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君劢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现代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他关于中国如何实现民主宪政的政制设计中,处处体现出调和的政治理念。虽然这些政制设计脱离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致使其没有被当时的政治力量及广大国民所接受,其实际政治效果也十分有限,但这不愧为中国民主宪政之路上有益的宪政思考,其民主宪政的政制设计中调和理念所反映的政治智慧具有一定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的两种民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的两种民主观○朱志敏[内容提要]本文认为:思想文化十分活跃的五四时期,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民主观———平民主义"和贤能主义";平民主义"民主观强调人权"、国民政治"、劳工神圣"等观念,主张在打破一切不平等的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上,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路线的主张、产生原因、失败原因和积极作用。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间路线由于其阶级力量薄弱,所提出的政治主张脱离中国的实际,为国共两党都不能接受等原因,最后归于破产却为新民主主义的最后胜利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戴季陶是中国现代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 其一生中政治思想经历过三次重要的转变。戴季陶早年信奉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前后又极力鼓吹民主共和。“五四”时期提倡社会民主主义, 宣扬阶级调和。大革命时期, 出于对工农运动的恐惧, 他在政治上彻底走向反动, 抛出了臭名昭著的戴季陶主义。本文着重阐述了戴季陶一生政治思想转变的过程及历史背景, 旨在阐明戴季陶思想的转变是时代的产物, 戴季陶主义最终破产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巴枯宁是无政府主义的主要鼓吹者,他师承施蒂纳和蒲鲁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而绝对自由观则是这一体系的核心,也是巴柏宁在第一国际时期诸多活动的基本出发点。清朝末年,无政府主义开始传到中国,为数寥寥的无政府主义信徒办刊物、写文章、秘密结社,其中个别人还搞过暗杀清朝官吏的活动,所以在五四前后,无政府主义思想在知识界曾经名噪一时。不过,由于其政治主张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相悖,  相似文献   

6.
钱玄同是五四时期的文化斗士,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工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轨迹。他主张“欧化”、“世界化”,主张民主、科学,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他始终坚持“五四”精神和反帝斗争大方向。其中西文化观的不足之处是空疏和偏激。  相似文献   

7.
人格独立、个性解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政治观的一个核心内容.当时,它被引进到中国来,是属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范畴.今天,我们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仍然需要继承与发展五四的民主传统精神.所以,探讨人格独立、个性解放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演变,是不无意义的.一辛亥革命以后,革命派和立宪派皆力主移植西方政制,加强国权,提倡国家主义.但是,民初的这种政治思潮,却成为袁世凯肆意实行封建专制,强化伦理纲常,企图帝制自为的舆论工具,致使民国徒有其名.  相似文献   

8.
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探讨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一直是国内知识界研究的热点.尤其对古希腊文化发展中的东方因素、宗教因素、城市因素,自然环境和民族特征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奴隶制度和民主政制与古希腊文化的关系等探究较多.  相似文献   

9.
“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是章太炎为适应武昌起义之后中国政制转型之需要而提出的政治口号。“革命党”是秘密结社,与依托议会开展事法政治活动的“政党”有着本质区别。消除“革命党”是为了组织“政党”,推进中国的民主政制建设。然而,一度因应形势改建“政党”的国民党,其革命情结始终难以消去,其党人的思想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革命阶段。“宋案”发生后,国民党回归“革命党”立场,重新走上“革命”之路。在国民党“继续革命”过程中,不仅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成为打击目标,孙中山等人在革命之初选择的西方议会民主政制也在事实上遭到否定。这种一箭双雕的政治打击,对近代中国的政制建设产生了“破旧”却没能真正“立新”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之后,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所在。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借鉴西方的民主理论,就需要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找可供利用的资源。"五四"新文化运动曾作过这方面的探索,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对西方民主理论的认识,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上都出现了失误。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角度,重新对"五四"时期在民主理念和传统文化上的认识失误进行了解读,目的是为了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以便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不再走前人走过的弯路。  相似文献   

11.
平社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的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团体。平社学人群体的建构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消解近代中国在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层面的双重危机所作出的又一次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这一结果,不仅是淑世情怀和“五四”以来民主科学精神的延续,更是现实政治、社会环境变迁与自由主义理念及群体成员的政治参与意识共同催生的产物。平社的产生透射出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如何重构社会秩序和意义世界的思考。然而,自由主义理论的内在矛盾和现实遭遇决定了平社学人的努力又将陷入新的轮回之中。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理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一个崭新的领域,从总体上来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动力是其接受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矿业大学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问卷调查分析,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动力的特点,找到思想教育和接受教育的契合点,发挥好教育主体和接受主体双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便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观念源远流长、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降,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叩开国门,中国始遭遇现代性。外患和内忧相交织,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一直成为百年来的中心课题。西方民主政治观念是近代中国社会革新的一面镜子。近代政治观念,就中国而言,不是传统政治观念在近代社会发展基础上的自然转型,而是主要藉助对西方近代政治观念的了解、认同与移植逐渐生长起来。但由于中国民主法治传统的缺失和公民权利实践环节的缺位,致使由传统政治观念向近代政治观念转型必定是历经磨难和坎坷。  相似文献   

14.
民为邦本思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中国几千年的社会运动实践证明了民为邦本思想是国家政治统治、政治管理的重要思想。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原因,其局限性的存在也是不可避免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因而,必须在批判继承传统民为邦本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与健全社会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这正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传统化现代化的过程。促进二的合理互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知识发子具有不同以往的群体特征,由于知识分子拥有比其他创层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立命操守,他们在参政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同时,诸种因素的不同影响,也使他们中存在着逃避政治或虚假参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后,其执政理念经历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到和谐社会的变化发展过程,最终选择了人性化的执政理念,标志中国共产党执政经验的成熟,从而真正回到了马克思主义。从理念到制度再到具体的执政实践。中国头产党必须淡化意识形态,扩大政治包容性;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党内民主;选择政治行为法律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政治发展是政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人类政治生活体系在结构和功能上日趋完善的一个历史过程,它包括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在现代突显为政治改革。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民主法治为目标,以人为本为原则。通过完善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用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积极主动吸取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等基本途径,以立足国情、稳中求变、变中求稳的“渐进式”发展战略,最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8.
理性是近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研究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从宗教对政治影响的意义上来看,具有理性品质的新教伦理就不仅仅是一种宗教学说,而且还是一种政治学理论,它孕育了自由民主思想,催生了科层制.理性、新教伦理、科层制和自由民主政治四者相互包含、相互支撑,其合力催生了一个自由、民主、文明的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9.
所谓民主的困境大都发生在政治领域,将民主局限在政治领域,这对民主来说是片面的,民主应该是一个体系,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五个层面。中国的民主不应局限于政治领域,在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把民主的改革扩大到社会层面,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塑造公民的民主人格,进行政治文化的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认为中国自近代以来未能建立民主制度,其主要原因在于:中西人文精神不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政治是道德的直接延长,只重视政治人物的道德修养而忽视民主制度的建设,中国知识分子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