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创  潘宁敏 《体育科技》2003,24(3):21-24
短距离跑是径赛中速度最快的项目。随着现代竞技发展 ,短距离跑起跑的质量对成绩影响很大。通过选择好的起跑姿势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能发挥自己良好的反应速度和进行科学的腿部力量练习 ,从而提高短距离跑起跑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田径练习中,头部的姿态直接关系着技术动作的掌握和练习质量,现就以跑、跳跃、投掷项目教学为例说明头部姿态合理的应用的作用,及常见错误的纠正方法。一、跑1.在起跑中:“各就位———预备”时抬头或两眼看发令员或者发令枪会引起头颈部的紧张与分散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不仅会引起反应用力时间慢,将会造成过早抬起身体,以致影响加速速度的发挥。蹲踞式起跑中“各就位”时因颈部自然放松、低头两眼视前下方40至50厘米,“预备”时低头两眼看起路线或通过两大脚间向后视,使起跑达到有效的高度爆发状态。2.在途中跑中:头的晃动会引起身体…  相似文献   

3.
头部与眼的位置在各项运动中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跨栏这个项目中更不例外。跨栏运动员头的姿势和眼视的目标,在跨栏跑技术中是非常重要的。全身是随着眼运动的,头的姿势一变,身体的姿势也必然随之而变。因而在跨栏技术教学与训练中,不能忽视头部位置在跨栏技术中的影响作用。生理学告诉我们:头部姿势的改变,可以引起肌肉张力的变动,在起跨后上体前倾  相似文献   

4.
一、对100米跑技术不同环节认识较为模糊关于100米跑的技术环节划分,我们更多的是从田径教科书上了解到的,一般将100米跑划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阶段,其中由于途中跑占的距离长,被认为是决定100米跑的最关键环节。起跑更多地依赖于运动员神经反应速度的快慢,起跑后的加速跑的目的是使身体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加速度,如何进行更有效地加速跑,我们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进入起跑后的加速跑阶段后,我国的运动员更倾向于通过动作频率来快速提高加速度,由于步频的快速最大化再加上运动员身体的特殊姿势,在这个阶段增加步长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各种姿势起跑与自然站立式起跑是小学低年级教材跑的预备学习内容.两个内容在教材中是独立呈现的.各种姿势的起跑是为自然站立式起跑教学做铺垫的,这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只有体会各种姿势的起跑方式,才能逐步明确站立式起跑是一种很有效的起跑方式.  相似文献   

6.
安英华 《中华武术》2010,(12):44-45
一、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姿势不规范 起跑时重心后坐不能及时发力或支撑不够造成身体前倾,还有就是蹬离起跑器时跳起或上身抬起过早,以上这些现象不但影响快速起动还会延缓起跑后的加速。因此在练习时:  相似文献   

7.
<正>一、第一步:打好“起跑”动作基础起跑是50m跑完整动作技术的第一环节,规范起跑姿势、注重细节改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快速起跑能力,为50m跑打好动作基础。笔者在观察四年级新接班学生起跑动作时,发现学生能做到异侧手脚起跑,有蹬地意识,但起跑速度不够理想。经分析,确定身体重心靠后和蹬地不充分是造成起动不快的问题所在,于是提出“前后一脚半、  相似文献   

8.
正早在十九世纪初就有人开始研究头部姿势的改变对技术动作产生的影响。头部位置的变化能够反射性地引起人体肌肉张力重新分配,随之人体总重心发生与其相适应的位移调整。因此,了解头部位置的变化,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在田径不同项目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中,时刻伴随着头部位置的变化,它决定着技术动作的质量好坏。一、状态反射人类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头部正直、头顶向上、肌紧张左右对称的自然平衡状态。从外表形态来看,人体是由头、躯干和四肢构成,人体  相似文献   

9.
起跑当前,根据不同的滑跑距离,有两种起跑方法:短距离所需要的第一步迅速起动的起跑和长距离所需要的较舒服的、第一步起动不必很快的起跑.两种起跑方法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准确起跑姿势,这样才能在枪响后,有效地发挥出跑离起跑线的爆发力量.应将起跑姿势设计成能在最短时间内克服静  相似文献   

10.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体育教研活动中,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老师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教快速跑起跑动作时,如何发令?"我随口答道:三个口令--"各就位"、"预备"、"跑".那位老师听了我的回答后,摇了摇头.正当我感到莫名其妙时,他又对我说:"你仔细看一看初一的体育课本吧".我拿过书本一看,书中在介绍快速跑起跑姿势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的蹲踞式,而是介绍了站立式.当时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有的老师认为既然站立式起跑是长跑常用的起跑姿势,为什么要用在快速跑教学中呢?有的则认为快速跑教学中运用站立式起跑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起动的能力,在快速跑教学中出现非常正常,更何况翻开体育史,大家都知道起跑姿势的演变过程,先有站立式,后有蹲踞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1.
关于使用新式冰刀起跑技术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第18届冬奥会速滑男女500m成绩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新式冰刀虽然使速滑500m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但对其起跑100m成绩不但无显著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表明新式冰刀在起跑技术上尚存一定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速滑运动员优秀组和普通组进行两种起跑姿势的实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蛙式起跑对500m的起跑100m成绩有明显提高,表明蛙式起跑相对更适应新式冰刀,就此提出了采用蛙式起跑对于进一步提高速滑500m成绩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意见。并就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站立式起跑技术提出了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各种姿势起跑与自然站立式起跑是小学低年级教材跑的预备学习内容。两个内容在教材中是独立呈现的。各种姿势的起跑是为自然站立式起跑教学做铺垫的,这说明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学生只有体会各种姿势的起跑方式,才能逐步明确站立式起跑是一种很有效的起跑方式。在设计这两个教材的教案时,我就在想把二者作为单个教材来教学显得比较枯燥,如果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是否能在课堂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使教学更加有趣、丰满呢?  相似文献   

13.
和所有短跑一样,高栏的起跑对于成绩好坏是异常重要的。但不同于短跑的是:对高栏起跑的分析不能仅限于实际起跑这单一的方面,而必须把步点、前十五码加速跑技术和在第一栏上的姿势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比赛季节的第一次比赛之前,有经验的老跨栏运动员总是反复多次地进行完  相似文献   

14.
徐霞琴 《中华武术》2013,(10):12-13
短跑全程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途中跑、冲刺跑四个部分。其中途中跑的距离相对较长,那么如何来提高和改善途中跑技术应引起教练员们的高度重视。中小学阶段是身体素质发育期,而在文化课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少年儿童投入业余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的短跑动作按规范、标准的模式编写,有的比较复杂,传统大纲式技术教学就象蜻蜓点水,动作没巩固和定型就到下单元学习。文章讲述的简化技术教学只是相对而言,只是对成绩影响不大又比较复杂动作简化,如起跑姿势,压线,弯道跑。从而实现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万征 《体育教学》2011,(10):77-77
50m跑是我市中考体育加试的现场必测项目,要求考生采用蹲踞式起跑姿势,不得穿钉鞋,不得使用起跑器或起跑穴。进入初三后,为了保证学生在50m跑这项取得优异的成绩,50m跑成了各个学校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短跑训练过程中,首先在抓好动作技术的的题下,再进行运动量的训练,而运动量的训练,也要科学地安排。一、跑的正确姿势培养,用5厘米宽的橡皮带、拴在腰部,另一头应固定,作跑的摆臂,摆腿后蹬等练习,在此基础上,再行进间练习,然后进行起跑、疾跑、途中跑及终点冲刺动作训练,逐步使动作达到定型程度。二、在短跑训练中,要善于抓住关键动作进行反复练,例如,短跑的起跑、疾跑、途中跑及冲刺跑四个阶段中,途中跑是关键的技术,有些业余教练员,在进行短跑训练时,往往花大量时间去练起跑、终点冲刺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在少年儿童一级田径运动会中,常会遇到一些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由于头部动作过高或过低,致使起跑动作突然停顿失去身体重心前趴,影响了出发速度。因此,在少年儿童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教师除了抓关键的上下肢动作外,还必须注意正确的头部动作。本文试图通过头部动作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影响分析,找出蹲踞式起跑时正确的头部动作模式,供蹲踞式起跑教学训练时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速度滑冰     
G862.119 9415154对短道速滑点冰式起跑预备姿势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刊,中]/陈萍,陈翔宇//沈阳体院学报.—1994(2).—23—25图3参4(SML)速滑//短跑道速滑//点冰式//起跑//预备姿势//动作//解剖学//力量//蹬冰技术G862.119 9415155论速度滑冰的弯道跑技术[刊,中]/王风云//沈阳体院学报.—1994(2)。—26—28(SML)速滑//变道滑行//滑行技术//姿势//动作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短跑课逆向教学效果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跑的全程跑技术按技术动作的变化可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短跑专业化训练的技术教学顺序一般是从途中跑开始,然后进行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教学,最后进行终点跑教学。而中小学体育短跑课受课时少、学生专项基础薄弱等一些因素影响,如果照搬专业化训练的顺序进行教学,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