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学术规范主要包括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法律规范、写作技术规范和学术评价规范。当前研究生学术行为失范的现象屡有发生, 这与社会不良风气、学术管理体制、导师学术行为的影响有关, 但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的缺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因而, 高校必须从弘扬大学精神、完善学术道德教育机制、开设学术规范课程、重视导师示范作用和鼓励研究生创新等几方面来进行教育管理, 以使其学术行为趋向道德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归因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严重的现象,论述了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大学生学术失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防止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的行之有效的策略。道德规范是学术研究的基础,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因此,应重视我国高校的学术道德教育,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提高教师道德修养和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杜绝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论大学学术道德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术性”是大学教育的一种本质属性。大学教育要体现这种学术性就不能只是重视学术能力教育而忽视学术道德教育。鉴于我国大学中学术能力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事实,章呼吁大学教育应重视学术道德教育,并对学术道德教育的概念,大学实施学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学术道德意识普遍薄弱,违反大学生学术道德的现象比较普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扭转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必须规范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利用各种渠道激活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治理学术腐败是一项综合工程。这需要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增强学术自律意识;建立健全学术评价与学术监督制度与机制,规范学术活动;加强惩治学术腐败立法进程,加大学术腐败惩处力度。通过标本兼治、预防与惩处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学术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6.
低水平拼凑论文、雇佣他人代写论文或"搭便车"、编造实验或调查数据以及一稿多投等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现象的道德归因主要是:研究生个人学术道德认知不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对传统学术道德的猛烈冲击;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术现实脱节。因此,应从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净化学术道德环境;增进高校间的学术诚信合作;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监督机制方面防治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  相似文献   

7.
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实施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既是推进学术发展和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民族创新能力增强的需要.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术精神教育、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责任教育和学术创新教育.其途径有:开设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教师的人格、自我学术道德教育以及学术规范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自律的原因,又有综合性的社会原因,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欠缺、学术道德教育问题以及学术道德评价审查惩治机制不完善等,基于以上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应从提升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完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完善学术道德失范惩治体制以及加快学术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透析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挫伤了广大师生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亵渎了学术的科学性和纯洁性,败坏了学风、教风和校风.文章总结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现状和表现形式,阐明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危害性,分析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的五大原因:学术制度尚不完善、忽视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评价有失公正、学术管理体制缺陷、奖惩机制不够健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学术道德规章制度、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力度、完善学术道德评价体系、规范学术道德管理体制、创新学术不端查处机制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汉林 《中国德育》2007,2(7):41-43,65
学术道德是为社会或特定群体共同期望和遵守的、用以调整从事学术研究的主体之间关系的基本规范和准则。大学生存在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加强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需要系统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与学术道德环境;强化学校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责任;提升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自律意识;制定严格的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1.
徐宏博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86-87,90
当前高职教师从总体上讲,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知识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但基于一些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道德认识片面、道德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和实用;缺乏学术诚信,学术腐败现象严重;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淡薄等。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建立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等。这些相应对策的实施,将转变高职教师师德现状。  相似文献   

12.
以剖析高职高专哲社科研中“只参不研”现象的成因入手,分析其危害及对高职高专发展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教师学术道德教育及把学术道德纳入年度任职考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Academic dishonesty is believed to have predictive ability for subsequent behaviours in the workplace. This study adds to the literature by investigating Malaysian business students' attitudes to academic dishonesty and their attitudes to ethics issues in business. This study also explor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nstructs. The form of academic dishonesty being investigated here is related to assignments, quizzes, and examinations. Employing data collected from 153 business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academic years, this exploratory study concludes that business students may have found that some level of dishonesty is acceptable in some academic settings as well as in business settings. The study's outcomes highlight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students' attitudes to academic dishonesty to explain their attitudes to ethics in business contex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to a certain extent, indicate that years sp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 might contribute to such unfavourable attitudes. This exploratory study also draws attention to sever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teaching of ethics within busines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4.
买椟还珠现象几乎成了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常见的现象。它不仅是我国学术、科研殿堂里的一个污点,也是制约我国学术、科研发展的羁绊。从经济学角度看,买椟还珠现象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多个主体之间进行彼此博弈的结果;就业市场的文凭效应、扩招带来的低门槛效应以及低淘汰率造成的绿灯效应是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内生变量。依据经济人假设,实现学术价值回归、改革招聘和选才标准、严把入口和出口关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规避买椟还珠现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的境界--论教育学的学术品格与学术精神的追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俊三 《教育研究》2005,26(11):11-17
教育研究是一种成人的研究,一种事理的研究,一种行动的研究,其对伦理、事理和道理的追问,促进了教育学崇高学术品格的形成。教育研究具有深厚的学科底蕴,明确的理论导向,自觉的学术追求,它的理想境界主要体现在固本归元、兼容并包、出神入化的学术追求之中。教育研究要勇敢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介入新的场域, 既建设学科,又化解学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学术生命。只有这样,教育研究才会发展,教育学才会得到新生和永恒。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校园道德建设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之本在于德。目前大学校园道德失范现象令人忧心、使人深思。在高校的道德建设中,应突出高校特点,重在明理正德,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以学生道德养成为主体,强化以德治教、以德治校的办学理念。大学校园道德建设当以师生自律为基础,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制度管理为依托,以互联网为技术工具,不断优化大学校园精神文明环境。  相似文献   

17.
高校生命教育涉及德性问题,关乎伦理范畴,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了生命伦理的实质,呵护教育中所有人的生命是生命伦理的表现。教育伦理本性是高校生命教育伦理特性的反映。教育伦理追求的是教育善的实现,这种教育善支撑了高校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生命教育最为贴近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专业型博士是优化博士学位结构,完善博士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必要措施。然而,近年来我国专业型博士出现招生“热”浪,院校“热”追,导师“热”衷的“热”现象。基于“政府、市场和学术”三角协调理论的分析框架,发现中央政府强力的推动,市场需求类型的转变,知识生产模式的升级,是专业型博士的“热”根源。“冷”静思考后,三者互动博弈中分别表现为中央政府干预的过度,市场供求调节的疲软和基层学术组织的壁垒。“冷”“热”分析后,要协调国家、省级和培养单位三者间关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适度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构建矩阵式基层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伦理要使其所涵涉的主题、诉求和旨趣打上时代性烙印与获致当代性标识,实现自身在当代的重构,应该以对话与责任为基本向度。具体言之,一是在对话向度中实现自身从依凭权力机制自上而下的教育伦理立法转向社会主体民主化的教育伦理建构,从教育专家的伦理独白转向公众与教育专家的平等对话,从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人伦结构转向教育者与受教者和谐互动的教育伦常秩序;二是在责任向度中实现自身从自为性责任主体转向为他性责任主体,从成材之教的责任承担转向成人之育的责任承诺,从学术责任的应答转向社会责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20.
学业评价伦理是学业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业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活动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鉴于当前学业评价中对伦理重视不够的情况,论文在界定了学业评价伦理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学业评价伦理的生成原则及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