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动性溶血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负荷的运动训练导致溶血发生,使运动员出现运动性低血红蛋白甚至贫血现象,严重影响运动成绩和身体健康.运动中多种因素能引起溶血的发生,一般可归纳为机械性破坏、非机械性溶血及其他.了解运动性溶血发生的各种可能机制,对有效预防其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多年来对运动性贫血报道的资料,着重探索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理。多数学者研究认为:运动性贫血的产生与运动训练所引起的内环境急剧变化,使红细胞机械损伤、血管内溶血、血浆容积增大、血红素结合素(Hapt)增加、铁素的丢失、蛋白质补充不足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研究证明,运动性贫血损害运动员的运动耐力是无疑的。因此,了解它对于保护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和提高训练效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寻营养补充对运动性贫血运动员红细胞锌卟啉以及血清铜蓝蛋白浓度的影响,本实验对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进行营养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红细胞锌卟啉和血清铜蓝蛋白进行测定,观察营养干预对治疗运动性贫血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营养干预对缓解由于大强度的运动训练造成的血红蛋白低下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具有预防运动性贫血发生和发展的作用;营养干预显著降低了贫血运动员血清铜蓝蛋白浓度和红细胞锌卟啉浓度,表明本实验选用的营养补剂可有效的提高了运动员的铁贮备,改善由于运动训练造成的铁代谢紊乱,对预防运动性缺铁性贫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贫血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贫血是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容易出现的一种机能低下的状态,是造成运动员运动能力下降,影响运动训练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血浆容量的增加、运动型缺铁状态和红细胞溶血三个方面论述了运动型运动性贫血的机理。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贫血运动员铁代谢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对于维持运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发生运动性贫血的运动员铁代谢状况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询发生运动性贫血时反映铁代谢状况的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性贫血运动员Hb、RBC、Hct和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当运动性贫血发生时运动员血清铁浓度降低和铁蛋白浓度组、转铁蛋白升高,铁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6.
大强度训练对优秀散手运动员安静时血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北京体育大学散打队队员在大强度训练前后安静状态下部分血液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强度训练后,运动员血RBC、Hb降低,MCHC和MCH显著升高,而MCV和RDW无明显变化。经过一个月训练后,运动员溶血增加,老化红细胞增加,应注意早期预防运动性贫血。  相似文献   

7.
红细胞锌卟啉、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是反映铁贮备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锌原卟啉含量和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血清铁呈高度相关,说明红细胞锌卟啉是反映缺铁性贫血的良好指标,而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含量能更为准确地反映红细胞内和机体铁代谢状况;抗贫血铁制剂复合营养补剂的干预显著降低了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锌原卟啉和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含量,并通过对这些机体铁代谢状况指标的改善反映抗贫血铁制剂复合营养补剂对提高大鼠红细胞铁贮备和维持大鼠铁代谢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体对运动的不适应不仅可能导致铁的丢失,还可能导致铁转运障碍,铁在储铁组织(肝脏、肌肉)蓄积过多,而在耗铁组织(骨髓)又相对缺乏.这种贫富悬殊的铁分布可能是运动性贫血的发病机理之一.长期运动训练后,如果机体产生运动适应,上调转铁蛋白及其受体的表达或增强非Tf结合铁的转运,那么就会克服铁的紊乱分布,将富铁组织的铁转运到贫铁的骨髓,有利于运动性贫血发生后血红蛋白与红细胞比容的恢复,这可能是运动性贫血呈现一过性、长期运动训练后机体出现低铁而不贫血状态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与运动能力关系十分密切.为了探寻营养补剂对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影响的规律,本实验以低于WHO标准的运动员为运动性贫血受试对象,在运动训练期间给予抗运动性贫血铁复合制剂,以观察其对其运动员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导致机体铁贮备下降时血清铁蛋白降低、转铁蛋白处于较高水平,且血清铁蛋白与转铁蛋白浓度呈高度负相关,血清铁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指标可以反映机体铁贮备状况;抗贫血铁复合制剂干预后的贫血各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并显著降低了贫血运动员血清转铁蛋白浓度,说明抗贫血铁复合制剂可有效的提高了运动员的铁贮备.  相似文献   

10.
了解发生运动性低血色素时转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受体基因表达的变化对深入研究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结果表明:长期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肌肉组织中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表明运动训练造成的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肌肉中铁代谢紊乱,肌肉应激性使转铁蛋白以及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增加,以促进肌肉对铁的吸收;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肝脏组织中转铁蛋白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肝脏铁储量增加而导致的转铁蛋白基因表达的适应性的降低有关;运动训练导致运动性低血色素大鼠转铁蛋白和转铁蛋白受体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转铁蛋白受体基因表达与组织铁代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运动与铁代谢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长期、剧烈的运动训练可以导致铁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机体缺铁的发生,也是导致运动性贫血发生的重要原因。运动导致缺铁引起铁代谢失调可能与运动导致铁吸收下降、摄入不足、铁丢失增加、不良的饮食习惯、溶血以及机体应激有关。反映机体铁代谢状况的指标有了一定的研究,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转铁蛋白浓度以及其它指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机体铁代谢状况,并在运动实践中用于监测运动员铁状况以及铁制剂服用效果的观察。在运动实践中铁制剂的补充对防治铁缺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针对性不强,缺乏指标与应用效果的更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耐力项目和力量项目男性运动员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的特点.方法:选择31名河南省田径队男性运动员和16名体校男性田径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2007年11月~2008年2月对河南省队队员进行血常规测试;2009年12月~~2010年3月对体校队员进行科研测试.结果:所有运动员外周血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耐力运动员目外周血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显著低于力量运动员(分别p<0.01; p<0.05; p<0.05).结论:耐力运动员外周血红细胞参数特点不同于力量运动员,可能与不同训练方式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时机体铁代谢、红细胞破坏与血红蛋白下降间的关系,为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学生30人,男女各15人,进行起始负荷为60%最大心率强度,每周强度递增10%的跑步运动,5d/周,4周后测试受试者Hb、Ret、SF、Fer、sTfR和红细胞抗氧化指标MDA、SOD、CAT、GSH-px。结果:4周递增负荷跑步运动后受试者呈现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血清铁蛋白持续性下降,转铁蛋白受体呈下降趋势或不变,但血清铁无明显变化;红细胞抗氧化酶的含量升高,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呈持续增加趋势。结论:4周的递增负荷跑步运动中,红细胞自由基的生成增加及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相对降低引起的红细胞破坏增加可能是运动性血红蛋白低下的发生原因,而不是由单纯缺铁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