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章从孔子与墨子关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师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指出从其教育理论的完整性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而言,墨子远远不及孔子。但是,墨子的不少教育主张、教育学说与教育理论也相当精辟与深刻,同样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尤其是首创科技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进行教育改革仍有不少启迪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增丽 《天中学刊》2007,22(3):122-124
墨子教育思想的独特性涉及到实践教育、形式逻辑和科学技术等方面。墨学中的辩论技巧、实践方法、科学实验、创新精神等与近代科学有相似之处。墨子教育思想随着墨学的衰微而被忽略,其衰微原因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3.
墨子在他的教学实践中,以其独特的视点,建立了自己培养“能人”的教育标准。这种标准在其形成的过程中,有其独特的逻辑因素,使得墨子在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教育科目的性质与教材内容的特点、受教育者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要求以及最终的结果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这种独特的素质教育标准,却在历史的发展中被湮没了。在当代,我们有必要重新诠释墨子的教育思想,使之在现代素质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孔子与墨子教育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和墨子同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分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本文从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四个方面,对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比较剖析,并探讨了二者思想异同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彻底把握二者思想的差异性与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中,墨子不仅是技术熟练的工匠,而且重视工匠技术的传授。从《墨子》中有关内容分析来看,墨子的工匠观主要体现在对工匠社会地位、工匠能力素质、工匠考核方式及工匠技术规范四个方面的认识。继而,从方法上来讲,成为工匠需要吃苦耐劳、知行合一、拥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对职业的专注和热爱。墨子的工匠观及其相关建议,对于当代中国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农与工肆之人"获得平等的教育权力;主动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道德教育要提倡兼爱,重视自我修养;重视职业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作用。当然,墨子有关工匠的思想也存在着局限,在教育实践中要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 ,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 ,即A事物有a、b、c、dB事物有a、b、c 则B事物可能有d由A到B的推理是“特殊—特殊”的推理过程 ,即由于A、B事物具有相同的a、b、c属性这一特殊性 ,于是假定A、B为一统一的系统 ,它们有所有相同的属性 ,从而根据A事物已知的属性d推出B事物也可能存在的未知属性d。因此类比方法是根据事物间的相似性进行推理判断的 ,按类比对象间的相似形式来分 ,类比方法有因果类比、数学相似类比和模拟相似类比。类比方法是物…  相似文献   

7.
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8.
墨子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墨子"十论"中,其中"兼爱""非攻"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它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墨子民本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意义,体现在执政为民、兴利爱民、崇尚科学与反战维和等四个方面,它们也是实现民本的四个保障——政治保障、经济保障、动力保障和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9.
先秦墨子创立了一个庞大的类似宗教集团的私学教育团体,招收了以“农与工肆之人”为主体的大批弟子,从自己“兴利除害”的政治主张出发,对弟子进行全面严格的教育培养,塑造了适应墨家政治需要,具备墨家理想人格的人才,在当时形成了一股巨大的社会活动力量。墨子总结了一套培养塑造这些人才理想人格的思想,为我们民族的教育思想理论,增添了丰富艳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类比,就是将两个(或两类)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或类似之处,相互的联系和所遵循的规律,然后根据它们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一步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有的相同或类似的属性。这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经常应用,特别在新课改形势下,学科知识点的安排,跨度非常大,知识面广,要求教师在课堂地能运用各  相似文献   

11.
孔子无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现实条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实脱胎于孟子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孔子欲人人能行禅让,绝不会言"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只有孔颜能够达到。颜渊从来没有被"用"过、"行"过。  相似文献   

12.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曾说过"回也非助我者也"的话,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与孔、颜同时代的人也不这样认为。颜回在道德修养、传道、守道、弘道,团结门人及思想方法等方面对孔子多所助益。孔子也曾说过颜回在"仁"、"信"方面要强于自己,又径直称之为"圣人",这些都说明"回也非助我者也"这一句并不能概括孔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颜元和卢梭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很多方面相当接近。颜元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猛然地批判了旧教育,他的实学教育思想给后世教育以活力;卢梭“变抑制天性的教育为尊重天性的教育,是教育上的巨大变革”。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都很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实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期重大演化,初期发展的墨学、法学实学教育思想强调治国、强国的功利追求,中期与后期的实学教育思想则更明显地体现出抗击外族入侵的民族斗争意识,其发展的趋势呈现出由技术之实到科学民主之实再到革命之实的层层递进。中国与西方的实学教育思想各具特征,融合多元化实学教育资源,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考察严复与袁世凯的关系始末,是研究严复政治思想极好的个案。二人交谊深厚,严氏之于袁氏由保持距离到靠拢支持,到最终失望。辛亥革命后,严复支持袁世凯是其政治思想的自然演进与具体体现,而非其思想的“倒退”。严复对强人政治的支持,实在是一种理想政治无法实现时退而求其次的、无可奈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孔门弟子一向积极用世,崇尚“学而优则仕”。然而,事实上,孔门中也有很多弟子未曾出仕。如颜回、闵子蹇、原宪、公析哀、子夏、子羔、子我等。主要原因是,当时社会政治秩序混乱,不利于或不适合出仕,加之各人个性上的特点,有好几位弟子主动选择了不出仕。另外,孔子本人考虑到几位弟子的个性特点,反对他们出仕。  相似文献   

17.
恽鹤生自识李塨,尽弃前学,而学习斋之学。他私淑颜元,在与李塨的交往中,立日记省心改过,坚守三物之学,六艺之教。他的著作《大学正业》,继承了颜李学说并有所发挥。晚年归常州,将颜学南传。常州今文经学的兴起,与之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颜元是清初重要的哲学家,他反对程朱理学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肯定人的本真自我和情感欲望,主张习行以为学。这影响了袁枚个性思想的形成,并成为其“性灵说”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颜元在批判朱熹理学的过程中展开他对道艺关系的探索,坚持以重艺为理念,以习艺为方式,达到“道艺一致”、“一滚加功”,获得技艺与道的双赢。颜元的道艺思想表达了他对传承三代文化的担当,对儒学的重新解读,以及开拓儒学发展新方向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孔丛子》主要记述了孔氏子孙、孔门弟子与各诸侯国君、卿大夫等人的言语行事,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可称为"孔氏家学的学案"。《诘墨》是《孔丛子》的一个单篇,该篇与其他篇目内容、形式稍显不同,它是孔鲋对墨子诬称孔子、孔门弟子言行及孔晏关系作出的反驳。该篇的材料来源较广,思想内容丰富,对研究儒墨两派关系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