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前,口译研究主要是借鉴的巴黎高等翻译学校的释意派理论。本文结合中国古诗词的特点,选取"两会"记者招待会中所引用的古诗词及译者现场口译版本进行分析,总结出基于释意理论的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古诗词的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栾义敏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03-104,111
文化图式指的是人脑中关于文化的知识结构块,是人脑中关于文化的先前经验,可以用来感知和理解社会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在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中,译员充分利用认知文化图式对其中援引的古诗词和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较好地口译,出色地完成了口译任务。因此,在口译中,译员应该多积累文化图式并激活已有的图式。  相似文献   

3.
模糊语言是一种客观存在,在自然语言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人们在语言交际中无法避开它。合理巧妙地将模糊语言运用到记者招待会中能使言语交际更具得体性和有效性,而口译员巧妙地翻译模糊语言则能提高口译质量。笔者以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为例,介绍记者招待会口译的特点及模糊语言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分析记者招待会口译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总结出相应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中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诗词以其在音韵、节奏、形式及意境方面的独特魅力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人士。虽说"译诗难",然而"口译诗歌更难"。本文基于2003-2010年间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分析了中国古诗词和口译的特点,提出译者在口译时应与发言人的情感和发言内容紧密结合,灵活翻译而不必拘泥于原诗形式及韵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口译现场录音为语料,引入英语语言学"顺应理论",分析了汉英口译中英语言运用的特点和技巧,阐释了动态口译进程里译语要顺应语言使用的语境、原语的语言特点、听者的接受性和口译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6.
中华五千年,众多文化元素在历史的沉淀中累积了无限光华,古诗词是其中一颗耀眼夺目的明珠。本文以中外记者招待会为例,以释意理论中理解原文并脱离语言外壳、进行再创造的原则为基础,对古诗词汉英口译的原则与标准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7.
口译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与口译特殊环境的相互适应与相互选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处于各种语言和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的焦点之上,只有充分发挥主体性,正确处理好口译生态环境下的双语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成功完成源语发言人和译语听者之间的动态交际工作,才能确保口译过程的顺畅进行,即通过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转换构建和谐健康的口译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交际口译与语义口译的结合)方法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相似文献   

9.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交际口译与语义口译的结合)方法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相似文献   

10.
口译是一种传递与交流信息的交际行为,在口译过程中,演讲者、口译员与听者三方之间均存在着信息交流,其中对演讲者与口译员之间的交流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这一交流因文化模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以认知心理学中的记忆模型为理论基础,以大型会议或记者招待会的现场口译为实例,具体分析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在口译中的作用。提出在口译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足够图式,降低口译材料的难度,控制任务的内在负荷,从而提高口译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张宏杰 《海外英语》2014,(3):145-146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交际过程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过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动态的口译行为就是口译人员对说话者通过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推断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对译语进行判断选择,以确保听者可以通过相似的推理过程理解源语信息的交际意图。通过寻找最佳关联,口译人员能够准确地理解并传递说话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每年三月份国务院召开的记者招待会都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关注热点,人们希望在记者招待会上更好地了解中国最新的国情和政策。现场的口译员准确机智的口译表达也受到了大家的热捧,几位口译员一度成为网络红人。由此,不少翻译爱好者们开始关注会议上的交替口译,试图总结出一些翻译技巧。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该文以释意派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近几年来记者招待会的口译实录,从听力因素、文化因素和记忆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会议口译的难点,并探究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郭小菡 《海外英语》2014,(22):128-129
近几年来,每年三月份国务院召开的记者招待会都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关注热点,人们希望在记者招待会上更好地了解中国最新的国情和政策。现场的口译员准确机智的口译表达也受到了大家的热捧,几位口译员一度成为网络红人。由此,不少翻译爱好者们开始关注会议上的交替口译,试图总结出一些翻译技巧。这就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领域。该文以释意派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近几年来记者招待会的口译实录,从听力因素、文化因素和记忆因素这三个方面分析会议口译的难点,并探究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口译过程的研究比较普遍的是把口译分成理解与表达两个阶段。这样的口译过程分段,不利于译员对口译的认识与把握。意义建构理论下的口译过程研究,从口译过程的本质出发,将口译过程分成意义建构与意义制造两个阶段。意义是口译的核心。传统的口译理解与表达同样离不开意义,理解是对意义的理解,表达是对意义的表达。口译新的分段认为口译首先是译员在原语语言的激发下,结合情境和个人阅历进行的意义建构,然后再从目的语听众的角度出发结合情境及听者的阅历使用语言进行意义激发与制造。  相似文献   

16.
在汉英口译中,译语句式的文体恰当性是指译语充分反映了源语句式的文体特征。译员应在译语的句子种类、句子长度和句子成分排列三个方面体现出源语特点,同时考虑到听者的接受水平,最大限度地在译语句式上再现源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妍 《海外英语》2012,(10):157-158
相比较传统的笔译而言,对口译的研究更为抽象。基于法国释意学派的观点,口译应当以交流为目的,以解释为原则。基于释意学派对口译过程的理解,该文提出了4点口译的策略,以更好地帮助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完整、清晰地进行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口译职业化和专业化培养模式的口译教学模式改革较传统的口译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口译受训人员明确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口译训练,而且对师资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口译教师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中和教学外获得实战经验,在口译教学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文章在作者从事口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与口译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口译思维建构与课堂协作教学模式可以为地方高校的口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相关的参考和借鉴,更好的为社会输送优秀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9.
记忆与笔记是口译的关键,记忆与笔记的训练是口译教学的重要内容.训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在口译工作中能否有效地记录发言内容,进而顺利地完成口译.本文根据口译的特点和口译职业的独特要求,提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遵循口译记忆原理与笔记原则,对学生进行记忆与笔记的强化训练,以突破口译过程中的瓶颈,提高学生的口译能力.文章还提出了记与笔记综合性模拟临场训练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20.
周爽  曾景婷 《海外英语》2014,(19):157-159
文章旨在探讨译员是如何运用目的论来口译中国特色政治词汇,实现对外交流的目的。以功能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对李克强总理的一场记者招待会现场汉英口译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与其它领域的口译相比,外交口译的特点要求在传译时措辞更严谨,译员会采取不同的口译策略,在目的原则的统领下,遵循目的论的“语内连贯原则”并选择性的违反“语际连贯原则”,即是说为了产出内容能被听众理解,译员需要对口译中目标语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