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庄子生活在战乱频仍的战国中期,学识渊博,一生穷困.<庄子>②一书,"寓言十九".庄子运用寓言,批判当时社会现实,反对偶像崇拜和等级权威,摆脱世俗礼教的束缚,选择避世退隐的人生道路.庄子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使人能够按其本性自然地生活"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庄子·大宗师>中"死生一如"思想进行了分析阐释,分别论述了文本寓言表达形式、"死生一如"思想基本内容的比较分析,以及有关庄子境界说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著的<墨经的逻辑学>对<墨经>进行了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辩"、"名"、"辞"、"说"四方面对沈有鼎关于<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研究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的清初小说<姑妄言>,是一部在内容和形式、思想和艺术上均有创新的章回小说,是介于<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又一部世情小说杰作,是集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之大成的奇书.本文仅就<姑妄言>的思想内容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乔健 《高等理科教育》2004,(Z1):284-287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但在内容的可靠性方面,<孔子世家>却是个例外.本文对<史记·孔子世家>的"内容有不确处"做了分析,并归纳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庄子>一书的言说方式入手,旨在揭示体现在<逍遥游>中的人生境界--"无待",以及人生态度--"无为".并借此说明<庄子>的言说方式与其创作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张冬云 《天中学刊》2000,15(1):66-68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又是一部指导学术研究门径的重要著作.<隋志>的最大贡献表现在其体例完备,实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宗旨.  相似文献   

8.
韩非(前280?-233)是战国末期的一位最伟大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共有五十五篇,<说难>是他后期的作品.①<说难>一文,是先秦散文中不可多得的一篇奇文.它的奇,表现在它的形式和内容上.  相似文献   

9.
明清之际,以耶稣会士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做了大量的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的适应、沟通工作,虽然这主要是出于传教的目的,但实际上对于异质文化间的交往是有启迪意义的.作为此类著作的代表,利玛窦的<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都引起了足够的重视.但方济各会利安当的<天儒印>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是一部典型的适应儒家的著作,它从基督教教理的角度出发,对<四书>中有关"天"、"诚"等范畴作了全面的阐释.其结论未必正确,但对今天的跨文化交流,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其中<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被看作是哈代的姊妹篇.这两部著作往往给人以很深的印象,因为他们是关于下层人民悲剧的独创.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很相似.文章就其人物塑造方面的相同点进行探讨,也就是苔丝--<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与<无名的裘德>的主人公裘德之间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1.
庄子视界中的老子是一个被寓言化了的人物,是儒家思想的批判者,是"古之博大真人",但也并非完美无暇。老子之所以以这种形象展现在庄子的视界中,是因为老、庄的思想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可抹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三是由统治阶级需要所决定  相似文献   

13.
人物形象是《庄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众多形象中孔子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孔子形象大致分为三类 ,即道家代言人的孔子、被嘲讽的孔子、被批判的孔子 ,并在此基础上对《庄子·内篇》、《庄子·外篇》和《庄子·杂篇》中孔子形象的差异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鹏翔无疆——(庄子)文学研究》跳出《庄子》哲学研究体系而专力探讨其文学特色、成就及其相关问题,视角独特、自成体系、广征博引而又能自圆其说,既有着雄厚的文献基础,又有成熟完善的逻辑体系,文笔挥洒恣肆,论点精辟深刻。虽然《鹏翔无疆》一书中有些观点仍待商榷,但这并不会影响此书作为“导夫先路”的开山之作的可读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宋初皇帝提倡无为而治以及尊宠道教,造成了宋初文学家的崇道倾向,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宋代文学家对<庄子>一书的文学旨趣心领神会,在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上靠近庄子,从中吸取文学营养,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6.
神话思维对《庄子》文本特征的形成有着深刻而内在的影响。它以具象言说事物的方式使《庄子》把哲理完全融入它的寓言系统,《庄子》已不仅是一般说理形象化。而且要是直接用形象说理,寓言本身既是手段是具有本体意义;神话思维不回避矛盾的原逻辑特点使《庄子》意象具有多面性,体现在文本上则是模糊混沌特征;神话思堆的隐喻性使庄子把自己的精神生活融入外物,并在超越外物的表述层次上使象征意义具有多义性,造成文本的开放性召唤结构。  相似文献   

17.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庄子》内篇的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了》内篇素被认为是庄子本人的作品,本探讨内篇七篇思想的内在统一与完整,阐明内篇七篇的思想内容是一个整体。各篇重点不同。递相延伸,最终合成完整的思想。完整把握内篇的思想,可以比较其与外篇、杂篇的不同以及老与庄的不同,这是分析《庄子》内篇思想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就嵇康现存的诗,指出其受庄子影响,来源于庄子思想的成分,并逐一分析其论题,指出他在哪些问题上、在什么程度上继承、发扬了庄子的思想精神。最后归结起来,我们可以认识到嵇康发扬庄子思想的表现是:1、不论看什么问题都以任情、任自然的观点为主;2、坚持庄子反儒教的立场;3、发挥庄子逻辑严密、概念准确的特色以及某些语汇的吸收、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