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洁 《新闻传播》2010,(4):126-126
言论与出版自由在社会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马克思指出,"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切的基础",①"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②言论与出版自由在探索真理、弘扬民主、监督权力、繁荣文化、完善人格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言论出版自由与版权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紧张关系。过度强调整个社会的言论出版自由,会对版权的合理性、合法性造成冲击;而版权赋予创作者特定的话语权利,又与言论出版自由理念相违背。同时,言论出版自由和版权制度都是伴随着打破封建王权对出版物的限制而建立起来的。面对这种复杂的联系,立法者巧妙地通过建构一套平衡机制来缓解两者的冲突,使版权法有助于维护言论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3.
三、公民可享的传通权根据《宪法》的明文规定,我国公民可以享受的传通权有:1.言论自由权《法国人权宣言》指出“无拘束地交流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有思想之自由”。我国《宪法》虽然没有“思想自由”的提法,但明确规定了‘喀论自由”和‘咄版自由”。这已经足够了。因为人的思想本来就是自由的领地,一个人可以海阔天空地道想联翩,只要他没有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向别人传播,谁也无法知晓。言论是思想的表露,出版是言论的记录。马克思说:“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一切自由中最神圣的,因为它是一…  相似文献   

4.
从“苏报案”看清末上海租界的言论出版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报》案”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时期发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于租界的“《苏报》案”与言论出版自由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报案”发生的背景、过程、审判沿用法律等角度出发描述了“苏报案”中显示出的中西方对言论出版自由观念的不同,并揭示了上海租界具有更多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因及其有限性,最后指出租界的特殊环境对中国革命报刊来讲,一定程度上是有利的,但完全依赖则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5.
新闻自由是现代民主与法治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民政治参与、造就健康社会生活的有效手段,许多立宪国家以保护表达自由的方式对之加以规定。如美国宪法修正案第1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法律。”日本宪法第21条规定:“集会、结社及言论、出版和其他一切的表现自由,均给予保障。禁止检阅(出版检查)。”据此,媒体有权自由收集信息并予以传播,当然包括对犯罪案件的报道。但是,被告人有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及司法独立原则也是法治的应有之义。目前,我国法律只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将未成年人的…  相似文献   

6.
言论出版条款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四新 《国际新闻界》2006,(9):31-34,61
文章以中国宪法与言论出版自由有关的条文内涵为出发点,结合联合国(包括地区性)人权条约确立的表达自由的人权标准和其他国家保护表达自由的司法实践,提出了正确理解言论出版条款和文艺创作条款的路径,解释了宪法相关规定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现有的言论出版自由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7.
言论出版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新闻记者的采访权、报道权和舆论监督权正是这一权利的延伸。但是,拥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自由必须是法律约束下的自由。正如中国记协的阚敬侠指出的:“一个根本原则是:言论、出版自由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身  相似文献   

8.
牛静 《东南传播》2010,(1):50-52
实行公民办报、注册登记制和有效的司法程序保障是国外报纸出版制度的主要内容,这种制度是在“言论出版自由”的理念下创设的,强调公民拥有免于政府干涉的自由。在这种出版制度下形成的媒介垄断实际上有悖于保障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初衷,仍需要发挥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政府的积极力量,推进报纸出版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许兰 《青年记者》2006,(1):68-69
美国国会于1791年制定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准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即确立一种宗教或禁止信仰自由;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限制人民和平集会的权利以及向政府请愿的权利。”第一修正案保障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现在美国法学界的共识:言论是口头表达,出版是书面表达,两者在表达自由的概念下统一。解释与运用第一修正案以保障新闻自由的任务,主要由法院,特别是联邦最高法院承担。所以本文将主要重点放在回顾美最高法院在通过判例逐步解释、发展第一修正案,完善对新闻自由的保护。对表达的保护第一修正案是用的“出版自由”与“言论…  相似文献   

10.
社会系统中人的任何活动,其自由往往需要受到某种社会限制。从法律规范上讲,孟德斯鸠把自由理解为:自由就是去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的权利①。也可以说,我们所理解的自由是以一定的法律秩序为前提,脱离了一定的法律约束,空谈自由也是没有意义的。   在马克思早期新闻活动中有许多论述都是围绕新闻出版自由展开的。他认为自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而新闻出版自由是“人类精神的特权”②,而所谓出版法就是出版自由在法律上的认可。   “马克思的出版自由思想,来源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派思想家的出版自由的进步思想”。③ 1644…  相似文献   

11.
张健 《新闻大学》2008,7(1):98-105
本文试图从政治学视角阐释美国新闻业为什么采取私营企业制度。通过对言论出版自由如何可能的追踪,在分析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思想观念和当时欧洲社会政治现实的基础上勾画出财产权与自由尤其言论出版自由的内在逻辑理路。由此说明,在经典自由主义者那里,财产权的存在既保障了美国新闻业的独立、自主和言论出版自由的存在,又是言论出版自由本身的物质现实;财产权的确立,构建了一个以市民社会为主体的公共领域,而言论出版自由又体现了财产权所保障的利益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甄西 《出版参考》2009,(17):41-41
韩国在当年的军事政权时代,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表现自由和出版自由。出版物是否存在批判现行国体政体、讽刺当权的高官显贵、宣传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鼓吹上街游行和静坐示威、渲染凶杀暴力和色情淫秽等内容,全部由警察局或检察院单方面做判断。一旦认定某个出版物有以上“犯忌”的内容,作者及出版商将被逮捕甚至被枪毙;“闯祸”的出版物勒令送回原出版社立即销毁。这些出版物一般大众读者根本看不到。  相似文献   

13.
一、新闻自由和隐私权新闻自由“是公民的基本自由之一,是通过传播媒介表现出来的言论、出版自由。它是指公民和新闻传播媒体在法律规定或认可的情况下,搜集、采访、写作、传递、发表、印制、发行、获知新闻或其他作品的自主性状态。”①同时,新闻自由和媒体为公众关心和讨论社会问题提供传播必要的信息,公众言论通过新闻媒体得以会聚和讨论,各种信息得到交汇和比较,形成公共舆论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完善和发展表达自由的保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表达自由(freedomofexpression),是指一国公民通过口头、书面或印刷及其他手段表述各种思想和见解的自由,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言论(口头和书面的)自由,也包括通过影视作品、录音方式、电子出版物和其他媒介表达思想的自由。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和保障的公民最重要的权利之一。西方启蒙思想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提出了言论自由的口号,1789年法国《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把言论自由作为人权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加以规定。1791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剥夺人民言论或出版自由等事项的法律。在国际人权公约中,表达自由也得到广泛…  相似文献   

15.
张昆 《当代传播》2001,32(1):18-20
四、呼唤出版自由 弥尔顿不仅控诉了检查制度的罪恶,对于其他的出版管制包括特许出版制度也深恶痛绝。在他看来,一切出版管制不管其动机如何,其实质都是以宗教法庭的形式,实现权力和利益的结合,从而在根本上剥夺人民的权利。这是对自由、对人权的侵犯。①虽然它的目的是阻挠真理的输入,准备在“可能的范围内消灭宗教改革之光,并确立假道理”②,而且在客观上污辱了国家、人民和民族,摧残了高尚的学术,但是,它的根本企图并没有实现。就连最初设计这一制度的古希腊学者柏拉图也没有兑现。弥尔顿认为,检查制、许可制在近代是根本行…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新闻自由观 (一)新闻自由在西方的发展 新闻自由是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组成部分,最初被表述为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人类历史上,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崛起,一些思想家在17~18世纪率先提出了要求言论、出版自由的口号.新闻自由观念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从约翰·弥尔顿到约翰·洛克到密尔,最后由杰弗逊把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付诸实施,用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报道,即将召开的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听取关于新闻法起草情况的汇报。看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新闻法的诞生已为期不远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特别是新闻工作者,期待之情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早就指出:自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新闻出版自由是“人类精神的特权”;“没有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是泡影”。我国现行宪法第35条明文规定:“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物奖、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具有权威性、普遍性、稀缺性、客观性、衔接性特点,通过梳理三者内在逻辑关系,统计、整理、分析各出版单位获得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物奖数量和入选历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量、首批“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数量,采用静态与动态相兼顾、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加以研究,可分析全国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的专业出版能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的图书意识,就是对所有出版物的“言论”“出版”“流通”和“馆藏”四个方面内容的认识反应,及其能动性和对图书现象的态度与评价。它是表现在图书之上的法制、精神与实力的结合,具有一般意义的共性和其国情的个性,许多方面代表着图书馆事业的先进性和发展方向,成为我们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20.
出版动态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出版问题的言论》将出版南中宣部出版局编辑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出版问题的言论》一书,将由展望出版社出版。书中收有马克思、恩格斯对出版的地位与作用、出版物的阶级性与党性、出版自由等问题的论述和关于图书的翻译、宣传、书评的言论,以及对资产阶级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等内容,全书约三十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