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永新 《红领巾》2005,(4):91-93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有社会现象,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所面临的突出社会问题之一.通过对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及其原因的分析,认为我国未来农民工政策的重点应从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创造公平、宽松环境逐步转向促进农民工向工人和城市市民的彻底转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提出了农民工的产生所带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农民工是中国劳动者从农民向工人转变的过渡性社会阶层,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矛盾;作为农民工两种存在形式的在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工是这个矛盾发展的两个阶段;农民工双重收入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农民工带来的农民分化和工人阶级队伍的两重化及其后果;农民工的小农意识和阶级意识的矛盾以及农民工作为末代农民的历史与世界意义等。对农民工上述问题的研究局限于社会学和发展经济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对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一)农民工是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的特殊阶层。农民工又称进城务工人员,是指兼具农民与工人身份的劳动者,是“农民身份的工人”。在城市中他们处于边缘地位,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从现实角度看,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别不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消失,农民工阶层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从长远角度看,随着中国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现代中国社会迅速崛起的一个庞大阶层,他们以"农民"的身份,从事着"工人"的职业,但其职业化程度偏低,职业意识严重缺失,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加强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意识,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合格即优秀:优质义务教育的一种评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城市或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为未来合格或优秀的工人、农民、农民工打好了全面素质基础,它提供的教育是否是优质教育?一个遵纪守法、勤勉善良、普通平常的工人、农民、农民工是否可以算是优秀国民?他所受到的教育是否可以算是优质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区分优质教育和薄弱学校的依据.是否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农民工问题是个大问题。现代化过程最基本最主要的人口变动矢量就是农民进城变成工人。农民工则是这一变动的中间形态或过渡形态。他们处在产业的边缘、城市的边缘、体制的边缘,是矛盾的复合体,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建立城乡统一的、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条件;更新发展观念,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立法和对农民工的法律保护,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工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于由传统人格向现代性人格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期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格发展状况表现为:经济和思想相对独立,重视物质和精神双重需求,正在向自主型人格转型;具有明确的务工目标和理性的职业规划,彰显进取型人格特征;乡土痕迹明显减弱,心理和行为上呈现城市化趋向,正在向开放型人格转型;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工作中务实、担当,具备效能型人格的典型特征;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开始形成并注重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尚法型人格特征逐渐形成.深入分析这些状况可以看出,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具有发展性、双向性和不平衡性.在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转型过程中,社会经济特征、家庭背景、大众传媒接触、城市生活经历、工作组织化程度和社会交往等因素,共同构成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发展的成长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现代性人格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人格现代化是由传统人格走向现代人格的过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现代人格应包含主体性、开放性、创新性、竞争性和合作性等基本内涵.通过培养自尊自信,增强竞争意识;树立现代观念,摆脱依附心理;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内在素质;加强人格修养,实现人格优化.有利于在新农村建设中促进农民人格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在对我国农民这个特殊群体(农民和农民工)进行的审美态度调查中,结果分析表明:农民与农民工审美态度总体趋于同一:农民群体(包括农民和农民工)中,不同性别的态度具有不一致性;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比农民工审美态度更具保守性。就调查结果分析后,认为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进一步去了解和认识农民内在对美的需求,将审美教育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引导农民充分地认识美、积极地追求美。完善自己井构建一种和谐的人格,是我们目前必须加以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剥夺问题易引发社会冲炙,危及社会和谐,与当今我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具体部署极不相称。农民工的剥夺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三个领域。主要是由于历史上不平等的等级意识、制度中不公正的户籍屏蔽和现实中政府利益取向偏离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培育公民意识,构建和谐社会;创新户籍制度,落实国民待遇;转型政府职能,明晰行政权力界限。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及其制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游走于城乡之间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特殊群体。迄今为止,他们的合法权益依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并时常受到当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是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和结果。在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我们不仅必须进一步清理和废除传统的城乡隔离和不平等的相关制度,消除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体制性障碍,同时也应加大社会平等和社会融合的宣传,消除对农民工社会歧视,重建对农民工的信任及人们的社会认同,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从生存伦理与道德主体的视角看,拥有同一身体的农民与农民工因社会身份的不同,在农村与城市这两种不同日常生活世界中遵循着不同的行动逻辑与道德准则。政治、生活、社会、道德是一个人身份的构型纬度,一旦离开对农民身份有着系统性约定的乡村场域,传统型农民不再拥有农民身份;大众传媒惯用的农民工话语也是一个消解农民的过程。农民工身份是都市社会底层的一种新型社交类型,在此社交类型中农民工的道德主体有着原生型、再生型、次生型三种构型。激活作为"农民"的"农民工"内心深处认同的、与社会公德相契合的生存伦理的引领力,比抽象的"人的城镇化"对社会公德的建构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还是农民工,不同的认识以及由此建构的不同社会治理方式对未来都市与乡村的道德构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缺乏,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以致产生极为复杂的思想问题。通过对农民工思想政治问题的探析,旨在引起人们对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提高农民工自身思想文化素质,解决农民工的实际问题,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民工潮”,但进城农民工与城市的关系表现出矛盾的不和谐的态势。农民工进城后不能很好地融入和适应城市环境,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城市化的推进具有不利影响。农民工的城市适应主要有经济、社会和心理三个层面。当前有诸多因素影响到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对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现代化必须关注人的现代化。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民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农民工的现代化对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社会流动的经历使得农民工初步接触了现代性,然而城市社会的排斥、职业选择困难以及受教育程度低、较少接触大众传媒等因素则制约了农民工进一步现代化。产生这些障碍的根源在于制度设置的不合理、传统观念及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以及教育公平的缺失。此外本文还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谈我国城市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宏 《大连大学学报》2004,25(5):101-103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我国城市经济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原有的工伤保险仅仅覆盖城镇的企事业单位的公民。作为城镇居民之外的边缘人群的农民工却不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文针对农民工伤保险缺失的现状分析原因,阐述完善农民工伤保险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是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会群体。经过多年市场经济的磨炼,农民工从整体上已具备中国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大力促进农民工向工人阶级的深度转化,从本质与表征上把农民工融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  相似文献   

18.
略论农民工代际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农民工自身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代际转换问题。第二、三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流动动机、从事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研究农民工的代际转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贯穿于整个民主革命时期。在实践中,毛泽东组织发动农民参与革命;在理论上,毛泽东积极探索,形成了关于农民问题的系列理论。本文通过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实践与理论的研究,认为:成长环境孕育了毛泽东重农情结;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发毛泽东的深入思考;传统文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影响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定位的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在职业上是工人,已得到了政策的认同;农民工在身份上还是农民,来自制度的肯定;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根源于职业和身份的分离以及政策和制度的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