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时代民族工作新局面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基础非常深厚,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创新工作举措等方面成绩突出,经验丰富。提炼自治旗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有助于研究、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有助于发展、创新现有民族理论,为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学理性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以党建为引领,以民族高校的志愿服务团队为载体,通过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和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教育人,创建活动凝聚人。高校与社区的双向互动,不仅能培养高校青年学生的民族团结服务精神、提高其政治素养;而且还能促进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相似文献   

3.
自2010年以来,中央、云南省两级陆续下发关于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文件。作为新中国成立较早的民族院校,云南民族大学启动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并将其作为学校三大建设目标。在开展创建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各项工作中,探索出了卓有成效的创建途径。分析创建途径,旨在构建民族院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稳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民族特征、民族问题的研究为促进和谐的民族关系,维护国家稳定和长治久安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更加彰显出高校育人服务的特色,是学校的立本之基。为此,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创办于1985年,是一所以教育援藏任务为主体,以培养省内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和省内普招大专生为两翼的多民族院校.在校生近3000人,其中藏族、满族、回族、蒙古族、门巴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44%.学院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相似文献   

6.
民族团结进步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长治久安的核心环节。湖南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主要体现在政策法规、经济帮扶、改善民生、打造样板和跨域协作等方面,但也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少数干部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重视不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机制尚不成熟、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存在盲区和死角等难题。为此,必须加快湘西州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法规,完善协调配合、监督考核、条件保障等机制体制,强化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着党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断聚焦。基于“层递交往”的相关理论,从空间维度、主体维度、形式维度梳理了党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取得的经验。一是通过布局建校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空间向度;二是通过机会均等增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体的交流机会;三是通过办民族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形式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促进各民族的深度“三交”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常态化机制,该机制以“分层互动、逐层递进”为价值导向。要实现“层递交往”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就需打开“微观”主体交往新视界:搭建“三交”平台,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网络基础;加强深层互动,形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机制;贴近生活世界,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8.
《青海教育》2014,(6):7-8
为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4月10日至20日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了第三期青海省民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专职辅导员培训班。我省六州二市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专职辅导员、教师等近120人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9.
构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必须优先发展民主教育,提高民族群众文化素质。做好此项工作,重点从"全面认识民族教育现状,坚定一个民族教育目标,坚持做好三个优先,加强四个抓实,贯彻五项工作"等几个方面贯彻落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才能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做真、做实、做到位。一、全面认识民族教育现状任何工作的开展,均必须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实际,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10.
民族团结进步和谐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目标,是对大学生教育的主要内容。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过程,引导启发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关系内涵,大力培育中华民族认同意识,不断扩大民族之间社会交往,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民族社会事务管理途径,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3月份以来,海南州教育工委、教育局根据《海南州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海南州教育系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活动实施方案》,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在全州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从“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从“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范式。  相似文献   

13.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学校更是此项工作的一个主要阵地。在当下脱贫攻坚时代旗帜引领下,将"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结合进行德育工作实践探索,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聚集区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办学使命,但是传统意义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民族聚集区高校逐渐开展了以"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简称书院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围绕民族聚集区高校如何在这一崭新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有必要深入探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功能与发展路径。从内容、目标、对象三个角度,可以基本明确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内涵。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目标包括"团结"和"进步",二者互为倚靠、不可偏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受教育者,而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受教育者。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应当强调国家观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而不应仅仅针对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民族。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德化""教化"三个方面。"文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科学理性水平的提升;"德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民族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变革;"教化"功能是指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的自立自强和自我创新。随着形势的发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面临"文化"相对薄弱、"德化"有待加强、"教化"有待提升等挑战,应从解决语言问题、物化问题和普遍问题三方面着手和用力,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是民族聚集区高校办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办学使命,但是传统意义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团结进步教育的方式方法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对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需要。近年来,民族聚集区高校逐渐开展了以"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简称书院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围绕民族聚集区高校如何在这一崭新的模式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成分众多,拥有12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和谐共生。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广西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吸引物,持续发挥区域旅游吸引功能,使各民族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充分的互动,助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在民族文化旅游的驱动下,旅游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地镌刻在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中,为其更好地铸牢提供新的路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广西通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可借鉴推广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深化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形象和符号,加强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引导和教育,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法治教育等方式,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9.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新时代民族工作和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而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现路径.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要论述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积极互动关系结构,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理阐释工作,以此深化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自从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首次提出以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我国开展民族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会议中多次强调要“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也用“交融”这一概念替代了以前通用的“融合”概念。一线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对民族交融问题的教学,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