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一次授课】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被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深深地感动了。如何把这一份感动传递给学生呢?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欣赏残疾人马丽、翟孝伟表演的舞蹈《牵手》,使学生明白残疾人一样可以创造奇迹。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到了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断 师:《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主要写了安静在花园里触摸蝴蝶的事,还写了这件事给作者的启示。老师想把课题改为《触摸蝴蝶》或是《安静给我的启示》,你们认为怎样?  相似文献   

3.
<正>一、创设魅力无穷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氛围的创设,思想品德案例的情景再现,以及添加生动有趣的品德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挫折面前也从容》内容时,借助多媒体插播央视春晚《千手观音》舞蹈视频,以及展播邰丽华的人生经历片段,引导学生从视频中感受领舞演员邰丽华的人生坎坷与辉煌。残疾舞蹈演员邰丽华与其舞伴,用缤纷的手姿塑造了千手观音普照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授课] 教学《触摸春天》一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被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深深地感动了.如何把这一份感动传递给学生呢?我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课前欣赏残疾人马丽、翟孝伟表演的舞蹈《牵手》,使学生明白残疾人一样可以创造奇迹.接着,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到了深入研读课文阶段,我是这样处理的: 1.轻声读课文,画出有关"奇迹"的句子. 2.根据学生回答交流反馈. (1)体味"奇迹".  相似文献   

5.
一口气读完陈惠芳的《触摸教育的风景》,让我在教育的风景中触摸到了内心极大的震撼与羞愧。感谢陈老师带来这么一道丰盛的精神大餐!读完这本凝结了作者教育教学活动经验与智慧的佳作.感受着她“智慧资本”与“文化资本”的成功.沉甸甸的心中感到无比的爽快。这本书,是她对教育教学充分忘我的体验,也是一位普通教师走过的充满酸甜苦辣的路。  相似文献   

6.
诗意地触摸     
随意地伸手,便可触摸到什么。我一伸手,便触摸到阳光、书、母亲。阳光——Sunshine伸出手去,阳光铺在我手上,软软的、滑滑的。阳光的香味溢满小屋,手触摸到阳光的身体,可以感受到它的温度,暖暖的。“S”似小蛇,阳光穿梭在空气中,停留在花上、草上、树上,显出盎然诗意。心也被阳光晒得暖暖的,烦恼随着阳光消散在空气中。常触摸阳光的心不会生锈,永远闪光!书——Book桌上堆满了书,手触到了光滑的封面——《心的眼睛》。哦,对了,“B”不正是一双眼睛,一双心的眼睛吗?我的心触摸到书,贪婪地吮吸那浓浓的墨香,陶醉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中的语教学,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素养,我在语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一句话触摸心灵”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认识,很有成效。如初识课后的一句话概括内容,  相似文献   

8.
课堂提问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提问,提问的总方向应是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此,笔者以《触摸春天》一课为例,谈谈如何通过巧问来提高课堂效果。一、纲领式提问:善张网者引其纲《触摸春天》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在春暖花开的美景中,一个小女孩穿梭在花丛中,她在一株月季花前停  相似文献   

9.
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而且是生命的对话。”“对话”这一全新的理念充分地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心理、体验,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促使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使数学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律动。下面是我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0.
吴青  王喜勃 《成才之路》2012,(20):13-13
最近有幸聆听了张伟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张老师幽默机智的教学风格,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环环相扣的教学设计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张老师在课堂中的巧妙引导,带领学生一步步地深入课文主旨,去触摸语文的本真,整堂课朴实而又处处凸显出教者的独具匠心,让人回味无穷.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引导学生领悟这篇表文的至真情感,走进诸葛亮伟大崇高的情感世界,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可学生在课堂上独到的理解和表达,大大出乎我的“预设”。现将教学片断摘录于后。  相似文献   

12.
“感悟生命“是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立足《触摸春天》教学过程,践行活动教学理念,设计系列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重视单元学习的整体性,使课堂学习与学生行为改变发生联系,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意义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燃智慧的火花》和2004年第3期《小学语文教师》中的《课堂竟能如此美丽———特级教师孙双金采访记》两篇文章都列举了孙双金老师执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一个教学片断:孙老师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黄菲飞)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燃烧弹烧着之后,为什么只烧邱少云而不烧‘我’和其他战士呢?”孙老师不作正面回答,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自主探究后仍“举步维艰”之时,孙老师从“风”这个角度予以巧妙点拨,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下子豁然开朗:“我知道了,可能邱少云趴…  相似文献   

14.
大纲提出,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训练以“片断”训练为主。如何引导学生写好片断呢?在小语第5册看图学文《亲人》一课的教学中,我有如下体会。 选准“片断”阅读点,为学生提供范例。要使学生写好“片断”,前提应该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片断,它的特点是什么。我在阅  相似文献   

15.
复述课文,是训练学生理解、归纳、记忆、口头表达能力有效的手段,又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然而,当下的课堂上复述很少“露脸”,在公开课上,更难见到它。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复述形式单一,呆板和机械,以致学生感到寡淡无味,是导致其很少“露脸”的原因之一。倘若不断丰富复述的形式,就像川剧里头的“变脸”,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乐此不疲,复述便了不起有在课堂上播种的土壤。那么,如何丰富复述的形式呢?我试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来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先请看《蟋蟀的住宅》一课有关复述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复述描写蟋蟀的住宅特点的…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怎样生成?在哪些地方建立课堂教学的生成点?非常值得探讨。下面是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个片断,结合这些片断,我就课堂生成谈谈自己的认识。一、课堂生成是对话不是谈话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对杰利评价时学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生1:杰利在关键时候抛下“我”,是不值得当朋友的。生2:不对,他是个小孩,他没办法来帮助“我”,当然只能抛下“我”先走。生3:我也同意(指生2的说法)。杰利很够朋友,他帮“我”叫来了父亲。(此时争论出现了冷场,对杰利不满的同学一下没了声。这是备课中没有预设的。)师:杰利这样做是不是帮“我”…  相似文献   

17.
陈平原的近作《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运用“于文本中见历史、于细节处显精神”的研究策略,抓住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几个突出的文化现象“小题大做”,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片断和个案钩稽并重建历史。在行文和结构上,也体现出作者对“有情怀的专业研究”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片区研讨课上,我活用课件,生发课堂,尝到了甜头。下面是我的实践感受。 选好了课文《美猴王》后,我做好了教学设计,围绕教学设计忙忙碌碌地搜集材料。我想: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是家喻户晓、学生喜闻乐见的角色,虽然大家并不陌生,要是上课时能再欣赏猴子精彩的片断,那学生肯定会更高兴的。《西游记》的光盘虽很普通,但我家没有。“羊毛出在羊身上”,从学生身上去找资源,我上课前一询问,一位同学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比拼     
那天晚上,小楼找到我,说学校领导要他上一节课。这节课对他和学校都很重要,是为庆祝建校20周年而举行的课堂教学系列展示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前来听课的领导和教师很多。小楼说,这是学校领导对他的器重,压力很大,领导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我为他的教案把把脉。小楼决定上《触摸春天》。这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散文,情节生动,语言优美隽永。写的是一位8岁盲童在花园里用心灵触摸春天的故事,表明谁都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权利。小楼的设计框架是:用2006年春节晚会中获特别奖的舞蹈《千手观音》为引题,以“邰丽华等聋哑姑娘用她们的精湛艺术创造了奇迹…  相似文献   

20.
赵龙 《师道》2006,(6):38-39
最近,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虚伪,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在此,我选了几个在当时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学生将“闸”读成了“j 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 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