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抗战胜利前后美国的对华政策既有消极的一面,又具有积极的成分.国共两党分别从各自的立场和角度来理解和"接受"美国对华政策,并深深地影响和制约着各自的战后政策.国民党的内战企图被遏制,不得不取和平姿态,以政治谈判手段寻求和中共协商.中共顺应了这一形势并试图通过谈判建立"联合政府"来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推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2.
重庆谈判是抗战胜利后影响时局的大事件,虽没有阻止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却迟延了它的爆发。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既团结又斗争,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国民党反革命的两手,积极有效地制造舆论,争取舆论,实施正确的舆论导向,为谈判成功奠定了基础。《双十协定》的签订,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赢得了民心,对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结中共在重庆谈判期间驾驭舆论的成功方法,对于今天如何正确坚持舆论导向仍具有现实意义。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外的舆论倾向一致要求避免内战。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战后远东有个和…  相似文献   

3.
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民主革命时期,我党曾两次同国民党合作.又两次被迫分裂,这两次合作都是被大资产阶级破坏的.为了联合国民党反对一定时期的共同敌人,我党曾和国民党进行过长期的政治谈判,取得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国共谈判,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团结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反动势力,使战争爆发时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反动派,谈判斗争对军事斗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先是国共两党谈判,而后是各党派的协商.和平民主,是人心所向,是历史的潮流.蒋介石迫于形势,于  相似文献   

4.
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迫使国民党接受了“和平建国”的方针,为人民争得了一个短暂的和平环境,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为自卫战争的胜利准备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王若飞在这一斗争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 抗战胜利后,人民迫切要求和平、民主,以便休养生息,医治战争创伤,建立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则妄图用武力从人民手中抢夺胜利果实。为了麻痹人民,准备内战,蒋介石不得不戴上和平的假面具,同共产党进行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的焦点是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问题。国民党代表按照蒋介石的授意,妄图取消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为此,我党同国民党进行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针对国民党代表对中共要求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是“蹈军阀时代覆辙,恃武装向中央要求地盘”的诬蔑,王若飞指出:“要解决国共两党问题,必须  相似文献   

5.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的对华政策面临三种可能的选择。但美国当局最终选择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国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结果,错误的前提导致错误的结果。美国对华政策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6.
苗体君 《天中学刊》1998,13(1):82-84
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诞生的两大政党,两党先后进行过两次合作,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叶剑英又直接参与了两次合作,并为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一、一生致力于两党合作,“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首先倡导下,在共产国际帮助的情况下实现的。孙中山和一部分进步的国民党党员接受了中共提出的政纲,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革命武装。从而为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当时的叶剑…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南方局在西南地区不失时机地领导人民进行反内战反独裁的群众运动,以配合中国共产党中央同国民党进行政治谈判的斗争。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一日,在昆明爆发威震敌胆的“一二·一”运动,就是在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正确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斗争策略,巩固和发展了“一二·一”运动的胜利成果。为解放战争时期开辟第二条战线,吹响了第一声号角,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解放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民主党派主要有中国民主同盟、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民主建国会等。民主党派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政治上进步很快并日臻成熟。它们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力主和平民主,对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主党派所起的进步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继续与中国共产党精诚合作,反对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政策,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在抗日战争期间,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奋…  相似文献   

9.
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俄面对内忧外患的处境,采取了积极的对华外交政策。苏俄对华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联合吴佩孚到联合孙中山的转变。在这一转变中,使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成为加强苏俄同孙中山联盟的决定环节。经过多方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终建立,然而由于苏俄对中国革命的实情不了解,过分重视国民党而轻视共产党,因而注定了国共合作破裂的结局。通过分析苏俄对华政策的转变,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国共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抗战一开始,就不断向全国人民指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实行民主政治的必要。毛泽东早在1937年5月就已提出了有关联合政府的构想。1944年9月15日,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了组织联合政府的号召,得到全国人民广泛热烈的支持。虽然蒋介石对联合政府的主张不断进行抵制和反对。但是,中国共产党仍然以最大的耐心与努力来争取其实现。其间,在美国人的居中斡旋下,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曾于1944年11月和1945年1月两次来到重庆,与国民党商讨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具体步骤。本文根据所搜集资料拟对谈判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1.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一种逻辑实证的理性精神,它触及的是现象界,而宗教是一种特殊的信仰,它涉及的是超验领域,科学与宗教所探索的对象、采用的方式和涉及的领域皆有根本差异,二者并不能真正相互否定;信仰的形态是多样性的,它既可以是科学经验思维之上的理性信仰,也可以是一种宗教体验之上的非理性信仰,还可以是非科学的理性信仰,故它不能与宗教等同混用,也不与科学完全排斥,但科学最多只能推演出“世俗信仰”,而不能推演出“超验信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执政党的合法性并不在于执政党的地位本身,而在于执政党广泛的、坚固的群众基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与肉、鱼与水的关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党群关系的状况良好,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否则,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甚至遭受失败。党群关系关乎中国共产党的兴衰。面对新世纪,党要把党群关系作为党的建设的晴雨表,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处理好党群关系,保证党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研究新形势下,贫富差距呈加剧的趋势;公众面对贫富差距的心态;提出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等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艳  郭鑫 《海外英语》2014,(20):223-224
Based on the narrative theory of Shlomith Rimmon-Kenan,the present paper will analyze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hoice and order of the focalizers and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to show that they are chosen and arranged deliberately and accorded to its themes.  相似文献   

15.
历史教学要日已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统一落实在课堂上,贯穿于教学中。需要教师彻底更新观念,建立师生活动的课堂氛围;民主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积极性;转换教师角色,尊重学生个性,以培养课堂的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应当互相配合,同时规定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进行监督。然而,警检配合与侦查监督具有矛盾性:加强警检配合会削弱侦查监督;加强侦查监督则会使警检难以相互配合。我国应以提高对犯罪的有效追诉为目标构建相互配合与协作的警检关系。同时,应当完善侦查权制约机制以防止侦查权的滥用。  相似文献   

17.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了各种正确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在西安事变和国共谈判等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结构的演进,基本上是越来越集权于最高端,而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方向则与此相背;西周已经发展出比较完整的(早期)国家结构和功能,春秋王室与列国之间在权力结构、功能形态上反有诸多纠结缠绕,仿佛历史一度呈显某种倒退的特征。这基源于早期国家阶段政治控御手段的内在缺陷。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重组、下移,实为抟聚更成熟的巨型国家的新起点。这一时期政治中心控御形态的变化,国家结构中地缘(地域)因素的成长,都表现出在高频度战争环境中,国家地理空间(主要由于交通建设)、政治空间(主要由于官僚行政)、社会空间(主要由于宗姓氏族解体)的致密化倾向,只是这个"国家化"过程终春秋战国之世仍然处于一种"未完成体"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尤其如此。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但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这已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党和国家正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20.
1900年是为旧历庚子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入侵、自立军起义、中国议会的召开及“东南互保”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这一年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关节点”。在这一年中,汪康年派、东南督抚及帝国主义势力都与“东南互保”发生着多多少少的联系,在这几种政治势力的作用下,“东南互保”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