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考察和研究,指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健身科学知识普及、促进社区和谐以及社区体育管理和体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俱乐部在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为大众提供全面体育锻炼服务的经营性组织,本文从体育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概念出发,回顾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并针对岳阳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查阅多方资料并结合岳阳本地特色,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和谐社区,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培育民间体育组织,我国政府推动了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试点工作。本文就以上海市新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为例,探讨和分析其运行机制,为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的内涵及现状。结果显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主体以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为主,评估内容包括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社会影响;政府获取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信息的途径包括考核材料、活动总结等;评估结果突出激励与约束、引导与示范、竞争与发展的作用。应加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绩效评估理论研究,实施服务绩效分类评估,重视评估结果的反馈与运用,建立必要的服务问责机制,培育并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家体育总局从2008年开始在部分省(区、市)开展试点的25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居民健身消费力情况进行研究。通过了解社区健身俱乐部居民健身消费的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相似文献   

6.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把健身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衣、食、住、行之外的第五生活要素.只有做好人力资源、俱乐部会员、俱乐部场地、设施和器材以及俱乐部的教学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才能促成居民的"体育生活化",引导社区居民科学健身,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项体育健身活动,起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国民素质...  相似文献   

7.
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更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政府可以通过体育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制度创新服务供给模式。上海市杨浦区政府正是基于市场化制度安排创新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补贴与项目委托相契合的供给模式,取得了很好成效,即政府引导与资助、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与运作、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与学校共同生产与提供、社区居民参与和协助的"补贴—委托—合作参与式模式"。这种模式既是居民体育需求的需要,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公共治理方式,构建新型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与机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普通高校与社区体育合作发展进行了研究。主要概述了普通高校与社区体育合作发展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了高校与社区共建社区健身俱乐部的合作形式的可行性。在对上海凌云华理社区健身俱乐部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托高校单项体育俱乐部(社团)与社区共建健身俱乐部的模式,尝试性地构建了其组织结构,建立了管理体制,提出了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学校体育工作1.开展资助传统校体育器材工作(国家级)2.举办传统校教师培训班3.资助全国青少年体育健身夏令营4.资助贫困地区学校体育器材(含春蕾小学)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工作1.2004年创建俱乐部第二次扶持资金2.2005年创建俱乐部工作3.建设青少年俱乐部户外活动营地4.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调研、评估5.研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办法(试行)三、社区体育1.开展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2.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跟踪调研3.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现场会4.城市社区优秀健身活动站点评选命名表彰5.资助“城市社区体育研讨会”优秀论文评…  相似文献   

10.
不断向前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营造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研究综述,发现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自身缺乏专业的人才及科学的管理机制、营销宣传形式单一等等.把握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政府更好地发挥职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的完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好的发挥体育健身俱乐部对于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关系营销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健身俱乐部市场营销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关系营销原理,提出了健身俱乐部关系营销的三方模式:1)建立、保持并加强与俱乐部会员的良好关系,在日常的服务中加强关系营销。2)共同开发健身市场,与关联企业展开关系营销。3)与政府协调一致,建立政府关系营销。  相似文献   

12.
以资源依赖理论为视角,基于上海基层实践,深入剖析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治理的不同模式。发现: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治理模式主要包括同构治理模式、委托治理模式、协作治理模式 3. 种 ; 3. 种治理模式存在各自的利与弊,这一现状是国家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的多面体现,也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过程中选择了不同发展路径的结果。通过研究旨在明确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基层体育治理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其治理功能,进而推进基层体育治理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从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权利义务、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外部关系、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机构设置和民主决策三个方面讨论了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上的法律问题。作为企业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其基本权利为企业法人财产权;其特殊权利是指俱乐部依法所享有的各项优惠权利。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外部关系包括:俱乐部与政府、协会及其他俱乐部之间的关系。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机构设置尚未形成现代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其内部监督机制和民主决策方面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厦门市88家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并对类型结构、营销方式、消费类型、人才建设、位置部署及软硬件的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俱乐部类型多依附于酒店或采取连锁经营模式,而社区高端会所则成为发展的风向标;营销方式多以价格战为主;队伍建设过于单一,结构不合理;健身俱乐部多位于商业中心,过于集中;过于注重环境外部的装潢。建议通过建立行业联盟促进健身行业的发展;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更新营销方式;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其经济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和规划,并加强服务质量、服务标准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制约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政府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非营利组织因其特有的社会功能而成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本文以社会学的视角和方法,对政府推动下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论述了影响、制约俱乐部发展的根本原因——政府的过度干预,提出了俱乐部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创新社会治理背景出发,以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总结归纳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实践经验,提出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转型思路:在管理方式上向“自治”转变,在组织性质上向服务型转变,在组织治理能力上向现代化过渡,在组织服务内容上向体育公共服务和会员服务并存转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厦门市10家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了解厦门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一些健身运动开展较好的大城市尚有很大的差距。健身俱乐部区域设置不够合理、消费者健身观念及消费意识尚未改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人才匮乏、经营管理的规范度和宣传力度不够、健身指导员的实践能力不足等是影响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新余市健身俱乐部进行调查,分析新余市健身俱乐部经营的现状和影响新余市健身俱乐部产业发展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增加健身项目的多样性等对策,以期为新余市健身俱乐部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茜 《体育科研》2018,(3):40-50
在中国体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以CBA 各产权主体利益博弈的过程为切入点,纵向梳理中国篮球协会与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之间的权力转移、俱乐部与中国篮球协会之间的利益抗衡、各代理公司之间的起落纷争以及俱乐部与代理公司相互牵连的关系。探解中国篮协在“管办分离”的实践中,CBA各产权主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境,并提出解决办法。研究发现,在中国以公有产权为核心的产权制度和以行政权力为主导的体育管理体制下,CBA各产权主体主要面临以下困境:中国篮球协会权力平衡“难”、职业俱乐部权力获得“难”、CBA公司权利开发“难”。提出通过制定“竞合融通”的CBA产权制度、创建协同发展的CBA利益共同体、完善CBA 公司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策略来平衡各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