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课程难度是衡量教科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数据指标,也定量地呈现了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论文选择大陆《科学》(浙教版)与美国主流教材《科学探究者》,以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内容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主题为例,对其课程难度进行定量分析与比较。通过对课程广度、课程深度、课程时间与课程难度系数的定量计算与比较,提出浙教版《科学》教材在该部分的难度相对较适宜,略低于《科学探索者》,这与科学课程实验区认为"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部分内容较难的反馈意见有出落。在课程广度、课程深度的比较与分析中发现,《科学探究者》较之浙教版《科学》具更多知识点,更关注于学生探究活动的设计,切实贯彻了"探究"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杨琳娜 《生物学教学》2004,29(10):27-28
浙教版《科学》教材2003年在浙江省全省实施。教材突出探究,强调知识与过程的统一;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和谐与互为补充;注重学生已有的经验,合理设置阶梯状问题;强调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思想;注重评价要求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科学课程中,探究既是教师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STS 教育是当代国际科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中学《科学》教学改革,须对 STS 教育与中学《科学》课程的关系进行多维视角的审视。STS 教育是中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课程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凸显了新的科学观,沟通了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是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科学教材是体现科学课程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工具。2001年,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以后,相继出现了浙教版、华师大版等各种以课标为依据编写的初中科学教材。  相似文献   

6.
新版《科学》和老版《自然科学》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新教材《科学》在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如何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最根本的一条是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现结合浙教版7年级《科学》第一册第二章《常见的植物》中的《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这一探究为例,在教研组活动中展开讨论,谈如何设计课堂和指导探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浙教版初中《科学》新版教材进行探讨.对其改版地理部分的教学研究,提出了几点教学意见。还以“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分析了浙教版《科学》教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电与磁”主题为例,对浙教版《科学》与美国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电与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由于两国教育体制、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等方面的不同,中美科学教材在内容与编排、栏目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比较研究可为完善我国同类教材提供改进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概念图是一种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有用工具,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进学习正迁移和有意义学习的发生。本文从形式上和内容上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纵向比较分析教科版3~6年级《科学》教材和浙教版7~9年级《科学》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图。由此了解教材编制的意图和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而,它是学生在科学知能、科学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科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的素材,《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现了一个“新”字,即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模式等一系列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各科的教材功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尤其是小学《科学》教材更是令人耳目一新。教材从进行《自然》学科的教育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教师在全新的课改呼唤中应如何实施《科学》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从1950年版的《自然课本》到现在的小学《科学》,我国的小学科学教材一共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在这五十多年里,我国一共研制了十多套全国通用的小学科学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思想、内容编排、体例写法等方面各具特色,它们是编写者心血的结晶,体现了当时的教育和教学思想,能够反映出我国小学科学教材发展的大致情况。对这些教材进行研究和分析,能给我们今天的教材建设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送审工作的通知》及相关会议精神,浙教版《科学》(7—9年级)教科书修订工作起始于2010年初,到2013年4月教育部审核批复完成,历时三年。回顾、总结教材的修订工作,对于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4.
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以指导思想的先进性、结构体系的科学性和内容的时代性呈现在师生面前,深受欢迎.据统计,《科学》教材六分册中共设有“阅读”栏目85处.这些阅读材料短小精悍,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不仅体现了教材形式的新颖性,而且是形式为内容服务的一个新探索,极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增添了教材的活泼性,为中学科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此,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其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在此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教学》2007,(1):46-48
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由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来自全国的数十位科学家、科普专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科学教研员和一线科学教师编写。教材编写组历时3年,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试验稿)》为指导,积极吸收国内外科学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并努力将国内外教育学、心理学、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融人到小学科学教学当中去,从而完成了这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创新价值的小学科学教材。  相似文献   

16.
对于“科学探究”,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科学》(小))、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物理》(初))以及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物理》(高))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如果对三者之间“科学探究”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缺乏了解或知之甚少,那么对“科学探究”教学就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17.
丁杰  李高峰 《生物学教学》2011,36(11):15-18
美国高中主流理科教材《生物·生命的动力》对科学概念和科学事实的教学是以科学图示为依托的,其科学图示思想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内容主题来呈现。"教材"图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自成体系。可以为我国科学探究的教学以及生物学教材的编写提供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关系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其宗旨是普及STS知识,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使人们形成一种科学、科技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的价值意识——STS意识。基于小学教师培养的高师《科学·化学》课程改革应当在教材建设和教学实践等方面充分体现和渗透STS教育思想,使其具有时代性和社会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9.
浙教版 《科学》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观察蜗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的素材。设计好这节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技能,引导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科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国K-12科学教师在职培训也在不断地调整、发展与完善。尤其是近三年在《科学教育框架》的影响下,美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出现了新的特征,即以"成为研究者"的培训理念为指引,围绕跨学科核心概念展开培训,培训策略以探究实践为主,培训课程着重SCK与PCK课程,培训者身份日益多样。与以往相比,在职培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缺乏时间,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需求,教学任务的变更与教师离职使教师不愿参与培训,缺乏专业培训者等。为解决上述问题以及实现《科学教育框架》提出的科学教育新愿景,未来美国科学教师在职培训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