”(teacher-directed)还是更多的“学生中心”(student-centered).这两个词汇包含一系列广泛的含义,“教师指导”包括完全直接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到交互式的演讲风格的教学,“学生中心”包括学生独立的个体学习到高度组织化的合作小组学习.学校和地区必须根据教学定位来选择教学方式和设置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可采用“无中生有”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里的“无”指文本“留白”,即作者对文章的一些内容故意不写或略写,制造出文章的空白,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留白”,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补白”。  相似文献   

5.
根据系统哲学观、数学思维观和教育发展观,“慢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艺术主要包括留白与补白混搭的艺术、缺位与补位叠加的艺术、有声与无声共轭的艺术、规范与创造合和的艺术.结合教学案例,分别阐述如何让这些包涵哲学因子的系统元素并轨谐行.  相似文献   

6.
正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相比,小组教学模式更具活力,不仅关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而且注重小组内部成员的彼此影响和各小组间的影响,以及在此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但作为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小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组教学比较耗费时间又见效缓慢,或由于小组教学的课堂秩序难以控制等原因,导致小组教学模式的应用常流于形式.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敢接受新事物,创新教学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补白”与“留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法宝 《考试》2009,(3):51-52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作家留下的“空白”,让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这种虚实结合的含蓄表意手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经验:合理“补白”,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科学“补白”,培养辨证分析能力;运用“补白”,培养审美能力;运用“留白”,学会写作技巧等方法,给学生营造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补白”和“留白”中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所谓“补白教学法”,就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怀疑、寻找、发现教材所提供的每一篇范文在内容、结构、行文等方面的“疏漏”甚至“错误”之处,并加以修补或改正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发现“没有”而了解其“有”,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浅析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相关问题,在数学实验活动中,教师设置实验问题,组织学生个人或小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猜想实验结果并进行归纳证明。通过案例分析,说明初中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瘦、皱、漏、透”四个字是宋代名贤米芾对太湖石之美的艺术性概括,诠释了太湖石瑰奇之形、纹、质的“神”与“形”的自然韵致*[1]2.在“基于高认知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出并研究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初中数学卓越课堂教学”的内在特征:瘦、皱、漏、透.该视角下的初中数学卓越课堂有以下外显特征:(1)倡导简约(瘦).设计精巧、思路精妙、板书精美.(2)注重生动(皱).语言生动、有效互动、思维灵动.(3)鼓励留白(漏).疏密相间、动静相宜、补白相机.(4)旨在深刻(透).教材析透、教师讲透、学生悟透.[1]卓越课堂的内在追求是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课堂互动生成研究,概念教学、解题教学等的研究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课程专家斯坦豪尔说:“课程是一门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教师应多方面创造性地应用课程的补白资源,以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唤醒、激活学生的智慧。在这里,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有效地去开发、利用课程补白资源。  相似文献   

12.
桂文通 《湖北教育》2005,(12):52-53
在2002年于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为少年儿童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简单的四个字包含着陈老对少年儿童学好数学的期望和陈老对数学的酷爱。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假设学生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靠教师或家长的“权威”来迫使学生重视数学学习。我们要做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亲近数学、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已经全部出齐。凡是教过(或研读过)原通用小学数学教材,如今又在使用现行教材(“九义”教材)的教师,都会感到新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在编写上具有“新”、“实”、“活”等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些特点体现出来。 一、要体现一个“新”字 现行教材编写体现了新的指导思想。全书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一个“新”字。比如第四册“三、四位数的加法”─—“求809与3764的和”教学:…  相似文献   

14.
变式训练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解题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变式训练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学生的思路更加宽广。这种方法在我国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教学中往往被广大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从1977年开始,上海市青浦县“顾泠沅小组”进行的实践经验甚至认为“变式训练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课堂评价更指向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新概念进行自主建构,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七年级数学第四章第一节“因式分解”为例,阐述学习进阶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评价模式在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以学生学习目标进阶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结合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维度不同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促进作用,进而将该评价方式运用到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概念进行自主构建.  相似文献   

16.
卢理敬 《考试周刊》2013,(69):49-50
数学有效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注重学生的体验,强调运用已学知识和技能探索“新”规律、发现“新”现象.本文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角度出发,在分析现行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对于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理念,旨在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为数学教学增添光彩.  相似文献   

17.
情境、交流、互动是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数学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小组学习、分组讨论的教学形式悄然兴起。  相似文献   

18.
从事教育多年的教师都知道,文科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理科教学要突出一个“练”字。如何读、如何练,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很清楚且能把握到位的。为此,我组织几位教师进行研究,课题确定为《初中数学“导、探、练、评”教学模式探讨》,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练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提到“错误”二字,恐怕就会使得很多老师为之“紧锁眉头”。我们老师们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总希望一帆风顺,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严加苛责。因而,那些在课堂中随机产生的“错误资源”,就被我们许多教师不知不觉地,无情地“挥霍”掉了。在平时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益。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判断、证明的依据,是建立定理、法则、公式的基础,也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概念教学并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在概念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认识上的偏颇,如认为有些概念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二是对概念的教学留停于表面,流于形式,一些教师往往只把概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只要能“照葫芦画瓢”地“会用”就行了,实际上是忽视了数学概念的生成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设计概念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自然地构建数学概念.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关于数学概念生成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