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本的个性解读是文本阅读的必然结果。文本意义的形成是文本中的"隐在读者"和"召唤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没有个性介入的文本阅读本身是不存在的。但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其目的更多的应该是培养学生自觉发现"隐在读者"和"召唤结构"的能力,而不应该将意义的获得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预测"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是指读者在阅读中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知识经验对故事发展、文章观点等方面进行自主而又积极的假设,并在文本中寻找相关信息来验证的过程。在班本阅读实践中,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读图、听读、联结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预测"的策略,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谢小妮 《广西教育》2014,(29):45-46
正"阅读期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作为"阅读教学建议"提出来,建议教师"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的阅读期待有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接受理论认为:"阅读是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召唤的互动,读者和文本的对话即读者期待视野和文本视野相互碰撞,在交汇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了视野融合,意义随之而生。"阅读期待是一种心理暗示,具有动力功能、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个体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感悟和体验、从而构建自己的理解。阅读是可以根据阅读者不同目的来进行调控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而一个文本所含的意义往往需要阅读者去挖掘,而由于每个读者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不完全相同,读者在品味文本的过程中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悟。现在的语文教学中,由于上述原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高中语文课标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要达到这个要求,教师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阅读时既能够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和作者表达的思想,又能够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  相似文献   

6.
赖静 《广东教育》2009,(7):104-104
阅读,是读者、作者和文本之间的深层沟通与对话,作者通过文本的叙述进行表达、倾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感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化主张.而文本则是双方沟通的桥梁、对话的平台。合理的阅读方法。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读者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才能逐步习得。在这个习得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有必要对学生阅读过程的一般特点进行足够的了解,并能够根据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更好地使学生尽快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7.
阅读观就是对阅读的过程、机制与功能等的看法。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一个获得文本客观意义的过程。它具有消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文本的个人意义,使不同学生的理解均质化等危害。后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读者通过与文本持续对话,不断生成个人意义的过程。在后现代阅读观的视野中,文本是意义开放的模体;文本的个人意义是丰富的、不确定的;阅读就是文本个人意义生成的过程。要实现后现代阅读观,必须树立正确的文本观,唤醒学生的阅读需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进行开放性的阅读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这是新时期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展现"个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充分的发展。一、自主性阅读——个性化的前进动力读者只有经历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才能建构起价值意义,这就决定着阅读材料的领悟因人而异。"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相似文献   

9.
邢汉林 《陕西教育》2005,(10):21-21
现代阅读“对话”理论认为,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学生自主阅读的生成基础是“倾听”,学生的自主发展是在经历各种体验中实现的,因此阅读教学要维护读者(学生)对文本的“倾听”;而另一方面,阅读过程也是读者对作品不断思考,创造的过程,阅读不应只是对范文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的个人行为,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在文本阅读中,是读者跟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这种对话过程,其实是一种思维过程。阅读文本的时候,读者要是缺少思维或者只是纯粹的阅读而没有作深入地思考,那么对于文本的感悟、理解或许只是一些皮毛的获得,要说有多大的收获,那是很难的,有时甚至是一无所获。为此,对于文本的阅读,笔者认为要着重引  相似文献   

12.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不是对文本的简单破译,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精神、人格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语文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宠爱长大,不懂得知足、不懂关爱、不懂谦让。因此,无论是在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中,我们都要把文本中蕴藏的为人处事之道理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必将能铸就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3.
李素碧 《成才之路》2012,(28):24-24
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这种个性化行为是读者跟文本的一种对话过程。学生通过这种"对话"去理解文本内容,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体会人物形象,从而受到文本的熏陶教育。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阅读效果。可见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不容掉以轻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自主阅读就是自然阅读,即学生凭兴趣而主动独立的阅读。文本是为读者而生产的,同理,我们的教材——课文,也是为学生而编写的,离开了学生的主动阅读,课文也失去了价值。所以,阅读教学要陌生化地进入文本,把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取消阅读课的预设性。另外,阅读教学应该树立学生主人翁意识,给学生思考的自由,引导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发现、自主创造。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做到情境相生,能让学生正确解读文本,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特点,通过"换位阅读,以情激情""互动阅读,以意激情"和"延伸阅读,以境激情"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共生的境界中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  相似文献   

16.
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契合,不是对文本的简单破译,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精神、人格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读者将别人的"言"转化为"意"并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语文课标》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家人的宠爱长大,不懂得知足、不懂关爱、不懂谦让.因此,无论是在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中,我们都要把文本中蕴藏的为人处事之道理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必将能铸就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7.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快乐阅读,获得阅读乐趣。  相似文献   

18.
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者、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作者是发出交际信息的源,读者是接收和处理交际信息的另一头,而文本正是交际信息的载体,充当着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媒介。作品的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以实现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创造性活动。传统的阅读教学只注重作家———文本的知性化模式,文本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升学应试的压力下,教师不敢“超本”,学生不能“越本”。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学,学生不是一个独立、自主、主动的阅读者,而是一个消极被动、穷于应付的接受者…  相似文献   

19.
李茹华 《快乐阅读》2013,(22):20-21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所接触的文本都是这个世界心灵的馈赠,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阅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都不能越俎代庖。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个性化活动的氛围,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专注地阅读,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益,使其个性得以张扬,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