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对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特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行政基本价值的改变带来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各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此影响下,我国也开始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管制、融资与投资主体等几个重要变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边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公共行政基本价值的改变带来了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改革。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各自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在此影响下,我国也开始了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管制、融资与投资主体等几个重要变量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政府、市场和高校三边互动的产物,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高等教育市场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市场化改革,进入21世纪,澳大利亚开始在高等教育中运用市场策略.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澳大利亚出现了新的大学分层,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走向国际化,大学科研呈现商业化模式.分析和借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我国应该树立市场化改革理念,发挥高校分层的导向作用,扩大教育服务贸易,促进产学研结合以实现大学与企业共赢.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代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开始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经费,英国高校为求生存不得不走向市场化改革之路。而他们的市场化之路又有哪些特点和启示呢?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理论基础是新公共管理和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以实现"经济、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在公共部门实施类似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建立一种准市场机制,以取代传统的政府计划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新自由主义则强调市场优先于政府、私有权优先于公有和社会所有,反对政府干预,提倡市场竞争等。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我国高校由国家直接管理,政府统一办学的单一形式,提倡政府办、社会办、企业办、集资办等多种办学形式。但是,目前中国高校经营非市场化,会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中的高等教育市场化观点及影响给我们以启发。  相似文献   

6.
市场化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高等教育实行市场化有其理论与现实基础,同时市场化也给高等教育带来一系列变革与挑战.高等教育市场化只有在合理限度内,才能发挥其益处.为此必须坚持政府的主导监管地位、赋予高校自主权、引入竞争机制、建构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代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开始大幅削减高等教育经费,英国高校为求生存不得不走向市场化改革之路。英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向表现为: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改革高等教育拨款方式,拓宽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建立创业型大学等。这些举措既弥补了高等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极大地增强了高等院校的活力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教育现存的矛盾与问题,是高等教育的体制造成的,因此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急需创新。国外高等教育市场化理论及其在很多国家成功实施的经验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必要进行市场化改革。在新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管理模式下,政府、社会和高校各自的权责将需要进行一系列调整,调整后它们各自的职责权限将更加明确。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市场化:欧洲观点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本文介绍了欧洲高等教育专家对新近掀起的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研究和认识。他们的观点是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通过引进市场机制而使高等教育的运营具有市场特征 ,高等教育市场是个“准市场”,市场化条件下的高等教育机构是“混合机构”,学生是最大的消费者 ,高校在市场化竞争中要引入企业会计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巴西不断扩散,影响到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在此种环境下,巴西的高等教育当然也难逃"厄运",开始走向市场化、私有化。由此,巴西的教育公平问题更日趋严重。在新自由主义弥漫全球的今天,探析它对巴西高等教育的影响,会对我国当前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在教育公平、高等教育与市场化等方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20世纪末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重要变革趋向。中国高等教育的变革也不例外地走教育市场化的道路。但高等教育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过于关注社会服务性责任①,过分强调市场化,加速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致使高等教育陷入窘境,出现了诸如就业形势严峻、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论文仅从高等教育价值的视角,反思市场条件下高等教育的职责和行为,强调高等教育市场化中应尽其引导社会之责任,真正发挥高等教育促进社会进步之目的,并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引导社会使命之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产业化、市场化弊端丛生,不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情,尤其是高等教育中的盲目扩招、高收费等一系列问题,所反映出的是功利主义、金钱主义。这不但违背了教育的公益性本质,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带来的后果是:破坏了教育公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并成为社会不和谐、不安定的重大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看,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促使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市场系统不断得到强化,并对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市场化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培养目标多样化、学术知识资本化、高校组织企业化等诸多特点,并促使高等教育质量观进行转变。这就要求大学不仅要保存其重要的传统价值和特点,还要学会应对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情境中的全球化: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透析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作为全球性教育改革之特质的教育市场化现象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出现 ,但其与主流市场化理论强调的“市场进入伴随着政府退出”的主张并不一致。相反 ,市场只是国家更有效管理教育的一种工具。本文从全球化与本土化辩证关系的理论架构出发 ,重新审视了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现象 ,认为上述特点是由当前中国事业部门改革所需的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所决定的 ,即一方面要满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另一方面又要维护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以市场的方式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市场化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主义、高等教育私人产品观;现实原因是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竞争加剧、高等教育的财政困境和政府单一办大学的局限。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中,我们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市场只能有限度地介入高等教育领域,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高等教育并不符合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化逐渐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已经全方位地融入了世界的潮流,其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本文正是立足于全球化的视野,探讨了全球化与教育市场化的关系,分析了中国教育市场化的进程及其特点,并对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现状与未来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7.
The marke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15 countries that were formally part of the USSR has established a system model that is distinctive within world higher education, the dual-track tuition system. The foundations of this model were established in the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of late Soviet period which facilitated a common pattern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the post-Soviet countries. Although a private sector has been established, the primary mode of marketization has taken place within the public sector. This remains dominant but has been split into two heterogenous segments in terms of funding and student selection. National systems, and individual institutions, have become divided between state-subsidized higher scoring students, and fee-paying lower performing students, creating different valuations and behaviours for the two segments. National standardized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instrument of marketization, shaping student selection and institutional differentiation and legitimating the unequal social outcomes that result. Empirical comparison across the 15 countries demonstrates a high level of privatisation of costs, largely because of private funding within public sector. This system model, which is incoherent and fosters a large-scale commitment to non-excellence, reflects a larger duality within post-Soviet societies and polities which remains unresolved. Higher education is riven between the Soviet egalitarian legacy of higher education as a public good, and the post-Soviet moment of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in which policy shaped by Anglo-American neoliberal thinking set out to turn education into a consumer choice on the basis of an abstract formula of the ideal market.  相似文献   

18.
蒙古是中国的近邻,中蒙两国在全球化与市场化的世界性浪潮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是相似的,甚至相同的,针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政策与措施亦是同多异少,高等教育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文章首先概要地梳理了蒙古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而介绍了蒙古在社会转型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的举措与改革过程中的国际援助。分同辨异,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参照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学市场化使高等教育成为由相互竞争的供应者提供的商品,教育服务按质论价。准市场化制度环境下,高等教育出现了稀缺性、竞争、认知、选择等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因。高校要转变制度观念,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产业化及其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已经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倾向。现代远程高等教育之所以能够比其他教育类型率先实现产业化,除了政策法律方面的因素外,主要是由其独特的消费对象、成本利润、分配方式决定的。目前,我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已形成了主体办学型产业化模式和服务体系型产业化模式,两种模式表现不同,利弊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