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台湾动产交易法是台湾地区重要法律之一,对促进资金融通与维护交易安全发挥了的重要作用,而公示制度对此作用的发挥举足轻重。以公示制度为中心,考察其在动产担保立法中的地位,希冀对我国大陆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正式引进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填补了这一制度的空白。试从立法现状及实践现状阐释我国动产浮动抵押的实施状况。但这一制度在实践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难以发挥其作用。从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角度检讨了浮动抵押制度,阐释了实践过程中效率低下和参与程度不高等现象的原因,清晰展示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力求为完善动产浮动抵押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动产抵押的态度,可归纳为完全否认、有限接纳和完全接纳三种,并对形成这三种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立法的瑕疵,得出我国《物权法》对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的确立应持谨慎态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动产抵押以不转移抵押物的占有为特征,因此,如何建立既符合动产本身性质又能兼顾抵押权人和第三人利益的动产抵押权公示制度,一直是立法技术上的难点。统一采用书面成立———登记对抗主义作为动产抵押权的公示方法;明确规定第三人为对同一标的物享有物权的善意第三人;规定登记机关应在登记的动产抵押物的显著位置上烙印或贴标签;规定对航空器、船舶、车辆以外的其他动产设定抵押权的,抵押权的登记机关为抵押人住所地的相应机关,可以完善我国的动产抵押权公示制度。  相似文献   

5.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正常的商品交换。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尚未在整体上实现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立法化,动产善意取得法律构成要件应当包括让与人要件、受让人要件及标的物要件等。其法律效果主要发生在原所有权人、让与人和受让人之间。  相似文献   

6.
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效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物权的公示方法看,《物权法》新亮点之一当属就动产抵押一体采登记对抗主义的立法例,一改《担保法》时期对动产抵押登记效力的两分法——部分为登记生效,部分为登记对抗。动产抵押制度之设立乃是为了适应工商业和农业资金融通以及动产用益的需求。动产抵押克服了传统民法中动产质权所存在的必须移转动产占有而致标的物之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发生冲突之局限。本文拟从动产抵押权登记对抗立法之价值、对抗与对抗力之意义和第三人范围等三方面就《物权法》"动产抵押登记对抗效力"规定的适用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虽然《物权法》规定债权人享有留置权仅限于债权人占有的是"债务人的动产"的情况,但是大多数学者支持参照适用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使得债权人在第三人所有的动产上能善意取得留置权。然而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与留置权并不能无缝衔接,适用中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建议直接进行立法修改,摒弃"债务人的动产"要件,直接规定为"他人之动产"。  相似文献   

8.
善意取得制度对从事交易的善意第三人来说是权利保护,对原财产所有人或经营人的物上追及权来说则是限制。我国民事立法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规范不够系统、严密,只有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的零散规定,并未涉及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着重从要件构成方面详细阐述了动产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和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类型存在两种立法模式,大陆法系国家采用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模式,我国现阶段采用按生产资料所有制划分类型的模式。两种立法模式各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与自身特征。中国应采用不动产所有权—动产所有权模式构建所有权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以及国家间交往的逐渐增多,有体动产物权发生争议时的法律适用问题愈加引人关注。明确有体动产物权法律适用的发展历程、适用现状、发展方向和趋势以及"物之所在地法"在调整有体动产物权法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规范并促进有体动产交易的顺利进行,保障当事者的合法权益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念交付自产生于交易领域便以其便利、迅捷的优势为动产交付注入了新鲜血液,作为一种与现实交付截然不同的交付方式,观念交付向传统民法所奉行的公示公信原则发起了挑战。法律经济学基本观点为观念交付法律制度的建构提供理论依据和制度依托,使该制度的效率价值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普遍交易。在交易普遍化下,要使交易正常进行,就得依赖于一定的交易规则或秩序来规范引导人们的交易行为。信用秩序成为规范现代市场交易行为的重要因素,构成了经济运行机制之一。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框架,加快我国从无序到有序的演进。  相似文献   

13.
柯东林 《鄂州大学学报》2007,14(2):11-12,16
在数据库中使用事务功能,就可以把数据遭破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然而,事务处理需要耗费大量的计算机资源,它必然会引起系统性能的降低,甚至由于多个事务的不合理设计造成冲突而产生死锁现象,这是一名数据开发者所不愿意面对但却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该文描述了通过优化事务的方法来避免死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新古典理论,在阐释经济模型时总是忽略制度的作用,然而,制度经济学家却强调制度的重要意义。制度经济学家科斯指出:在交易费用存在的条件下,产权的不同安排对资源配置是有实质性影响的,这就是科斯定理的基本内容。而另一个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产权通过减少交易成本,给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激励与约束来促进经济增长的。  相似文献   

15.
债权让与制度是民法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加快债的流转,促进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在交易过程中,债权二重让与的情况比较常见。对此,各国的法律也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以保护债务人以及受让人的权利。与此相比,我国相应制度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规范控制股东关联交易,防止控制权滥用,保护债权人及相关人利益已成为公司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明确控制股东诚信义务,完善法人格否认制度,确立控制股东债权劣后受偿制度,为控制股东关联交易中的债权人提供全面的救济,是完善公司法律规制体系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证券内幕交易规定了相应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但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制度可以说是缺位的。内幕交易的民事责任是一种侵权责任。建立和完善内幕交易民事责任制度已经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曾经发挥过重要历史性作用,但是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与农村发展对多样化、多层次农业技术的需求。首先概述交易成本的概念;其次解释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农民的交易成本过大,这样打击了农民参与应用农业技术、产品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以农民为核心的创新农技推广渠道,以此来实现减少农民为获得农业技术、产品的交易成本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的分化与流动,扩大农村中等收入阶层比重,因此,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在机制和外在环境严重制约了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主要表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土地所有权主体与使用权主体之间“权、责、利”界定不清;农业比较利益偏低;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健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中介组织匮乏。从社会政策的视角来看,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必须切实理顺土地流转各方的产权关系,积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努力优化土地市场发育的外在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通过引入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的概念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超边际分析,证明了两个地区不同的交易效率演进路径是形成地区间人均真实收入盖距发展变化的主要根源.因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改善中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和商业交易环境,对于缩小我国区域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