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制造局翻译书目新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经过对江南制造局译书有有关文献的全面考查,作者重编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译书目,计得已刊未刊译书241种,作者还就旧有沪局译书书目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对一些译著的底本,出版年代等问题的考证也有进一步的收获。  相似文献   

2.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享有"译界之王"的美称。在二十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他一共译书180多种,涉及11个国家90多位作家的作品。将对林纾文学翻译的动机、特点和重要性进行简要地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介了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研究,概述了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并通过翻译理论、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三个方面探讨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对中国译界的影响,指出中国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作为后起之军有其自身特点,亦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郑成利 《科教文汇》2008,(27):227-227
林纾是我国近代翻译史上颇具争议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中出现了大量的增译、删减和改写。本文从图里的翻译规范论的视角,通过对林译《块肉余生述》的细读,探索隐藏在林译过程中增译、删减和改写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文化外译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针对中国文化外译存在的问题,如翻译策略的使用,翻译人才的培养,文化翻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中国文化外译应以文化传真性为标准,实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升翻译技术,并通过翻译活动的市场化和树立品牌推进中国文化外译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吴璇 《科教文汇》2011,(35):202-203
译场是翻译佛教经典的场所,也是我国古代佛经经典典籍集体合作翻译的组织机构。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译场发展演变的论述,探讨古代译场随着历史变迁功能和管理得到了不断充实和完善,评述其科学性。并且通过论述古代译场的组织结构和翻译程序以及集体合作的翻译形式,探讨了古代译场对后世的翻译事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颖 《科教文汇》2008,(36):35-35
在中国翻译史上,严复的译著和评论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严译《天演论》,在近代史上都留下了不可抹去的一笔。论述严复和严复《天演论》的文献很多。着眼点不过两个:一是把严复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来论述他的进化论观点和他对西方学术的传播;二是把他作为翻译家来谈论他的译文和他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严复所译《天演论》找出其翻译思想与当代某些中西翻译理论的共通之处,这对我们继承发扬前辈译论成果、促进我国翻译理论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提出,为当前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对外传播指明了方向。中华典籍外译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典籍翻译教学是培养典籍外译人才的基本途径。如何以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指导,更新典籍翻译教学理念与方法,拓展典籍翻译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是现阶段翻译专业建设要思考的问题。自近代以来,海外汉学家一直是中华典籍翻译与传播的重要力量。汉学家译本数量多、选材广,可读性强,包含着对中国语言、文化、历史、思想等多方面的研究,反映出不同时期海外译者对中华文化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将优质的汉学家译本融入到典籍翻译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典籍翻译活动本质的理解,提升文明交流互鉴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典籍翻译能力,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典籍外译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刘岗林 《科协论坛》2007,(7):152-15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对外宣传画册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尽管目前中国的外宣画册翻译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作者以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在分析对外宣传画册翻译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增译、减译、以及逻辑重组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方华文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它的独特叙述风格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和精神享受。它从不同角度追溯了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译人、译事、译著和译论的百年历史。它系统介绍了这段漫长而又丰富的译史,由此填补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和国际译坛的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12.
丁伟  李敏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14):201-203
马六甲英华书院拉开了中国英语教学的序幕,传教士首先把欧洲盛行的语法翻译教学法介绍到中国,但他们并没有完全照搬此法,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它进行了扬弃,这样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得到全面发展;马六甲英华书院开设的英语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对近代中国的英语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方华文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它的独特叙述风格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阅读乐趣和精神享受.它从不同角度追溯了20世纪中国翻译界的译人、译事、译著和译论的百年历史.它系统介绍了这段漫长而又丰富的译史,由此填补了中国翻译史上的空白,引起了国内和国际译坛的极大震动.  相似文献   

14.
黄涛 《今日科苑》2007,(12):227-228
在更好的理解翻译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明确翻译的目的和重大意义。在总结以往的日译汉翻译经验的同时,不断的大胆实践,巧妙运用日译汉翻译的技巧,探索日译汉翻译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中国翻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希望能为中日在更加广阔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卫佳 《科教文汇》2013,(7):112-112,115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阿凡达》字幕中文翻译中的大量例证,旨在探索研究减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电影《阿凡达》字幕的中文翻译中运用到的减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将字幕翻译中常用的减译策略分为删除、简化、压缩和简化改译四类加以研究。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即在翻译电影字幕这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文本时,减译是一种高效手段;而目的论则证明了减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葛雅静 《科教文汇》2010,(34):150-151
卡特福德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对翻译的概念、种类、对等词、翻译转换、翻译中的语言变体和可译性限度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在翻译理论迅猛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华建昌 《科教文汇》2013,(20):92-94
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教学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但大学本科段翻译教学是否应介绍西方翻译理论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运用西方翻译理论对实例进行分析,力图说明部分西方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作者认为西方译论作为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补充,将为提高本科学生的翻译水平和理论意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外宣文本翻译的传播性特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其中包括语际信息转换是否恰当、译语是否通顺流畅、译文是否符合目的语读者审美视野等。"变译"是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在特定场域下为特定读者而译的一种翻译行为。本文在分析外宣翻译异质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外宣文本中所采用的"变译"策略对实现翻译过程中语际转换、文化传递、信息传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山梅岭 《科教文汇》2008,(6):168-169
中国迎来了历史上第四次的翻译高潮,然而各种追名逐利的现象严重危害了译坛的发展。我们应该在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讨提高翻译质量的各种有效途径。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化翻译的环境下,译者的个人动机受制于社会情境。本文在这里讨论的仅是在社会影响下的不同表现方式所影响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勍  何大顺 《科教文汇》2012,(22):146-148
翻译过程中的对等涉及读者反应及语言、文化背景等问题;新闻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其翻译需有别于文学翻译等其他文本翻译。本文从新闻翻译实践出发,探讨如何在动态对等理论指导下,通过增译、减译和重组信息后的改译等策略,使译文在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所传递的信息,同时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有最大趋同的认知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