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技术是现代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一项必备技术,通过对正手拉上旋弧圈球和下旋弧圈球动作中的相关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采集和处理,明确乒乓球正手拉弧圈球动作的发力机制和动作规律。方法:使用无线表面肌电信号测试系统(DELSYS Trigno Mobile,美国,2 000 Hz),采集北京体育大学10名男性乒乓球国家一级运动员正手拉球动作的表面肌电数据,进行计算。结果:正手拉下旋球的总积分肌电值大于正手拉上旋的。两种不同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的积分肌电值最大。左侧股直肌、右侧腹直肌、右侧竖脊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两侧竖脊肌、左侧股直肌与肱桡肌的均方根振幅值在统计学意义上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两种正手拉球动作中,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长头和肱桡肌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两侧腹直肌的参与程度均较低。正手拉下旋球的动作难度及能量消耗大于正手拉上旋球的。在正手拉球动作中,大部分位于下肢与躯干部分的肌肉激活程度更高,而积分肌电值较小,提示其在动作中发挥维持姿势的作用较大,且正手拉上旋球较正手拉下旋球更加明显。位于肩部和部分核心区的肌肉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道肌电遥测仪,对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上肢肌群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揭示出正手拉前冲弧圈球时上肢肌群作用和发力顺序的本质特征,并提出了发展上肢肌群力量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侧身正手拉弧圈球是乒乓球运动中重要的进攻手段之一,作者对正确的头部与躯干的变化对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快慢、拉球的爆发力和命中力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进一步谈到如何能掌握好头部和躯干的动作要领。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手弧圈技术的动作要领、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对正手弧圈球技术教学方法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少击球时来球的旋转对于球拍的作用力,从而降低击球难度,提高击球的稳健性,作者提出了正手挤打弧圈球的技术。并通过实验法对施加此技术训练前后同组队员在以弧圈球的命中率方面进行比较,论证了正手挤打弧圈球是一种较好的相持技术,具有一定的稳健性,需继续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要: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测试方法对近期国家乒乓球队提出的正手台内进攻技术的创新——直板正手撇拉技术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直板正手撇拉技术与另外两种台内进攻技术(正手挑打技术、反手拧拉技术)进行了动作技术对比分析、击球效果分析及实战效果分析。其结果显示,直板正手撇拉技术击球后的球速可达到正手挑打后的球速,其转速略小于反手拧拉的转速,而大于挑打的转速;该技术动作结构与正手挑打相似,但有明显的外撇动作,击球方向以向前向上为主,带有一定的迷惑性,球拍运动轨迹像似做一个“勾子”运动。本研究成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直板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进攻能力,对于维持我国乒乓球技术训练的先进性也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直拍四面攻打法的可行及其技术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作了实验研究 ,并对其主要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以了解直拍四面攻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特点。研究表明 :1.直拍四面攻可以用正手正、反面和反手正、反面的四个面击球进攻 ,各个面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击球速度、旋转、力量以及主要技术在比赛综合运用上没有技术死角。 2 .在击球速度上正手反面攻球不如正手正面攻球 ,正手正面更适合于扣杀。3.在拉球的旋转上正手正面不如正手反面 ,并且正手反面拉球带有明显的侧旋。4.正手正面攻球与反面攻球在力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5 .在发球技术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但是要加强发抢意识 ,提高发抢命中率。6 .在相持能力上必须解决好正、反面的拉打转换 ,充分发挥反手能用两个面拉打的威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乒乓球专修课正手拉球技术水平,对正手拉球技术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把多球练习方法和发球机运用到教学中进行教学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练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正手拉球技术;该教学方法在各方面都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战能力。  相似文献   

9.
直拍推挡、搓球和正手攻球是我国传统推攻打法的基础技术,在体育学院乒乓球普修课中列为主要教材.由于推、搓、攻各类相近技术的细微动作变化,产生不同打法和效果.本文运用SMC-70GP微计算机电视形象创作系统,从描绘我国乒乓球世界冠军江加良、陈龙灿、郭跃华、张立等人的挥拍轨迹,比较快推与加力推、快推与推下旋、快搓与慢搓、近台正手攻球与拉球、中远台正手攻球与拉球、正手拉前冲弧圈与扣杀等相近技术之间的主要差异,进行较为精确的定性分析.乒乓球教练员可运用上述挥拍轨迹图,提高运动员对相近技术的动作分化能力和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动态三段法适合运用于单场比赛双方运动员的数据对比分析中能够直接体现出双方差异,有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进行直观地对比。我们选取了国家队主力运动员林高远在2017年世界杯1/4决赛在决胜局10比4领先的情况下被波尔逆转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胜负局、得失分、技战术等角度比较,认为林高远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接抢段的接发球环节处理能力不足、接抢段正手进攻技术存在一定漏洞、战术体系过多依赖反手技术。并提出了加强正手台内短球挑打技术、增加正手进攻技术的运用、强化接抢段主动进攻后连续得分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明柳承敏(Ryu Seung-Min)在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连连获胜的技战术运用特点,为中国乒乓球队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录象观察法、三段指标法、数理统计法、单项优势技术与劣势技术分析法,对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半决赛柳承敏对瓦尔德内尔,决赛柳承敏对王浩的两场共计11局比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两场比赛中,柳承敏的最强项是发球技术,其次是反手位侧身拉斜线和正手位拉斜线,而相持段的正手位与反手位防守是他的弱项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德国乒乓球选手波尔和奥恰诺夫为例,对二者技术体系中的短板进行深度剖析,指出,无绝对的正手弧圈技术能力、欠缺娴熟的反手台内拧拉技术成为了二者技术体系中较为关键的技术短板,此外反手技术过于单一、缺乏精细的控球能力也制约着二人技术发展。旨在明确当今国外选手的技术短板,为今后国外选手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国际乒坛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分段指标评估法,对张继科近年4场国际比赛决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在技战术统计上,将张继科的发球落点和发球抢攻方式相结合、接发球技术运用与接发球抢攻相结合进行统计与分析,归纳技术组合的运用特征,并分析此种现象的原因,探讨横拍进攻型打法的技战术特征。认为比赛中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主导思想;为了限制对手的高质量接发球及为自己得分创造条件,发球主要集中在正手位和中路偏正手位;发球后抢攻反手技术的使用与正手技术同样需要具有高质量;接发球贯彻积极主动思想,主要采用反手拧拉,辅以摆短技术;接发球后抢攻以反手拧衔接反手拉为主要得分技术组合;相持段攻防转换加快,亦攻亦守是今后相持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探寻有益于网球反手技术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网球正反手核心技术的均衡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正反手技术教学顺序进行实证研究。主要结论:大学体育网球选修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先学习正手技术的对照组还是后学习正手技术实验组,统计学意义上两组正手的成绩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先学习双手反手技术后学习正手技术的实验组双手反手的成绩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建议:大学体育网球选修教学中,尝试采用先学习双手反手技术再学习正手技术的逆向创新思维网球教学方法,反手技术与正手技术教学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且正反手击球技术是一个连续学习的过程,要不断的重复练习。  相似文献   

15.
运用瑞典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对11名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正手中远台拉冲和反手中远台拉冲的技术动作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正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转腰和挥大臂,其次为收前臂和甩腕;反手中远台拉冲提高挥拍速度的主要环节在于甩腕和伸肘,转腰的作用较小,其主流技术动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出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正手中远台拉冲之所以能获得较大的挥拍速度主要在于其肩部的转动(即转腰的发力)和挥大臂这两个环节明显优于反手;若反手中远台拉冲时稍向非持拍手侧引拍并适当加大肩背部的反转幅度,其在挥拍击球时能更充分地发挥转腰和挥大臂的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反手中远台拉冲的击球质量。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教学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天津师范大学初学网球的2009级女生正手双手握拍与传统单手握拍击球的教学效果进行实验和比较,通过教学对比发现,针对初学女生手臂力量差的特点,采用正手双手握拍击球能大大提高网球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击球更加稳定,增加学生打球的信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充分体验网球这项运动的乐趣,有助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